《季羨林談人生》讀書筆記

《季羨林談人生》讀書筆記

  進入“耳順”之年,細細拜讀了“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所著的《季羨林談人生》一書,自覺受益匪淺。他用平白樸素的語言,談論了人生無法迴避的酸甜苦辣、進退榮辱,以感悟人生的心態,詮釋了人生的紛紛擾擾,讀後讓人思想得到洗禮與昇華。

  季老以“過來人”的經驗娓娓道來,貼近生活,耐人尋味。他的座右銘是:“縱浪大化中,不喜亦無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現實中人到了一定年紀,心態複雜,嗜好回憶過去。比如年輕時,盼望自己早日“老成”起來,而真正到了暮年,卻又害怕老;年輕時,認為自己最需要的是金錢,而花甲之後,則認為健康比金錢更重要;年輕時,不珍惜時光,總覺得“來日方長”,而兩鬢染霜,才痛惜時日不多;年輕時,有個好胃口,但吃不到好東西,而到了唇齒嚅嚅,什麼好吃的東西都有,卻沒了胃口;年輕時,總盼著養兒防老,一切寄託在下輩身上,後來兒女成家,勞燕分飛,頓感空虛和失落,徒留憂傷和遺憾……如是者或眾,當明白事理,人生在世,要學會“看氣候”“識時務”,使自己的情緒適應客觀環境,順應事物規律,學會不氣餒、不暴躁、不自卑、不退縮、不賣“能”,始終保持寵辱不驚的心態,達到始終如一的'境地。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事實上,從坎坎坷坷走過來的人,在追憶消逝了的歲月時,對人生會有著更加深沉的感悟。季老在《談人生》書中寫道:“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不完滿才是人生。”人活世間,世事見長,關鍵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淡泊名利,不為名利所累,抱著“而今邁步從頭越”,一切從零開始,嘗試培養新的興趣。歷史上,皇帝不是也有想當老百姓的先例嗎?史載秦二世胡亥被囚後曾書簡請罪,表示不當皇帝了,提出“願與妻子為黔首”,就是夫婦當普通的老百姓。皇帝尚能如此,何況凡夫俗子呢!人過了花甲,猶如進入人生中的晚秋,生活腳步慢了,卻可以細細品味人生,欣賞旅途中各種風景,從自己向社會提供辛勤勞動的成就感中享受無憂無慮的輕鬆生活,漫漫於昔日崢嶸的回憶所帶來一番別緻感覺中,領略別有滋味的風采。

  季老從情、理、法的層面解讀出人生的秘籍。《談人生》講,人要緊的是做到“清心寡慾”,“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己本性的人,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就是一個及格的人。”如今社會充滿了誘惑,沒有錢的追求金錢,有錢的尋求刺激。苛求“無慾”,不太現實,做到“寡慾”就很不錯的了。愚領悟,“寡慾”就是要用政策和法律、或者鄉規民約規範自己的行為,不要有非份之想,不要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要依靠工薪或力所能及的誠實勞動獲取正當的報酬,這是能夠做到而又容易做到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一般來說,違法的事大多不會冒險去做,如何講情講理,倒是應該注意的。和老同事、老同學、老戰友,在家庭成員之間,要多講情、少講理,甚至在家庭內部尤其是夫妻之間,只要不涉及原則問題,生活瑣事沒必要斤斤計較,就只講情別講理了,要學會“難得糊塗”,謹記從心所欲要不逾規矩,要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除了降低慾望,還要學會控制脾氣。毛主席當年詩贈柳亞子先生:“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說的多懇切啊!奉勸同齡人切莫以“老有理”自居,“成熟”得這也看不慣,那也不如意。要明白社會在變革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是在所難免的。在偌大的一個社會中生活,倘若把某件事、某個人單獨來看,或許是庸俗的、自私的,甚至是不齒的,你在這樣一種環境中生活,一時產生消極、怨氣或痛苦情緒是人生觀的外在溢露。“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目光就近看,新時代開啟新徵程,一幅向上向善、旅居福地絢麗藍圖即將繪就;不妨眼光放遠一點看,就會發現長江後浪推前浪,黃河奔流不歇息,整個社會不停地向文明邁進。“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世界本身好像一幅蘇利科夫的油畫,湊近看到處是雜亂的筆觸,骯髒的色彩,滿眼灰黑,亂七八糟,只要你退一步看,才領悟出這幅畫是多麼壯麗、和諧,那些髒得不得了的色彩才發出亮光,似要飛天一樣……所以,任何人無法阻攔拖住歷史的腳步,但卻有意努力駕住歷史的車轅,載著自己人生的夢寐,開拓新的天地……

  讀《季羨林談人生》這本書,最深刻的感受是,季老先生把人生深刻的道理講得深入淺出,入耳潤心,使我領悟出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就是能控制和把握住自己。掩卷浮想聯翩,感悟數言,權作自省自勵,且與共鳴者同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