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閱讀課文

數學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閱讀課文

  古人云:“學源於思,思源於疑。”“思”是學習的重要方法,“疑”是啟迪的槓桿;學習中沒有疑問,思維就沒有依託和內容,那就會出現“學而不思則罔”的現象。因此,在教學中,重視學生讀書,培養讀書習慣和自學能力是改變“教師聽,學生聽,有師易,無師難。”局面的一個重要手段,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則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基本途徑之一。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良好閱讀習慣呢?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數學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課前精心編擬自學提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課文不同於語文課文。語文課文有故事情節,而數學課文則是以嚴謹、演繹的面貌出現,重在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自學數學課文讓學生閱讀有一定困難,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數學課文的教學特點,積極創設讓學生讀書的境界,使學生對需閱讀的內容產生興趣。讓他們探索未知,發現新知而積極主動地閱讀教材,激發閱讀的動機。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及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編擬自學提綱。自學提綱實際是為學生安排一條思考探索的途徑,這具有定向的作用,讓學生按照自學提綱的順序和要求進行閱讀課文,以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習慣。例如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一課,編擬好提綱:1、觀察P100例1的兩個圖形,它們各是什麼圖形,各有幾條邊?幾個角?每個角是什麼角?2、長方形、正方形的邊、角各有什麼特點?3、平行四邊形有幾條邊、幾個角?4、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各有什麼異同?要求學生像閱讀語文一樣根據這些問題進行圈點勾畫,整體粗讀,不懂處細讀,關鍵處精讀,從而知道哪些自己可以讀懂,哪些還有困難。讓學生帶著要求、問題去讀,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在重點、關鍵地方多分析、多思、多動手、動腦,而且可以幫助學生自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找到難點,提高課堂質量。

  二、重視閱讀方法指導,課中巧妙設疑。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學生在學習上往往對教師有一種依賴,特別是數學,教師講什麼,學生聽什麼,教師怎麼講,學生怎麼聽,這樣就妨礙著學生的智力發展。因此,教師充分利用課文指導學生看書學習,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時,為了提高讀書效率,對課文中比較抽象難度較大的內容,一般水平的學生閱讀時鑽不進去,又跳不出來,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把知識點講授和閱讀結合起來,從舊有知識,生活實際、具體實踐操作等出發,巧妙地設疑,把難點分散,帶著疑問,有針對性地閱讀揭示問題的本質,深化知識。如在教學商不變的性質,“在除法裡,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看書後,教師設疑:為什麼要寫上“在除法裡”?“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怎樣理解?“相同的倍數”什麼意思?這樣的質疑問題,既加深了學生對數學性質的認識,又加深了對數學語言的科學性、精練性的`理解,從而激起學生再閱讀課文的興趣,解決了課堂講授的重點和難點。

  三、鞏固認知要實,課後整理歸納。

  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形成後,尚未達到掌握的程度,課後整理歸納每學完的一小節或一單元,把主要知識分門、分類加以歸納、整理,使之系統化、概括化,形成學習能力。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中的練習編排意圖,緊密配合例題,圍繞重點,有計劃地安排鞏固練習,也可佈置些課外閱讀。如教學:“年、月、日”以後,可讓學有餘力的學生閱讀課外讀物“十萬個為什麼”不僅可鞏固已學知識,更能激發學生不斷攀登數學高峰的興趣。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要以“本”為本,精心設計,重視學生閱讀,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是進行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