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蘭亭序作文

王羲之蘭亭序作文

  導語:《蘭亭序》體現了王羲之積極入世的人生觀,是千古美文,深受文人們的喜愛。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王羲之的蘭亭序作文,歡迎閱讀!

  王羲之蘭亭序作文篇一: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吟誦著晉代書法家王羲之所寫的蘭亭序,我們來到了位於紹興市蘭渚山下的蘭亭,一覽她的美景。

  蘭亭是“書聖”王羲之的寄居處。相傳春秋時越王勾踐在此植蘭,漢時設驛亭,故名蘭亭。蘭亭景區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來概括。一序就是蘭亭序,三碑即鵝池碑,蘭亭碑,御碑。至於十一景,相信你會在文中找到答案。

  步入蘭亭風景區,第一個景點就是鵝池。池水青碧,白鵝戲水,訴說著王羲之愛鵝養鵝的故事。一隻只白鵝有的悠閒地在假山下散步,有的在浮在水面上。舉手投足間透出優雅,高貴。鵝池旁邊有一塊石碑,上面寫著“鵝池”兩個字。“鵝”是王羲之所寫,“池”是王獻之所書,故又稱“父子碑”。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蘭亭碑亭。此亭始建於清康熙年間,“蘭亭”兩字是康熙親筆寫的。可惜,在後面被紅衛兵砸成四塊。雖然在八十年代修復了,卻留下了“蘭”字缺尾,“亭”字缺頭的遺憾。

  離開蘭亭碑亭,我們又來到了“曲水流觴”,這是蘭亭很有名的景點。在流觴亭前,一條小溪呈“之”字形。望著這涓涓流水,我不禁想起一千七百多年前的那個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許多名人雅士相聚在蘭亭,坐著溪水兩岸。他們把酒杯倒滿酒,把酒杯放在小溪中,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要賦詩一首。就這樣,蘭亭序伴隨著這些詩誕生了。千百年過去了,那些詩,人們大多都忘記了。而王羲之所寫的序言卻成了中國書法的巔峰之作。

  我坐在曲水流觴前,摘下一片樹葉放在水中,看著它在水面上飄動。葉子在每一個拐角處都會放慢前行的腳步,終於在一個大的拐角停下來。要是這一情景發生在一千七百年前的蘭亭宴會上,一首首佳句又要誕生了。

  蘭亭景區遊人最多的恐怕要數臨池十八缸了。這是為了紀念王獻之發奮練字而建的。景點的中間,立了一塊黑色的大石碑,石碑上刻了一個白色的“太”。圍繞著石碑是十八個盛滿水的水缸,每一個水缸旁邊是一塊可以“複寫”的石板,每一塊石板上都放著一隻毛筆。許多遊人都在一試身手,我也拿起筆,開始臨摹王獻之的“太”字,怎麼寫都不如石碑上寫的好。

  是啊,凡事都要努力。用汗水澆灌出的果實是最甜美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付出一份努力,就離成功近了一步。在努力的同時,要學會堅持,不能半途而廢。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品味著蘭亭序我們離開了蘭亭,離開了這個書法聖地,離開了這個世外桃源。

  王羲之蘭亭序想象作文篇二:《蘭亭序》真跡被盜案

  大清乾隆三十六年正月初十清早,浙江海寧縣縣太爺在縣衙剛升堂,只見兩人氣喘吁吁跌跌撞撞跑進來,大聲說:“不好了,不好了,我家昨晚寶物被盜了!”縣太爺問:“是誰家被盜,盜去物品如何?請如實道來。”那兩個人道:“我家主人是當朝戶部尚書王羲之48代孫王文元,今天一早發現藏書閣被盜,但金銀珠寶並無損失,唯獨損失一幅主人家祖上流傳下來的價值連城的傳家寶——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是自己轄下的王尚書家被盜,縣太爺自然不敢怠慢,於是立即分咐本縣人稱陳三天的捕頭勘驗破案。

  陳三天領命,即帶領兩名助手騎上快馬趕往王家大院勘驗。只見院圍牆高達一丈,察看腳印得知盜賊是憑著絕世輕功翻越圍牆入院內,再經過一片草地即到王家藏書閣,該真跡藏在頂層,是砸爛窗戶進入藏書閣盜走的。陳三天想本縣附近輕功了得的只有草上飛和雪無痕兩人,但是盜賊怎麼知道有蘭亭序真跡藏在藏書閣頂層呢?陳三天向王家人瞭解究竟還有誰知道有蘭亭序真跡的人,王家人說,十八年前有個書僮叫張火運的人知道的,後來離開了王家,聽說去尋訪世外高人學武去了。陳三天一聽,知道張火運就是他的同門師弟,輕功了得,可以飛簷走壁,外號草上飛。但由於武德不好,經常幹些偷雞摸狗的.勾當,被師父教訓,打瞎了他的左眼,常穿黑衣,騎快馬為盜。肯定是他!陳三天帶領助手及王家人去追捕草上飛,

  陳三天猜測,草上飛盜得真跡並不是為了欣賞的,而是為了趕快變現錢使用的,他肯定會拿真跡到杭州城最大的當鋪去當掉變錢的。得趕緊去緝獲《蘭亭序》真跡,以免轉移流散,再去捉拿草上飛未遲,於是陳三天換了讀書人的衣服趕往杭州城去找當鋪去查詢真跡。在經過海塘鎮大柳樹下時,見到一個賣涼茶的老人,這個老人是縣衙暗探線人,陳三天問老人,今早是否見到有人穿黑衣騎馬從這裡往杭州城跑去,老人說,在天朦朦亮時,確實有一個黑衣人騎一匹白馬從這裡過去了。

  陳三天來到杭州城最大當鋪霍金當鋪,當鋪正準備關門,陳三天找到當家劉掌櫃,說:“聽說你當到一幅價值連城的王羲之的真跡,特來賀喜。”劉掌櫃不想此事流傳出去,故意說“並無此事。”陳說“我是怕你把贗品當真跡上當吃虧。”劉掌櫃也弄好疑惑起上午收到的當品《蘭亭序》是否是真跡,但嘴上硬說:“是不是真跡,我劉掌櫃還不會鑑定麼?”陳說:“肯定是偽造的,哪還有什麼真跡,不是早被唐太宗帶到昭陵裡去了嗎?我是為你好,拿出來欣賞就知道了。”劉掌櫃覺得有理,就吩咐店小二拿出《蘭亭序》來開啟給陳三天看,陳三天叫過王家人來看,王家人一看,正是這幅。陳捕頭即時亮出海寧縣衙拒押查封令,立即扣查劉掌櫃的《蘭亭序》,劉掌櫃說是早上一個瞎了左眼的客人當給我的,我花了五千兩現銀。陳捕頭說這是王尚書家的寶物,被人盜了,你如阻止扣押被盜贓物要追究你的銷贓罪,到時會吃不了兜著走的。劉掌櫃只好眼睜睜看著捕頭拿走了蘭亭序。

  王羲之蘭亭序作文篇三:

  東晉初年,宰相王導的兄弟王曠有個愛子,叫王羲之。他從小受到父親舞文弄墨、愛好書法的薰陶,也喜歡上了書法。十幾歲時,常在父親書房裡翻弄前人的書跡、碑帖。王曠見兒子如此心誠,就以一本《筆說》為教材,教他筆法、筆勢、筆意。過不了多久,王羲之的書法已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後來,王羲之的書法出了名,許多人都以得到他的字為榮,連京城裡的大官、地方上的豪富都爭相求他的墨寶。

  王羲之也做過官,當過刺史、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當時人們愛稱他為“王右軍”。四十多歲時,因為和上司意見不合,辭去了會稽地方官的職務。從此他經常遊山玩水、吟詩會友,並有了更多的時間來潛心於書法藝術。這以後,王羲之書法的造詣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有一年春天,王羲之請了許多賓客,包括司徒謝安、司馬孫綽以及附近幾個縣令,帶上自己的幾個兒子,來到會稽蘭渚山麓的蘭亭聚會。春暖花開,山清水秀,一行人踏著悠閒的腳步,在山徑中行走。

  這時,王羲之提議來一次傳統的“曲水流觴(shāng)”助興,得到了眾人的贊同。於是,大夥來到一條彎曲的小溪邊,每個人各自找到溪旁的石頭坐下。王羲之命書童在小溪的上流將幾隻裝滿酒的觴(古代稱酒杯為觴),放在一個木盤裡,然後讓盤子順著小溪流向下游。當盤子流經哪個人身邊時,那個人就得趕快作一首詩,作不出詩,就得罰酒三杯。這一場“曲水流觴”的遊戲進行得十分盡興,結果做出了二三十首好詩。

  為紀念這次聚會,大家提議把這些詩編成一冊集子,取名《蘭亭集》,並公推王羲之寫一個序。王羲之也不推辭,命書童在蘭亭擺下筆墨。在眾人的簇擁下,王羲之信步來到了蘭亭,他環顧崇山峻嶺、松林竹園、溪水瀑布,不由得心緒萬千。過一會,序的腹稿已在胸中打好,王羲之在書案前盤腿坐下,拿起毛筆,在紙上飛筆一揮而就。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三百二十五個字的《蘭亭集序》,就在這會稽群山中誕生了。可惜這“天下第一行書”的真跡已經失傳,只留下來一些古人的臨摹本。

  王羲之的趣事還很多,其中《換鵝帖》也值得一提。王羲之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喜歡養鵝;哪裡有好鵝,不管路途多遠,他都要跑去欣賞;有時甚至不惜重金將其買下。

  山陰(今浙江紹興)城外一座道觀裡的住持老道,揣摩到了王羲之的心思,有意在道觀外的池塘裡養了一群可愛的白鵝,並讓人把訊息透露給王羲之。王羲之得知那裡有這麼好的白鵝,哪有不去觀賞之理。

  一天,王羲之興沖沖來到道觀外,一看到池塘裡悠哉悠哉浮游的白鵝,一下子驚呆了,久久痴痴地佇立在池塘邊。

  “來人吶!”忽然,王羲之對跟來的僕人叫道:“快,快去把道觀的住持請來,我有要事相商。”

  一會,住持老道匆匆趕來,見了王羲之深深作揖:“貧道有禮了,請到觀裡坐坐。”

  王羲之哪有這份閒心,心裡想的只有鵝,於是單刀直入:“這群鵝能不能賣給我?請道長開個價吧!”

  住持老道臉上顯出難色:“鵝是敝觀為供香客們觀賞而養的。賣是不賣的。”

  王羲之哪肯放過這麼好的機會,腦子一轉,又說:“那,那這樣吧,我用更多的鵝來換你的鵝,總好了吧。”

  老道支吾了一陣,終於把本意道來:“換是可以的。不過,鵝換鵝不行。久聞右軍大人的書法超人,貧道想將我的鵝換您的字,如何?”

  王羲之聽了,毫不思考地就答應了:“行!怎麼個換法?”

  “噯,懇請您替敝觀書寫一卷《道德經》,若右軍大人肯屈就,那麼這群鵝全都歸您了。”

  “那敢情好!現在就去書寫。”王羲之答應的十分爽快。

  王羲之為道觀書寫的《道德經》,後人稱之為《換鵝帖》,是王羲之僅次於《蘭亭集序》的第二傑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