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朗誦斷句

蘭亭集序朗誦斷句

  以下是小編幫助需要朗誦《蘭亭集序》這部作品所整理的斷句,個人認為背景音用《高山流水》比較好,歡迎查閱。

  《蘭亭集序》朗誦斷句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蘭亭集序》【作品情感】

  第一至第二自然段,記敘了集會的時間、地點、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嶺”引出四周環境及場面的鋪敘,最後由“是日也”領起描寫遊人的心境,抒發集會的心情。本文第一、二自然段作者對這次宴集環境的描述素淡雅緻,攝其神韻,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這些都看出作者快樂的心情和對自然美的熱愛之情。

  第三自然段,由蘭亭集會聯想到現今人們的相處往來,即便為人處世方法各異,靜躁不同,但從中提示了人生憂患的來源。首先來自生命本體永不滿足的內在慾望,“欣於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來自外在世界的`流轉不定,難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第三來自個體生命的短暫有限,即“修短隨化,終期於盡”。最後以“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作結。第三自然段,雖然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短暫大發感慨,但字裡行間暗含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正因為作者對人生憂患有清新的認識,才可揚長避短,在有限人生中進行無限的價值創造。

  第四自然段:由讀古人“興感”之作時的體驗“若合一契”說明古人也有感於死生;然後轉入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寫,批判當前士大夫“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現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虛幻的執著努力,隨之又發出“後之視今,亦由今視昔,悲乎”的慨嘆,可見作者對人生敏銳、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對人生特別的熱愛和執著,接著作者交代了《蘭亭集》的成因“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總結全文。第四自然段,作者在盡述古人、今人、後人慨嘆人生無常的同時,批判了莊周“一死生”“齊彭殤”的虛無主義,當然應該看作是積極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