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爬天都峰教案(精選10篇)

三年級爬天都峰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爬天都峰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爬天都峰教案 篇1

  教學目的要求:

  1.教育學生懂得: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2.學會本課15個生字,理解“猶豫、奮力、終於、居然、汲取”等詞語的意思,掌握“都、顫”兩多音字的正確讀音。會用“終於、紀念、鼓舞”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能回答課後的問題,並會用“比”和“一會兒……一會兒……”說或寫一句話。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天都峰“高”和“陡”的特點。

  2.理解“我”與老爺爺的兩次對話,尤其是最後一次對話。

  3.準確掌握“居然”、“終於”、“汲取”等較抽象詞語的意思。

  教學思路:

  這篇課文依照登山的順序:“在天都峰腳下”——“向頂峰爬去”——“爬上天都峰頂”記敘了“我”同爸爸以及一位不相識的爺爺,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課後的思考,練習向我們提示了閱讀的重點,閱讀時應引導學生先認識天都峰的“高”和“陡”,然後透過對重點詞語的理解,讓學生認識到爬山過程的艱難,特別要抓住“我”和“爺爺”的兩次對話,前後聯絡起來理解,才能真正體會對話中所包含的豐富而深刻的內容。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板書課題。

  黃山是我國著名的旅遊風景區,每年夏天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天都峰是黃山的一個山峰,這裡山高路陡,風光無限好,只有勇於攀登的人,才能到達頂峰。今天讓我們隨同作者一同感受一下攀登的滋味。

  板書課題:爬天都峰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生字的音。2.理解帶生字的詞。

  重點理解:

  似乎:好像。

  猶豫:拿不定主意。

  奮力:充分鼓起勁來。

  攀登:抓住東西往上爬。

  終於:表示經過種種變化後出現的情況。

  汲取:吸取。

  居然:出乎意料。

  3.質疑問難。

  4.試讀課文,糾正字音。

  文中除“發”是多音字外,另外注意讀準“天都峰”中的“都”念(dū)不念(dōu);“發顫”的“顫”讀(chàn)不讀(zhàn);“似乎”的“似”讀(sì)不讀(shì)。5.分段讀課文,概括段意。

  第一自然段:暑假裡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

  第二自然段:天都峰既高又陡。

  第三至五自然段:講“我”與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遇並約定一起爬天都峰。

  第六至八自然段:講“我”與老爺爺、爸爸一起奮力向上爬,終於爬上了天都峰。

  第九、十自然段:講“我”與老爺爺爬上天都峰以後,相互道謝。

  第十一自然段:講爸爸總結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第二課時

  一、講讀課文中描寫天都峰山勢部分。

  1.默讀課文。

  思考:這段話有幾句?突出了天都峰的什麼特點?

  2.指名讀第一句,說說你從哪兒看出天都峰的高。要求抓住以下詞句理解:

  “抬頭望”:說明“我”還在山腳下,不抬頭看不到峰頂。

  “啊”、“哩”表達了“我”的讚歎,襯托了天都峰的高。

  “我”爬得上去嗎?”——這是個疑問句,對能不能爬上天都峰,連自己也產生了懷疑。透過這個懷疑進一步表現出了天都峰的高。

  3.指名讀第二句,理解天都峰的陡。

  重點理解“從天上掉下來”和“真叫人發顫”。

  4.小結。

  這一段作者對天都峰高和陡的描寫,目的在於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難,同時也暗示了我們爬天都峰非常不容易,沒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是不行的。

  二、講讀課文3—5自然段。

  1.指名讀“我”和爺爺的對話。

  2.從“我”和爺爺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些什麼?

  透過對“也”字的理解,我們不難看出:這一老一小都對對方能爬上天都峰持懷疑態度;但是我們仔細一想,這個“也”字還含有“羨慕”和“敬佩”的意思。

  3.從文中的兩個“點點頭”中你又體會到什麼?(都從雙方身上汲取了戰勝困難的勇氣。)

  4.小結。這一老一小在相互精神鼓舞下,約定一起爬天都峰。

  三、講讀6—7自然段。

  1.默讀課文,畫出表明爬山艱難的詞語。

  (“奮力”、“一會兒……一會兒……”、“手腳並用”、“爬呀爬”、“終於”)

  透過這些詞語體會爬山過程的艱難,儘管山勢又高又陡,但他們不怕困難,想方設法克服困難,憑著努力向上攀登的精神,“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天都峰。

  2.指導朗讀。

  3.小結。三代人戰勝各種困難,終於爬上了天都峰。

  四、講讀8—9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老爺爺說的話裡包含幾個意思?

  (兩個意思:一是表示感謝,二是講感謝的原因。)

  3.理解“居然”“鼓舞”的意思。

  “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文中是講“老爺爺”爬上天都峰出乎人的意料之中。但是也在意料之中。(聯絡第一次對話可以看出。)

  4.小妹妹說的話裡又講了哪些內容?

  (也是兩個意思:先講了“我”為什麼能爬上山,再講對老爺爺的感謝。)

  5.“我”和老爺爺爬上天都峰以後,為什麼要互相道謝?提示:兩個人的對話中為什麼都有“勇氣”一詞?兩人的話中都有“勇氣”一詞,從他們的第一次談話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如果沒有勇氣他們怎敢爬天都峰?如果沒有勇氣,他們又怎能爬上天都峰?這個勇氣來自對方的鼓舞,使他們增添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奮力向上勇攀高峰。

  6.感情朗讀(注意對話部分,要讀好語氣語調。)

  7.小結。“我”和老爺爺在峰頂互相道謝,感謝對方對自己的鼓勵,給了戰勝困難的勇氣。

  五、講讀最後一段。

  1.齊讀課文。

  2.“真有意思”是什麼意思?

  指的是“我”和老爺爺雖然互不相識卻能相互鼓舞,相互學習。

  3.理解“汲取”和“力量”。

  “汲取”就是吸取,“力量”這裡指勇氣。

  4.說說爸爸這番話的意思?你從中明白了什麼?(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舞,才能取得進步。)

  六、總結。

  1.簡要說說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2.讀了這篇文章後,你受到什麼啟發?(我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隻要我們有克服困難的勇氣,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同時,我們在與同學的相處中,也要注意相互學習,相互鼓勵,這樣我們的進步會更大一些。)

  七、重點指導學生完成課後2、3、4題的練習。

  八、作業。

  1.感情朗讀課文。

  2.抄寫詞語。

  3.用“比”和“一會兒……一會兒……”各寫一句話。

  附:板書:

  三年級爬天都峰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18個字,學會其中的15個。聯絡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體會作者用詞的精準及對於表達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讀懂課文內容,瞭解天都峰的險峻,體會“我”和老爺爺是怎樣相互汲取力量,戰勝困難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習邊讀邊想的讀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學重點:

  讀書感悟“我”與老爺爺是如何互相激勵著爬上天都峰的,在讀中學會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

  教學難點:

  讀懂文中爸爸說的話。

  教學準備

  課件、小黑板

  教學課時

  2課時

  前置自學提綱:

  一、讀。

  標自然段序號。朗讀課文至少三遍,做到正確、流利,有能力的同學達到有感情。

  二、劃。

  用“——”劃出本文中的生詞並多讀幾遍。

  三、注。

  嘗試給生字注音。(課後雙橫線裡面的生字)

  田字格中的生字口頭組詞。

  四、查。

  (將所查答案寫在課本相關位置)

  理解以下詞語: 汲取 陡峭 發顫 攀爬

  五、思。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地的可愛?蒲公英的有趣?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在課本相關位置做好標記或批註。)

  2、不懂的問題有: (在課本相關位置寫清問題)

  六、拓展

  蒲公英的基本資料

  第一課時

  一、資料交流,匯入新課

  (檢查課前蒐集有關關於本課的資料,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1、討論、交流、彙報有關黃山(或天都峰)的資料。

  2、板書課題。(天都峰是黃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險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鳥難落腳,猿猴愁攀登”之說,課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髮蒼蒼的老爺爺登上去了,他們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學了課文就知道了,今天我們學習爬天都峰這一課。

  二、自學課文,合作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字音,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組內同學合作,檢查生字讀音,相機指導個別生字的書寫。

  3、指名分節接讀課文,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

  4、瞭解學生感知課文內容的情況,質疑問難。

  (1)讀了課文後,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2)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三、精讀自悟,邊讀邊想

  (一 )學習課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讓學生說說知道了什麼。

  2、再讀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讀,齊讀。

  4、這一段告訴我們什麼?你是怎麼體會出來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1)劃出文中相關的句子

  (2)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畫畫天都峰(課件顯示天都峰的高和陡。)

  6、根據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讀第二段。

  7、小結:望著高聳入雲的天都峰,看著登山的石級是那麼筆陡,小妹妹驚歎之後,已經感覺到登山的艱難,需要有勇氣才能登上去。(天都峰的高與險,讓孩子們在充分的讀中體會:互相欣賞讀,教師範讀,指名讀等等。讀中感悟。)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提名朗讀課文。

  2、聽寫生字。

  二、學習新課。

  1、自由讀課文,想象“我”和爺爺是怎樣從對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討論。

  2、說說自己知道了什麼?

  3、引導學生體會兩次對話的意思。

  (1)第一次對話是在什麼情況下?結果怎樣?(學生聯絡前後文,知到是在面對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氣時,“也”分別表示了一老一小的驚訝、懷疑和敬佩,有了勇氣,這個力量鼓舞著自己奮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

  (2)他們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麼?(讀第二次對話,知道這個力量就是“勇氣”。)

  4、讀六、七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

  5、說說讀了這兩段課文,自己有什麼想法?

  6完成練習第二、三題:(讓學生從具體生動的敘述中感悟漢語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詞的確切。)

  (1)分別出示課後第三題中的句子,邊讀邊想,加上(去掉)“奮力”和“終於”有何區別?哪種更好?

  (2 )選擇“奮力”和“終於”練習說話。

  5、齊讀末段中爸爸的語言,自己再讀讀,看還有什麼問題?

  (要讓孩子們充分理解爸爸的話,需要他們反回來繼續讀課文,在讀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義,並變成自己的語言與同學們交流。)

  三、迴歸整體,朗讀全文。

  四、課堂小結

  五、佈置作業

  1、用“終於”寫一段話。

  2、感情朗讀全文並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句。

  三年級爬天都峰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相互鼓舞、戰勝困難。

  4、抄寫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天都峰的“險” 以及“我”和老爺爺的兩次對話。

  教學難點

  透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到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啟發式教學及媒體資源播放。

  教學用具

  生字卡片、媒體資源(動畫、PPT、影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二年級時,我們曾學過一篇課文叫《黃山奇石》,從課文和我們收集的一些資料,我們領略到了黃山的美麗。然而,有一位小朋友說想要領略到黃山的美麗並不是那麼容易,他去了一趟黃山,可累啦。今天,我們來學習《爬天都峰》,和這位小朋友一起去爬黃山,看看是不是這樣。

  二、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教師播放有關黃山天都峰的影片,讓學生獲得對天都峰的感性認識。

  師:大家看了錄影,天都峰是黃山中最險峻雄奇的山峰。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小朋友爬天都峰的故事。

  2、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要求認讀的生字,自讀。

  3、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1)教師範讀、學生跟讀、小組輪流讀。

  (2)學生拼讀,互相糾正。

  (3)教師抽查學生拼讀以上生字。

  4、教師講解重要的生字,學生書寫。

  (1)老師講解重要的生字,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這些字的筆畫、筆順、結構、部首。

  有的可以和形近字比較,如,“辮”與“辯、辨”的區別。“蒼”的下面不要寫成“侖”,“仰”的右半部的左邊不要多寫一橫或一撇。

  (2)學生書寫,教師巡視。

  (3)讓學生到黑板上書寫,其它同學在黑板上批改。

  第二課時

  一、複習課文要求認讀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書寫。

  1、集體拼讀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學生的拼讀

  3、聽寫重要的生字詞

  二、範讀或朗讀課文

  1、播放媒體資源範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文中提到哪些人一起爬天都峰,請劃出來。

  2、學生朗讀,邊讀邊領悟課文中所描繪的天都峰的“險”,以及“我”和老爺爺的兩次對話。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師:這兩段說了一件事情,是什麼事情?

  學生答,教師補充並板書:我和爸爸爬天都峰

  2、師:天都峰是怎樣一座山?高不高?好不好爬?請把有關句子劃下來。

  3、師:天都峰又高又陡,很不好爬。作者是怎麼寫的?學生朗讀第二自然。

  學生答,教師補充並板書:

  天都峰:高——雲彩上面

  陡——石級 筆陡

  鐵鏈 似乎是從天下掛下來

  4、師:小朋友看到天都峰那麼高那麼陡,他害不害怕?你怎麼知道的?

  學生答:教師補充並板書:

  我:我爬得上去嗎?

  真叫人發顫

  四、學習第三、四、五、六、七自然段

  1、師:這五段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學生答,教師補充並板書:

  我和爸爸、老爺爺一起爬山

  2、師:前面說了,天都峰又高又陡,作者看了有點害怕了。怎麼辦?爬上去還是不爬算了?這時,作者遇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什麼人?(提示:一位老爺爺)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老爺爺對我說了什麼?

  (提示: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

  5、作者怎麼回答?

  (提示: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

  6、老爺爺怎麼回答?

  (提示:對,咱們一起爬吧!)

  7、最後,他們有沒有爬上峰頂?這裡作者用了一個詞“終於”,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

  (提示:他們一起爬上了峰頂。“終於”的意思是:最後、最終,表明下文出現的是最後的結果。這個詞說明作者覺得爬天都峰很不容易,同時也說明了作者爬上峰頂後的高興心情。

  五、學習第八、九、十自然段

  1、師:這三個自然段說的是我和爸爸、老爺爺爬上峰頂後的對話。

  2、學生分角色朗讀。

  3、爬上峰頂後,老爺爺對作者說了什麼?

  (提示:謝謝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了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

  4、作者怎麼回答?

  (提示:不,老爺爺,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氣向上爬的,我應該謝謝您!

  5、師:老爺爺為什麼要謝謝作者?作者為什麼也要謝謝老爺爺?

  學生答,教師補充並板書:

  老爺爺與小朋友互相感謝:給了自己向上爬的勇氣

  6、師:“居然”是什麼意思?

  (提示:“居然”的意思是出乎意料、想不到。)

  師:老爺爺說:“居然爬上來了”,他為什麼這樣說?

  (提示:因為天都峰又高又陡,而老爺爺年紀又很大。)

  7、師:為什麼最後老爺爺還是爬上了峰頂?請用你自己的話說說。

  (提示:看到小朋友也爬天都峰,他覺得有了信心。)

  8、師:作者也感謝老爺爺,說看到老爺爺也要爬天都峰,才有能力向上爬。這裡作者用了一個“才”字。“才”的意思是什麼?請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說說。

  (提示:“才”的意思是:由於有了一定的條件而能怎麼樣。比如:放學才能回家。

  9、師:作者為什麼說見到老爺爺爬天都峰,她才有勇氣向上爬?請用你自己的話說說。

  (提示:因為天都峰又高又陡,作者都打顫了,懷疑自己爬不上 去。但是,看到老爺爺年紀比自己的爺爺年級還大,爬天都峰,他都不怕,自己當然也不怕。)

  10、聽到我和老爺爺的對話,爸爸怎麼說?

  (提示: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11、師:“汲取”是什麼意思?

  (提示:“汲取”的意思是吸取。)

  12、師:爸爸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提示:作者和老爺爺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從而克服了害怕的心理,獲得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最終戰勝了困難,爬上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

  六、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爬天都峰》,現在再播放一遍《爬天都峰》,請同學們想想,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爬天都峰的過程?在這過程中,作者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學生答,教師補充並板書:

  時間順序:

  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頂後

  作者:

  見到山高路陡不自信→見到老爺爺後有了勇氣→終於爬上了峰頂

  師:要爬上天都峰對老爺爺和小朋友來說,都不容易。但是,他們最後戰勝困難爬上了峰頂。請談談你的體會。

  (提示:一個人要戰勝困難,一方面要靠個人的努力奮鬥,另一方面,要善於學習,從他人身上汲取力量。)

  三年級爬天都峰教案 篇4

  教材簡析

  文章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課文開頭簡單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黃山爬天都峰這件事;接著圍繞著爬天都峰,按事情發展順序講了三層意思:第一層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腳下看到的情景。講了兩點: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層講爬天都峰前的情況。先講“我”擔心能否爬上,接著講“我”和老爺爺相互鼓勵下一起爬。第三層講“我”和老爺爺、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講了爬上天都峰之後的情況。先講在鯽魚背前“我”和老爺爺照相留念,接著“我們”互相道謝,最後課文用爸爸的話對“我”和老爺爺講的話進行總結。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並正確讀寫本課生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

  重點難點

  重點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過程。

  難點是讀懂課文最後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朗讀課文,抓關鍵句子,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情景教學法

  教學準備:

  蒐集黃山圖片

  第一課時

  以舊引新,扣題匯入

  1、記得二年級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黃山奇石》,瞭解了黃山的雄奇秀美,誰願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歡的課文來背給大家聽?

  2、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黃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誰願意來介紹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圖片資料?板書:天都峰

  3、這篇課文寫誰爬上了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們又是怎樣爬上去的呢?板書:爬

  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帶著問題聽課文範讀,瞭解課文大意。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3、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4、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a.小組內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b.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c.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通讀課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讀課文,聯絡上下文疏理字詞含義。

  石級:石頭臺階。

  仰望:抬頭望。

  攀著:(抓著鐵鏈)向上爬。

  心顫:心在顫抖,說明心裡很害怕。

  鯽魚背:結合看圖理解,天都峰最險處。它是一道長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2、按“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後”的順序把文章分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話說說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疏通課文大意。

  指導寫字,掌握筆順

  1、教師範寫“辮”字,提示書寫時左中右三部分要寫得緊湊,學生描一遍、臨一遍。

  2、指導學生觀察、書寫其餘生字。

  第二課時

  緊扣課題,承前啟後

  1、作者寫爬天都峰,為什麼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討論後使學生明白:因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準確反映出登山的費力、艱難。

  2、這麼高的山,“我爬得上去嗎?”

  (1)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把文中的話變成自己腦中的“畫”。(引導學生說)

  (2)學生練讀後指名交流、教師評議,引導學生感受天都峰的險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指導朗讀)

  (3)望著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裡是怎麼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指導朗讀)

  3、喲,這麼高的山,要擺在你面前叫爬,你爬不?

  (引導生的換位思考)

  4、這麼高的山,看得“我”直髮抖,結果“我”爬上峰頂了嗎?

  深入讀議,體會“我”受鼓舞爬上峰頂

  (1)出示“我”說的話,指名朗讀。

  (2)“我”看到了什麼從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呢?自由讀課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a.出示第4段重點句,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交流,從中感受到“我”受老爺爺爬山鼓勵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的內心活動。

  b.體會“我”的心理,指導朗讀3、4自然段。

  (3)“我”是怎麼爬的?自由讀6、7自然段,畫出描寫爬山動作的詞語。

  a.學生讀書圈劃。

  b.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體會“奮力”是拼盡全身力氣的意思。

  從“攀著鐵鏈”、“手腳並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艱難。

  c.引讀第7段,從“終於”二字上體會爬得辛苦、上山後的喜悅。

  d.體會爬山的艱難、上山後的喜悅,指導朗讀6、7兩段。

  5、啟發想象,明白“老爺爺”也是受鼓勵爬上峰頂的

  (1)老爺爺為什麼也能爬上峰頂呢?帶著這些問題一邊讀,一邊想。

  多媒體出示思考題

  a.老爺爺來到天都峰腳下,心裡怎麼想

  b.他看見了小妹妹,心裡又怎麼想呢

  c.後來,他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

  (2)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白他倆始終相互鼓勵,老爺爺也是受到“我”的勇氣鼓勵爬上峰頂的。指導朗讀。

  總結課文,明白道理

  1、讀爸爸的話,討論:“汲取”是什麼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麼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評點: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不管多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課外延伸,交流課餘生活

  1、這幾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課餘生活記錄下來了呢?請你把一週學做的事情記錄下來,別忘了寫上自己的收穫、感受。

  2、指名交流,師生評議。

  三年級爬天都峰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18個字,學會其中的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暑假、筆陡、石級、鐵鏈、似乎、發顫、奮力、鯽魚、紀念、辮子、勇氣、決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是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了困難。

  4.學習養成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理解詞語;

  2.訓練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步驟: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爬過山嗎?能談一談你爬山時的感覺嗎?

  2.有一位小朋友,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天都峰,這節課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覺。(板書:爬天都峰)

  (二)初步感知

  1.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多讀幾遍。

  2.透過查字典,再聯絡上下文,理解你不認識的詞語的意思。

  3.再讀課文,給課文的自然段標明序號,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件什麼事。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書上畫出來。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認讀生字詞。

  2.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篇課文,講的是誰,在什麼時候,到什麼地方,幹什麼?

  讀後明確:暑假裡,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四)質疑

  請同學們把你們畫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對於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教師進行歸納,如果學生之間能相互幫助理解的,儘量鼓勵他們相互幫助理解。有些師生共同歸納。)

  (五)佈置作業

  1.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3.自己查詢資料或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試著理解下列問題:

  (1)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麼理解的?

  (2)我和老爺爺、爸爸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對於“奮力”“終於”“居然”這些詞語你是怎樣理解的?

  (3)爬上天都峰後我和老爺爺為什麼要互相致謝?爸爸又說了什麼,你是怎樣理解的?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繼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是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2.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了困難。

  3.學習養成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

  教學步驟:

  (一)匯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6課《爬天都峰》。

  (二)細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讀,其他同學思考:讀這一自然段都讓你知道了什麼?

  讀後明確:暑假裡,“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天都峰。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想一想第二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麼?

  明確:天都峰又高又陡

  (2)你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麼理解的?

  師生交流後明確:

  ①“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峰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這句話中的“雲彩上面”就是說天都峰非常高。“啊、哩”兩個語氣詞,表達了我的驚歎,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②“我爬得上去嗎?”這句話也突出了天都峰的高,這句話寫的是對自己能不能爬上天都峰的懷疑,也襯托了天都峰的高。

  ③“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這句話中的“筆陡”“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能突出天都峰的陡,因為“筆陡”就是筆直筆直的;“從天上掛下來的”是說天都峰特別陡,所以從這兩個詞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陡;“真叫人發顫”表達了“我”當時害怕的心態,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同學們說到哪老師就引到哪,不一定按順序說)

  板書:

  在雲彩上面

  天都峰 爬得上去嗎

  掛下來

  發顫

  (3)指導朗讀

  對於天都峰的高和陡,要讀出氣勢。①自由讀,體會一下 ②指名讀。

  3.學習三、四、五自然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思考:三、四、五自然段又分別告訴了我們什麼?

  明確:“我”和老爺爺相互鼓舞,決定一起爬天都峰。

  (2)面對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為什麼不再猶豫了?

  師生交流後明確:“我”看到的老爺爺“白髮蒼蒼”,“年紀比我爺爺還大”,透過對老爺爺的描寫,可見他年歲已經非常大了,“我”看到年紀這麼大的老爺爺也來爬天都峰,於是勇氣倍增,不再猶豫,並和老爺爺約定一起爬天都峰。

  (3)朗讀指導。

  ① 同座分角色試讀。

  ②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讀。

  4.學習六、七自然段。

  (1)朗讀6、7自然段,思考:他們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你覺得爬天都峰怎麼樣?你是怎樣理解的?

  (學生應抓住“奮力”“一會兒……一會兒”“手腳並用”“爬呀爬”“終於”等詞語來理解。)

  ①我(奮力)向峰頂爬去。

  問:“奮力”是什麼意思?

  “我向峰頂爬去”一句加上“奮力”有什麼好處?說明了什麼?

  明確:“奮力”就是充分鼓起勁來,能使我們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②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頂。

  “終於”在這裡指什麼?

  這句話用上“終於”好在哪裡?

  明確:“終於”指“我”和“爸爸”經過艱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頂。用上“終於”使我們進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費力,很不容易。

  (2)小結:“終於”是“奮力”的結果,這兩個詞使我們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須奮力向上,勇於攀登,才能達到目的。”

  (3)指導朗讀。

  試讀、指名讀。

  5.學習八、九自然段。

  (1)自由讀八~九自然段,思考:爬天都峰後,“我”和老爺爺為什麼會互相致謝呢?

  (2)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

  “居然”是什麼意思?這句話用上“居然”有什麼好處?

  明確:“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上“居然”一詞能使我們感到爬天都峰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勇於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3)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讀八、九自然段。

  6.學習第十自然段。

  (1)看到“我”和“老爺爺”互相致謝,爸爸又說了什麼?你怎樣理解爸爸說的話?

  爸爸聽了,笑著說:“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汲取力量”在這裡是什麼意思?

  明確:汲取力量就是得到鼓舞。

  (2)我們想想課文前面的內容,老爺爺和小妹妹是怎樣互相鼓舞的?

  明確:小妹妹爬山的勇氣使老爺爺增添了勇氣,老爺爺爬山的勇氣又使小妹妹增強了爬山的信心。

  三年級爬天都峰教案 篇6

  教學重點 、難點:

  1、透過對詞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過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後的思想變化。

  2、讀懂課文最後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課前準備:

  1、自制詞語卡片

  2、蒐集有關天都峰的資料。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揭題匯入

  1.初步瞭解天都峰及“鯽魚背”。

  欣賞天都峰的風光片或圖片,由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資料並作介紹。說說“鯽魚背”名稱的來歷。

  2.導語激情,揭示課題。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許多遊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的人,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我們認真地閱讀課文,勇攀高峰,一定覺得大有收穫。讓我們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感知文字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小組內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3、交流收穫和問題

  三、細讀文字,解決問題

  整合問題:爸爸說:“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一老一小如何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主要交流討論三個問題

  第一、爸爸為什麼說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第二、想想他們是怎樣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第三、你從爸爸的話中體會出什麼?

  1、邊讀邊想,簡要回答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暑假裡,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峰。)

  2、師引導:作者寫爬天都峰,為什麼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3、說說課文中是怎麼寫大郡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頭望”、“啊,峰頂這麼高。在雲彩上畫哩!我爬得上去嗎?”

  “我爬得上去嗎?”這一句是不是懷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進一步地表現了天都峰的高。)

  (2)陡:“筆陡”“石階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教師用一根線繩作為“石階邊上鐵鏈”,使學生體會什麼叫似乎從天上掛下來的。

  什麼叫“發顫”?真的害怕嗎?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導讀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點。

  學生練讀,評讀。

  4、“我”和老爺爺的第二次對話。

  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

  思考:他們所說的話中都有一個“也”字,這個“也”是什麼意思?他們是互相懷疑嗎?表現了他們什麼精神?

  出示句子:

  我奮力向峰頂爬去,一會兒攀著鐵鏈上,一會兒手腳並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

  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於都爬上了天都峰頂。

  提問:“我”怎麼爬天都峰?畫出動作的詞語。

  交流:

  “攀著鐵鏈上”、“手腳並用向上爬”。

  用上“奮力’’突出了爬山過程的艱難,要充分鼓起勁來不怕困難、向上攀登。

  “終於’’是經過“奮力”的結果。使我們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須奮力向上、勇於攀登,才能達到目的。

  思考討論:“我”和老爺爺為什麼互相道謝? 老爺爺為什麼說是“你的勇氣鼓舞我”?“居然”在這裡說明什麼?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其實也可以說是意料之中,因為老爺爺有那種勇於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6、分角色朗讀

  四、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1、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麼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聯絡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收穫。

  2、結合5、12大地震中湧現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學習這篇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

  3、最後送給同學們兩句話: 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三年級爬天都峰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互相鼓勵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

  2、會背第二自然段。

  3、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天都峰的險,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互相鼓勵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

  教學難點:

  理解爸爸的話。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三課《爬天都峰》,上課前我先檢測一下同學們對上節課所學詞語的掌握情況。

  【課件出示詞語】筆陡鐵鏈發顫鯽魚背白髮蒼蒼手腳並用汲取勇氣居然決心終於(齊讀)

  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現在誰告訴大家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抽生)

  (暑假裡,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互相鼓勵,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二、出示學習目標。

  1、體會我和老爺爺是如何互相鼓勵爬上峰頂的。

  2、理解爸爸對我和老爺爺說的話。

  三、感受天都峰之險。

  【課件出示:自學指導(一)】

  朗讀第二自然段,說說天都峰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你從哪些詞語或句子中看出?畫出相應的詞句。

  【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1、生朗讀第二自然段,並圈畫相關詞句,體會峰之險。

  2、抽生反饋。(抓重點詞句分層次指導朗讀)

  (1)指名讀。

  (2)強調加紅線詞語讀。

  (3)強調加點詞語。

  【課件出示險要的天都峰圖片】

  過度:看著就叫人發顫的天都峰,對一個小女孩來說,這真是一件難事啊!

  四、體會一老一小的對話,互相鼓勵做決定。

  師:就在小女孩將要失掉爬山自信的時候,身後上來一位老爺爺,這位老爺爺頭髮花白,從外貌來看,年齡比小女孩的爺爺年齡還要大哩。

  【課件出示:自學指導(二)】

  朗讀一老一小的對話,從對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對,咱們一起爬吧!”

  1、小組自由朗讀對話。

  師:從兩個“也”字中你體會到了什麼?(第一個“也”字強調了老爺爺對我這個小女孩爬這麼險要的天都峰有點懷疑,同時也有幾分敬佩;

  (抽生讀出老爺爺對小女孩的敬佩之情。)第二個“也”字強調了小女孩對年紀這麼大的老爺爺爬這麼險要的天都峰有點懷疑,說懷疑還不如說是小女孩對不怕困難、勇於攀登的老爺爺表示羨慕和敬佩。(抽生讀出小女孩對老爺爺的羨慕與敬佩之情。)(最後一句話是老爺爺說的,要讀出堅定的語氣。)

  2、抽生帶著理解分角色朗讀對話。

  過度:老爺爺看到這麼小的女孩都敢挑戰天都峰,他從心底裡下定了爬山的決心,小女孩看到年齡這麼大的老人都敢挑戰天都峰,她也從心底裡下定了爬山的決心。有了信心,還怕達不到目的嗎?

  五、經歷爬山經過,感受“我”登山的艱難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課件出示自學指導三】

  齊讀第六、七自然段,說說從紅色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奮力、一會兒……一會兒……終於”等詞體現出“我”爬山之艱難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齊讀、談體會、帶著體會讀。

  六、理解爸爸的話。

  師:終於爬上了峰頂,老爺爺和小女孩互相道謝,他們並沒有為對方做什麼貢獻,為什麼要互相道謝呢?請大家默讀下面對話,說說你從中知道了什麼?

  【課件出示一老一小的對話】

  “謝謝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 “不,老爺爺,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氣向上爬的!我應該感謝您!”看到這一老一小互相道謝,爸爸不由得讚歎到:

  【課件出示爸爸的話】

  “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師:這句話是爸爸對“我”和老爺爺的讚歎,他讚歎我和老爺爺都能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勵,這句話也是對全文的總結,點明瞭文章的中心。這篇課文透過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互相鼓勵、戰勝困難。(順勢板書:互相鼓勵、戰勝困難)

  七、學習表達方法,為日後寫作打基礎。

  師:課文題目是《爬天都峰》,作者為什麼在寫爬山的經過之前重點寫天都峰的高和陡呢?(寫天都峰的高和陡是為下文描寫爬山的艱難和體現人物的品質做好了鋪墊,在寫法上這叫襯托。)

  八、作業

  背誦第二自然段。

  【板書設計】

  高老爺爺

  爬天都峰汲取力量

  陡我(小姑娘)

  三年級爬天都峰教案 篇8

  課前解析

  關注內容:

  《爬天都峰》一文寫了假日裡“我”和爸爸爬天都峰的事。課文是按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頂後的順序來寫的。作者先用一句話交代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接著寫了“我”在山腳下仰望天都峰心裡發顫,遇到老爺爺互相從對方身上汲取力量,然後寫“我”手腳並用奮力攀登,終於爬上峰頂,最後寫在峰頂上與老爺爺相互致謝。課文2—7自然段抓住,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把“我”從不敢爬到最後爬上去了的過程清楚的寫了出來。

  關注對話:

  本文與一般記事類文章在結構安排上有所不同,作者沒有把重點放在寫爬天都峰的過程上,而是側重敘述了爬山前後的人物對話,這樣安排有助於表達面對困難,要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這一主題。

  關注把事情寫清楚的方法:

  本文的課後題重點引導學生思考把事情寫清楚的方法。第一題要求學生概括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並梳理課文的敘述順序,讓學生明白要把一件事寫清楚,必須注意敘述順序。第二題透過精讀課文2—7自然段,讓學生了解作者抓住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把爬山過程寫清楚。

  關注插圖:

  課文的插圖背景是陡峭的天都峰,“我”和老爺爺在天都峰腳下相遇,一老一少正互相鼓勵。插圖有助於學生體會天都峰的高與險,懂得爬天都峰對著一老一少來說是巨大的挑戰理解,兩人都需要從對方身上汲取勇氣和力量。

  關注字詞:

  假日雲彩石級發顫

  年紀奮力猴子紀念

  辮子笑呵呵鼓舞居然

  教學目標

  1、認識“級、鏈”等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相”,會寫“級、鏈”等8個字,會寫“假日、雲彩”等12個詞語。

  2、知道可以按一定順序寫事,抓住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把事情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寫清楚。

  教學重點

  知道可以按一定順序寫事,抓住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把事情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寫清楚。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級、鏈”等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相”,會寫“級、鏈”等8個字,會寫“假日、雲彩”等12個詞語。

  2、知道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介紹背景,揭題匯入

  1、匯入新課:

  2、教師引導:

  3、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教師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邊讀邊正音。

  3、教師提問:請你藉助關鍵詞句,說說課文的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課後一題)

  4、教師引導:在作者和爸爸爬天都峰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

  5、課件出示: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

  三、認讀、書寫字詞。

  1、詞語闖關

  2、認讀多音字“相”

  3、學寫生字。

  四、課後作業

  1、在練習本上抄寫本課生字詞,注意書寫正確,行款整齊。

  2、邊讀課文邊想:課文是怎樣把“我”爬山的過程寫清楚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道可以按一定順序寫事,抓住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把事情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寫清楚。

  教學過程

  一、課文回顧

  1、教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爬天都峰》,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教師提問: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呢?

  二、走進重點段落,學習把事情的過程寫清楚的方法。

  1、學習第二自然段。

  2、學習第三至七自然段。

  3、學習第八至十自然段。

  4、教師提問:請同學們回顧作者爬山的過程,說一說作者是怎樣把“我”爬山的過程寫清楚的?

  三、課後作業

  1、書寫課後詞語各兩遍

  2、閱讀習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想想課文是怎麼把奶奶“分杏”這件事寫清楚的。

  課後反思

  1、開課前先簡介黃山天都峰,再配以圖片,使學生對天都峰有初步的瞭解,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印象:天都峰險峻筆陡,爬上去非常艱難。

  2、課文中有些生字筆畫較多,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對於字詞還應該比較注重,多投入一些精力在其中。如“顫”字要強化記憶,“攀”字可根據字形來理解等。

  3、透過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逐步弄懂把事情寫清楚的方法,瞭解作者抓住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把爬山過程寫清楚。如果課上有時間,可以利用習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繼續讓學生感受把事情寫清楚的方法,如果沒有時間,可以留成課後作業。

  三年級爬天都峰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理解詞語以及文中的長句,理解課文的內容。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人物語氣和感情。

  3、德育目標:

  ⑴教育學生學會從別人的身上汲取力量。

  ⑵培養學生從小就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風格。

  【教學重難點】

  體會句子的含義,能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學過程】

  一、分析題眼,疏理線索

  1、圖片欣賞,介紹天都峰。

  2、抓住題眼“爬”,進行議論:

  ⑴爬山的“爬”是什麼意思?你認為用“爬山”好還是用“登山”好,為什麼?

  ⑵你爬過山嗎?請你說說是怎樣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後”把文章分為三部分,再指名讀課文有關的自然段。

  二、品釋詞語,明白道理

  理解句子

  “你們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1、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討論:

  ⑴天都峰有哪些特點?它的高和陡課文是怎麼寫的?找出課文中描寫天都峰“高”和“陡”的句子來讀一讀。

  ⑵指名朗讀這兩個自然段。並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猶豫”“奮力”“終於”這些關鍵詞語,要求學生默讀課文三到七自然段,體驗人物的動作。語言:

  ⑴爬山前我是怎樣的?

  ⑵“我”是怎樣“奮力”向峰頂爬去的?課文是怎麼寫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將如何向峰頂奮力爬去。再讀課文,透過上下文理解“奮力”這個詞。

  ⑶最後大家都爬上峰頂了,用了“終於”一詞,體現了“我”什麼樣的心情。

  3、自讀八至十自然段,討論:

  ⑴老爺爺為什麼要謝“我”?“我”為什麼又要謝老爺爺?“居然”是什麼意思?在這裡用上“居然”這個詞強調了什麼?如果用上別的詞語效果一樣嗎?舉例。分角色讀“老爺爺”和“我”的對話。

  ⑵齊讀爸爸說的話,討論:“吸取”是什麼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互相“吸取”力量的?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麼道理?

  三、綜合練習,鞏固遷移

  1、把老爺爺和小妹妹見面時的情景,編成對話演一演。

  2、拓展:收集有關黃山的圖片,舉辦“黃山風采”圖片展。

  三年級爬天都峰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講讀全文,教育學生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奮發向上的勇氣和力量,培養他們從小不怕困難的品格。

  2.掌握聯絡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交流資料。

  同學們去過天都峰嗎?誰能介紹一下有關天都峰的資料?(去過天都峰的同學可說說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沒去過的同學可介紹一下自己從網上或其它地方所查詢到的資料。)

  如:天都峰:是黃“七十二峰”中的最險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階約有1.5公里長,坡度在70度之上,最險處近乎於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掛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許多遊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鑿了石凳,增設了鐵索。解放後又修鑿了1000多級石階。

  天都峰最險處是鯽魚脊。它是一道長約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二、圍繞課題,質疑

  1.誰爬天都峰?

  2.怎樣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4.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

  三、帶著問題學習課文。

  1.瞭解大意:

  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主要寫誰爬天都峰?帶著問題默讀課文。

  (本文主要寫了暑假裡,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與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寫"我"和老爺爺。)

  2.理清思路:

  小組討論,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是寫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爬天都峰之後的對話(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峰險勢,透過朗讀,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頂峰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告訴我們峰頂很高,是運用誇張的手法,寫出天都峰高聳入雲”“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寫出了石級壁陡實指天都峰之險。“掛”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嗎?”寫出了自己在險峻山勢面前擔心,怕爬不上去,用“發顫”寫出了當時害怕的心理。

  在朗讀時一是讀出山勢的險峻、陡峭;二是讀出來作者心理的緊張與擔心。

  4.抓住“奮力而攀”,透過朗讀體會登峰之艱難。

  ①“我奮力向峰頂爬去。”“奮力”讀時要加強語氣,讀出充分鼓起勁來,盡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會兒攀著鐵鏈上;一會兒手腳並用向上爬……”兩個“一會兒”讀出作者爬山時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歷盡艱辛克服各種困難。

  ③“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於都爬上了天都峰頂。”“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終於”是奮力的結果,還能表現出“我們”經過巨大努力之後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把帶點詞的語氣讀出來,從而體會到:要攀登高峰,必須奮力向上,勇於攀登,才能達到目的。

  5.抓住“互相道謝”,透過討論,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談談自己對“我”及爺爺說的話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這句話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氣對老爺爺行為的影響。“居然”是說老爺爺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沒有想到的。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氣向上爬的!”這句話告訴我們“我”由望峰生畏到堅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氣來源於老爺爺的行為鼓舞。

  透過交流,由此得出他們都是在對方的鼓舞下,爬上頂峰的。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爸爸的話。

  (1)自己動手畫出爸爸說的話,認真讀一讀,“汲取”是什麼意思?(吸取)

  (2)爸爸說的話“真有意思”你怎麼理解?

  (這一老一小,雖然互不相識,卻能相互鼓勵,相互學習。)

  (3)爸爸為什麼說這句話?(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才能取得進步。)

  四、總結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要善於從別人身上獲取力量,增添勇氣,把事情辦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