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要求掌握的重點句子

《荊軻刺秦王》要求掌握的重點句子

  1、顧計不知所出耳!

  直譯為:只是不知道報仇的計策該從哪裡出罷了!

  解釋為:這裡的“顧”為文言虛詞,意思是“只是,但是,反而”。“所出”,意思是“從哪裡出”。荊軻私見樊於期,動之以情,啟發他對秦的仇恨。樊於期痛恨秦國,但苦於無計可施。這和前面的“仰天太息流涕曰”一樣,將樊將軍複雜的內心世界形象地展現出來。

  2、發盡上指冠

  直譯為:頭髮都豎起來頂著帽子。

  解釋為:這裡的“上”為動詞,意思是“向上”。“指”,意思是“豎起來”,

  這裡有“掀”、“衝”等意思。易水送別,荊軻慷慨悲歌,送行的人憤怒不已。這一句形象準確地反映當時人物的心理情緒和場面氣氛。《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衝冠。’就是成語“怒髮衝冠”的.來歷。這裡,同樣可以用成語“怒髮衝冠”來解釋。

  3、群臣怪之

  直譯為:秦國的大臣們對此都覺得奇怪。

  解釋為:這裡的“怪”,是意動用法,“以之為怪”。“之”,代“秦武陽色變振恐”。秦武陽在秦廷上的表現果如荊軻所料,這裡照應了前文荊軻遲遲不肯動身的原因,也以秦武陽反襯了荊軻的大勇大智,善於權變,鎮定從容的性格。

  4、願大五少假借之,使畢使於前。

  直譯為:望大王稍微寬恕他些,讓他在大王面前能夠完成自己的使命。

  解釋為:“少”通“稍”(shāo)“假借”在這裡意為“寬容,原諒”,不同於“六書”中的“假借”、“轉註”之類。後一句中兩個“使”字意思不一樣:前一個“使”為動詞,“讓,叫”的意思;後一個“使”為名詞,“使命”的意思。後一句還省略了一個代詞“之”,指秦武陽,完整的句子應該是“使之畢使於前”,“畢”作動詞,“完成”的意思。整個句子是荊軻請求秦王寬恕秦武陽的“色變振恐”,這裡也表現了荊軻的足智多謀和英勇無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