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課文詳細分析

《山海經》課文詳細分析

  這是一篇記實性的文章。文章幾乎是按生活的原樣,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她饒舌、多事、有許多繁文縟節,但又爽朗、熱情、樂於幫助別人,有著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作者透過兒時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這樣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的懷念之情。

  文章先介紹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的外形特點,然後採用先抑後揚的手法,著力刻畫這一人物形象。作者用戲謔的口吻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寫她這時“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的神態。她對“我”管得很嚴,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都說頑皮,動不動就要告訴母親。夏天睡覺,長媽媽又在床中間擺“大”字,擠得“我”沒有翻身的餘地。這些真切生動的細節描寫,活畫出了這個人物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徵。

  作者接著寫她懂得許多“我所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飯粒落在地上最好是撿起來吃下去等等,“都是些煩瑣之至,至今想起來還覺得非常麻煩的事情”。至於“長毛”的故事,更讓人看到長媽媽的無知和淳樸。這些都可以算“抑”的一面,可以說是在為寫《山海經》一事作鋪墊。但是,即便是這“抑”的一面,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長媽媽善良的品格,這一點我們從吃福橘一事中看得很明白。作者雖然認為這是“元旦闢頭的磨難”,但正是在這“磨難”中,寄託著長媽媽怎樣善良真誠的願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並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裡”。

  作者用相當多的篇幅寫了買《山海經》一事。“我”念念不忘,渴望得到繪圖的《山海經》,遠房的叔祖找不到,別人又“不肯真實地回答我”,自己去買又沒有機會。正在這時候,長媽媽看出來了,問“我”是怎麼回事。“我”雖然知道說了也無益,但還是告訴了她。沒想到,在她告假回來以後,一見面就高興地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這是多麼令人震驚的訊息啊!她根本不識字,她連名字都說不準,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這時候那種激動而又敬佩的心情,他那“新的敬意”自然而然地在心底萌生了!

  這就是魯迅筆下的長媽媽,她雖然有些多事,有些令人厭煩的規矩,但她真誠、善良,關心孩子,儘可能幫助孩子。這樣的.一個人,怎能不讓魯迅深深地懷念呢?所以,他稱這幾本書為自己“最為心愛的寶書”,在長媽媽去世大約30年以後,還撰寫文章紀念這位普通的人,表達自己的深切思念。他在文章最後說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裡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對她的深沉懷念。

  這篇文章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而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時的緊張心情,“長毛”一節的神力等,讀後都會讓人忍俊不禁。但是,當長媽媽高興地買回《山海經》以後,作者感情就開始變得深沉而莊重了。這種感情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為真實而深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