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課文主要內容

螳螂捕蟬課文主要內容

  《螳螂捕蟬》是蘇教版語文第十二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卻不知被身後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勸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顧不到身後的隱患是危險的。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螳螂捕蟬課文內容,希望能幫到你。

  螳螂捕蟬課文內容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遊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譯文

  吳王決定去攻打楚國,他對左右的人說:誰敢勸阻就處死誰!吳王的侍從官中有個年輕人想要勸說吳王放棄攻楚的打算,但又不敢直說,於是就拿著彈弓,帶著彈丸,一連三天早晨,在王宮後面的花園裡走來走去,露水打溼了衣服,也全部在意。吳王問他:你這是為什麼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溼了。少年說:園中有棵樹,樹上有一隻蟬,它停在高高的樹上不停地歌唱,飲著露水,不知道有隻螳螂在它身後想吃掉它;螳螂屈著身子靠近蟬,想捕捉它,卻沒想到黃雀就在自己身旁;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人在樹下舉著彈弓瞄準自己。這三個小動物,都力求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它們身後隱伏的禍患。吳王想了想說:你講得很好!於是放棄了攻打楚國的打算。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弄清楚吳王攻打楚國與“螳螂捕蟬”之間的關係。

  2、體悟寓言藉助故事說明道理的表達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

  3、養成教育訓練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弄清楚吳王攻打楚國與“螳螂捕蟬”之間的關係。

  2、感悟少年的足智多謀和他巧妙的勸說方式。

  教學過程:

  匯入課文: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螳螂捕蟬》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一、基礎達標:

  補充下列成語,並說說成語的`意思。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 ):比喻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不顧後患。

  二、 設問導讀

  (一)、理解故事,明白道理。

  1、在文中找出敘述這個故事,讀一讀。

  (1)、 齊讀螳螂捕蟬的段落。(媒體出示)

  (2)、指名分角色朗讀 ,評價。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讀出蟬的自由自在、悠閒的神情,體會蟬的那種安逸的生活。

  2、根據課文內容用圖示表示出“螳螂捕蟬”這個故事的內容。

  並說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從文中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蟬、螳螂、黃雀眼前的利益是什麼?隱伏的禍患又是什麼?

  蟬 ←(捕)← 螳螂←(啄)← 黃雀←(打)←少年

  我們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而忘記了自己身後隱伏著的禍患。我們應當有長遠打算,否則後患無窮。

  3、少年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是什麼?

  (勸阻吳王打消攻打楚國的念頭)

  吳王明白了故事當中的道理嗎?(明白)從文中哪裡可見?(恍然大悟)

  (1)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一下子明白過來;原來不明白)

  (2)哪裡可見吳王原來不明白?(回到第一小節)

  吳王執意要攻打楚國,不聽勸告,還下了死命令。你們說我這個吳王是個怎樣的人。(固執)

  (3)就這樣一個固執的吳王,為什麼聽了少年的話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二)、追溯根源,明確形勢。

  1、請同學們用心讀課文,想一想:為什麼吳王聽了少年的話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聽了少年的話,吳王忽然想起了大臣們的分析,明白了自己就像故事中的蟬、螳螂、黃雀一樣,只顧眼前利益,卻沒有想到攻打楚國所隱伏的禍患,即“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

  2、當時的局勢,(楚國)是蟬,(吳國)是螳螂,(其他諸侯國)是黃雀。填在上面圖示中相應的位置。

  (三)、合作探究

  1、少年能勸說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少年是怎麼勸說的?和大臣們的“勸”有什麼不同?少年用一個寓言故事來勸,是直接講這個故事的嗎?而是選擇一個適當的環境,恰當的時機智勸、巧勸。(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少年委婉、含蓄,步步為營,不露痕跡。而大臣們是直言相勸,直截了當,難以奏效。

  2、請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評價一下吳王和少年。

  吳王:固執但能知錯就改

  少年:A、智慧——不正面講對錯,用自然界裡的故事,揭示道理,用故事啟發吳王。

  B、勇氣——冒死勸誡,勇氣可嘉。C、講話很有藝術,很有技巧。

  D、耐心——為了說服成功,耐心等待機會

  三、鞏固練習:

  透過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從少年身上學到了(       );從吳王的身上得到的教訓是(       );從螳螂捕蟬的這則寓言中得到的啟示是(      )。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