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生借書說》課文和翻譯

《黃生借書說》課文和翻譯

  《黃生借書說》這篇文言文相信很多人都讀過,那麼有關《黃生借書說》的課文和翻譯哪裡有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黃生借書說

  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

  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餘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卷軸。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

  為一說,使與書俱。

  《黃生借書說》課文翻譯

  讀書人黃允修來(向我)借書。我把書交授給他並且告訴他說:

  書不是借來的就不能(認認真真地)去讀。你沒聽說過那些藏書的人(是怎樣讀書)嗎?《七略》(我國最早的圖書目錄分類著作,分為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七部)、《四庫》(唐朝京師長安和東都洛陽的藏書,有《經》、《史》、《子》、《集》四庫。這裡《七略》、《四庫》都指內府藏書),是天子的藏書,然而天子中讀書的人有幾個呢?那些搬運起來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裡塞滿了屋子的,是富貴人家的書,然而富貴人中讀書的有幾個呢?其餘那些祖輩和父輩收藏(的書籍),子輩孫輩隨便丟棄的就不用說了。不只讀書是這樣,天下的事物(也)都是這樣。不是那人自己的東西卻勉強向別人借來,(他)一定擔心別人催著要還,因而就顯出憂懼的樣子,撫摸玩賞那東西久久不能停止,心想:“今天存放(在我這裡),明天(就要給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這東西)已經被我所擁有,(我)一定會(把它)捆紮好放在高處,儲存起來,說一聲“姑且等到另外的日子再看吧。”

  我小時候愛好讀書,但是家裡貧窮,很難得到書讀。有個姓張的人藏書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給我,回來以後我在夢中還出現向他借書的情形。我那種迫切(求書的心情就)像這樣。所以(只要)有看過的書就記在心裡。(我)做了官以後,薪俸花出去了,書籍買來了,屋裡到處都堆放滿了,蠹蟲絲跡時常覆蓋書冊。這樣以後我(才)感慨借書讀的人是(那麼)用心專一,而自己少年時候的時光是(多麼)值得珍惜的啊!

  如今姓黃的年輕人像我(從前一樣)貧窮,他借書(苦讀)也像我(從前一樣);只不過我把書公開,慷慨出借和姓張的吝惜書籍,(不肯出借,)似乎並不相同。這樣看來,那麼是我本來不幸遇到了姓張的,而姓黃的年輕人本來幸運遇到我吧?(黃生)懂得了(借到書的)幸運和(借不到書的)不幸運,那麼他讀書一定會專心,而且他還書也一定會很快。

  (我)寫下這篇說,讓(它)和書一起(交給黃生)。

  註釋

  [1]選自《小倉山房文集》。

  [2]生:古時對讀書人的通稱。

  [3]授:交給,交付。

  [4]子:對人的尊稱,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您”。

  [5]七略四庫,天子之書:七略四庫是天子的書。西漢末學者劉向整理校訂內府藏書。劉向的兒子劉歆(xīn)繼續做這個工作,寫成《七略》。唐朝,京師長安和東都洛陽的藏書,有經、史、子、集四庫。這裡七略四庫都指內府藏書。

  [6]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那汗牛塞屋的是富貴人家的藏書。這裡說富貴人家藏書很多,搬運起來就累得牛馬流汗,放置在家裡就塞滿屋子。汗,動詞,使……流汗。

  [7]祖父:祖父和父親。“祖父”相對“子孫”說。

  [8]棄者:丟棄的情況。

  [9]無論:不用說,不必說。

  [10]然:這樣。

  [11]夫(fú)人:那人。指向別人借書的人。

  [12]強(qiǎng):勉強。

  [13]惴惴(zhuì):憂懼的樣子。

  [14]摩玩:摩挲(suō)玩弄,撫弄。

  [15]業:業已、已經。

  [16]高束:捆紮起來放在高處。束,捆,扎。

  [17]庋(guǐ):放置、儲存。

  [18]姑:姑且,且。

  [19]俟(sì):等待。

  [20]異日:另外的。

  [21]爾:語氣詞,罷了。

  [22]難致:難以得到。

  [23]與:給。

  [24]形諸夢:形之於夢。在夢中現出那種情形。形,動詞,現出。諸,等於“之於”。

  [25]切:迫切。

  [26]如是:這樣。

  [27]故有所覽輒省(xǐng)記:(因為迫切地要讀書,又得不到書。)所以看過的就記在心裡。省,記。

  [28]通籍:出仕,做官。做了官,名字就不屬於“民籍”,取得了官的.身份,所以說“通籍”。這是封建士大夫的常用語。籍,民籍。通,動詞,表示從民籍到仕宦的提升。

  [29]俸:俸祿,官吏的薪水。

  [30]落落:堆積的樣子。

  [31]素蟫(yín):指書裡蠹蟲。

  [32]灰絲:指蟲絲。

  [33]卷(juàn)軸:書冊。古代還沒有線裝書的時期,書的形式是橫幅長卷,有軸以便捲起來。後世沿用“卷軸”稱書冊。

  [34]少時:年輕時。

  [35]歲月:指時間。

  [36]類:似、像。

  [37]公:動詞,同別人共用。

  [38]吝:吝嗇。

  [39]歸:還。

  [40]為一說,使與書俱:作一篇說,讓(它)同書一起(交給黃生)。

  拓展:袁枚簡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築築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袁枚,字子才,號簡齋,生於1716年,逝於1797年,享年81歲,是清朝乾嘉時期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和文學評論家,生平以自由灑脫,狂放不羈著稱,留下許多風流韻事,代表作品有《隨園詩話》及《補遺》,《小倉山房集》、《子不語》、《續子不語》、《隨園食單》等。袁枚自幼熟讀讀書,擅長寫詩作詞,在乾隆四年也即1739年,年僅24歲的袁枚考中進士,被授予翰林院學士。乾隆七年即1742年,袁枚被外調做官,先後做過沭陽、江寧、上元等地的知縣,袁枚執政清明,不畏權貴,頗有政績,在乾隆十四年時,袁枚父親去世,遂辭官回鄉養母,同時在江寧也即今南京購房安居,所買隨園經袁枚的翻修改造,成為了當時著名的私人園林,而袁枚也被世稱為隨園先生。袁枚在67歲時服完母喪後,開始遠途遊山玩水,先後遊覽過天台山、雁蕩山、黃山、廣東羅浮山、丹霞山、武夷山等地,袁枚在遊歷期間寫下眾多散文遊記,直到去世的當年,81歲高齡的袁枚還在出遊吳江,要知道古時候,交通不便,溝通不暢,袁枚以老年之態還能暢遊全國山水,精神可嘉,勇氣可嘉。

  袁枚為什麼會辭官呢?為什麼自號倉山居士,隨園老人,隨園主人呢?乾隆十四年,袁枚父親突然逝世,於是辭官回家照顧母親。可見袁枚不僅是一位好官好詩人,同時還是一個孝子。辭官之後在江寧買一座廢棄的園子,經過一番修繕後取名為“隨園”,世人稱他為隨園先生。我想這就是隨園老人,隨園主人的由來吧。袁枚為人正直,不喜歡官場的勾心鬥角,四十歲就辭官了。辭官後定居江寧,住在小倉山下面,所以晚年自號倉山居士。袁枚晚年生活十分安逸,遊歷各大名山,與當時很多詩人交往十分密切。袁枚官場上是一位好官,詩團上是一名著名詩人,生活安於閒情逸致。

  袁枚號什麼,號簡齋,字子才,號簡齋,是清朝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和文學評論家,出生於1716年,逝世於1797年,生平事蹟多以“好吃”、“好色、“好遊”著稱,是“性靈說”學派的代表詩人。袁枚的《隨園詩話》、《小倉山房集》、《隨園食單》等著作,都是傳世名著,受到後世許多文人騷客的推崇。袁枚作為清朝文學“性靈說”學派的代表人物,主張文章要抒發真性情,不必拘泥於文制體裁,袁枚的這種主張得到了當時一大批追隨者,也因此袁枚所寫的詩作,不拘古法,自由市儈而被某文人批評為文法欠佳,不值一提,袁枚的文學成就在當時還是很有爭議的,畢竟作為一個新派代表,其文學價值並沒有歷史可考性,要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才能出真理。袁枚不僅文學倡導自由率性,為人處事也是一脈相承。

  袁枚年少才名在外,24歲中舉入仕,但是33歲就辭官歸隱,在隨園住了十幾年,只做了一件事,文人消遣,袁枚對美食和美色有同樣的執著,寫下了吃貨聖經《隨園食單》,對美色則是男女通吃,袁枚在知天命之年還在納妾,廣尋美女,袁枚對此還說出了一句名言“好色無關人品”,真是後世同道之人的福音,袁枚還是清朝第一位有商業頭腦的文人,他建造的隨園,初期以私家廚房招徠客人,待隨園聲名鵲起時,袁枚便在隨園裡賣他所寫的著作《隨園食單》、《隨園詩話》等,袁枚就憑這兩進項,賺得盆滿缽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