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課文解析

自然之道課文解析

  日常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避免不了閱讀課文,閱讀有利於提升我們的文學素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自然之道課文解析

  課文《自然之道》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結隊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遊,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他們看到一隻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咬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接著,成群的幼龜得到錯誤的資訊,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雖然“我們”拯救了一些幼龜,但仍然感到十分震驚和悔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愛護動物就要了解它們,瞭解自然法則,只有遵循自然界的規律,才能把事情辦好。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

  因為我們發現:當人類冒著極大的危險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適合我們的心意時,卻未能達到目的,這確實是一個令人痛心的嘆息。在自然的規律面前,我們這些自以為是,淺薄無知而又驕傲自大的“文明人”,妄自尊大為自然界的主宰者,又怎能釋懷?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一、線索明朗,滲透情意

  《自然之道》是一篇既充滿濃濃的情意,又富含哲理的知識性課文。這篇課文用豐富而生動的語言,描述了一個觸動我們心靈的故事。這篇課文寫作特點很鮮明:一主一副兩條線索,一條主線寫人,即旅行者們的所觀、所作、所感;一條副線寫龜,即小海龜們離巢入海的自然情況。兩條線索連環交織,密不可分。一明一暗,使讀者的心也隨之一起一伏。加上作者的描繪,字裡行間滲滿深深情意,也緊緊抓住讀者的心,隨之貫穿文章始末,不,應該是意猶未盡,回味無窮,甚至是無法釋懷。眼前總是浮現那可愛可憐的幼小綠龜,耳畔總響起這樣無奈而悲嘆的話語“天啊!看我們做了些什麼!”“如果不是我們,這些小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這不得不歎服作者的細膩描述,文筆深厚。

  二、抓住關鍵,緊扣心絃

  “我”和七個同伴及生物學家嚮導,此行目的本身帶有科考意義,就是“想實地觀察一下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所以當我們看到“從龜巢到大海需要經過一段不短的沙灘,稍不留心就會成為食肉鳥的美食”。一隻幼龜把頭探出巢穴的“探”字,“欲出又止”,“躊躇不前”,這些文字流淌著小幼龜是多麼謹慎、多麼弱小,多麼無助啊,我們那顆善良的心肯定為這可愛又可憐的生靈深深同情,所以當我們看到沙灘上那令人緊張的'一幕,“一隻嘲鶇突然飛來,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時”,我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袖手旁觀的。可是面對這樣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的焦急、緊張、難過、不平、氣憤和生物學嚮導的反應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也許是見慣了太多的弱肉強食,物競天擇,嚮導的冷淡,嚮導的漠然和若無其事,招來了同伴的一片埋怨、責怪。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

  瞧,作者不正是抓住情感關鍵,觸動讀者的心絃嗎?此時,我們讀者的心都和作者一齊跳動,都為小幼龜的命運而著急、擔心、揪心;都對嚮導的無動於衷、鐵石心腸、冷酷無情而義憤填膺;都在為作者所做的拯救行動而籲一口長氣。我們都以為這個故事與平常看到的環保故事一樣有著美麗的結局了。

  三、筆鋒陡轉,結局意外

  可是文章在這裡卻來個驚天大逆轉,出乎意料之外,沉下心來,細細一想卻也似乎在情理之中,這真是“熊的服務”啊!事情的發展讓“我”和同伴以及身外的讀者都始料不及,瞠目結舌繼而神情凝重、暗暗嘆息。“我們幹了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後面的所有描寫都圍繞著“愚不可及”這四個沉重、殘酷、懺悔的字而展開的。四個自然段裡的每個字,每句話,甚至是每個標點,都跳動著作者那難以言表的痛苦!

  儘管我們“趕緊摘下帽子”、“迅速抓起幼龜”、“氣喘吁吁向海邊奔去”,可這已是於事無補,杯水車薪了。我們的自責“我和同伴低著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行走著”,嚮導的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在這美麗的黃昏沙灘上拖下長長的影子和無邊的惆悵……

  四、四字詞語,深刻鮮明

  比如全段用了一連串的四字詞語來形容群龜入海的景象:“成群結隊”、“魚貫而出”、“爭先恐後”、“結伴而出”,浩浩蕩蕩的場面本應是多麼的壯觀熱鬧,可如今卻是意味著多麼的慘不忍睹。再如對“海灘陽光明媚、無遮無擋”的描寫,在美麗的海島黃昏,在五彩的晚霞映襯下,這一幕真可以說是“血色黃昏”,“天空中飛的密密麻麻的食肉鳥”飛上撲下,吃得痛快。“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雲霄”。這“歡樂的叫聲”對我們來說真是極端的諷刺,是多麼的刺耳,多麼的揪心,多麼的無地自容啊,乃至捶胸頓足,呼天喊地。透過這富有張力的文字,我們似乎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而對當時景像那種心靈的振顫、悵悔!真是滿紙自責言,一把辛酸淚!我們讀者的心也為之一陣陣發緊,幾乎有一種汗毛倒豎的感覺。試想,一群剛剛出生不久的小海龜,滿懷著對大海的無限希望與遐想,滿懷著生命本能對“活著”的渴望,在本以為安全的平坦的沙灘上傾巢而出,爬向大海的時候,卻讓我們“好心辦壞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這種生命的渴望和殘酷的現實形成了一種多麼鮮明的對比!

  五、“矛盾”嚮導,“文眼”關鍵

  如果說“我”和同伴是“無知之愚”,好心辦壞事;可做為生物學家的嚮導就是“有知之愚”,在規律面前猶豫,明知故犯,做了幫兇。“無知之愚”和“有知之愚”走在一起,違背了自然之道,造成了血淋淋的、不堪回首的慘痛後果。

  要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要結合上下文,採用聯絡對比、換位思考、抓重點詞等方法,重點體會“嚮導”的話語與思想感情,並透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來。具體說來,就是要抓住第4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中嚮導的話,結合課後思考練習第3題,細細體味,“悲嘆”比“感嘆”表現的感情更強烈,更突出了嚮導傷心難過的心情。

  這使我不僅想起了達爾文曾經說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也是一種自然之道。而作為生物學家的嚮導當初何嘗不是這樣想的呢?

  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這是一隻幼龜探頭偵察突然被一隻嘲鶇咬啄時,嚮導對焦急的作者及其同伴說的話,言下之意是說,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是太平洋綠龜防護天敵、自我保護的手段。同時也用嚮導的話點明瞭課文的主題:自然之道,即自然的規律。

  (2)對詞語的理解。

  爭先恐後:爭著向前,惟恐落後,形容十分積極。

  魚貫而出:貫,連線、連續。像游魚那樣一個接一個地出去。

  愚不可及:愚:傻,笨;及:趕得上。傻得沒有人能趕上。愚蠢得別人比不上。形容極其愚笨。文中形容我們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辦壞事。

  氣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樣子。

  躊躇:猶豫,文中指幼龜探頭出穴欲出又止偵察外面是否安全的樣子。

  作者簡介

  伯羅蒙塞爾,國籍為美國,外文名Biro Mon Sal,職業為作家。出生於1942年,逝世於1999年。其代表作品為《自然之道》(又名《大自然的秘密》)。

  作品簡介

  本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一行九人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因救助一隻幼年太平洋綠龜,而使得大批幼年太平洋綠龜成為食肉鳥食物的故事。

  一般成群幼龜在離巢進入大海時會先派出一隻幼龜探路,一旦遇到危險,探路幼龜便會返回龜巢。《自然之道》中那隻幼龜被嚮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資訊,以為路線安全,所以成群立巢,最終成為食肉鳥的食物。

  文章警示人們: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方向。

  本篇文章被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十課(冀教版),語文六年級上第二十三課(S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九課(人教版)選入。在被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課(北師大版)選入時有所修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