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第三單元之《蘭亭集序》教案

高中語文第三單元之《蘭亭集序》教案

  (一)總體設計

  教材述

  東晉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之與孫綽、謝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會於會稽山陰的蘭亭,在水邊遊賞嬉戲。他們一起流觴飲酒,感興賦詩,暢敘幽情。事後,將全部詩歌結整合冊,由王之寫成此序。

  《蘭亭集序》記敘的是東晉時期清談家們的一次大集會,表達了他們的共同意志。文章融敘事、寫景、抒情、議論於一體,文筆騰挪跌,變化奇特精警,以適應表現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全文可分前後兩個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敘事、寫景。先敘述集會的時間、地點,然後點染出蘭亭優美的自然環境:山嶺蜿蜒,清流映帶;又風和日麗,天朗氣清,仰可以觀宇宙之無窮,俯可以察萬類之盛。在這裡足以“遊目騁懷”,“極視聽之娛”,可以自由地觀察、思考,滿足人們目視耳聞的需求。這裡正是與會者“暢敘幽情”、盡興盡歡的絕好處所。這些描寫都富有詩情畫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靜、閒適的。

  後一部分,筆鋒一轉,變為抒情、議論,由欣賞良辰美景、流觴暢飲,而引發出樂與憂、生與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緒頓時由平靜轉向激盪。他說:人生的快樂是極有限的,待快樂得到滿足時,就會感覺興味索然。往事轉眼間便成為歷史,人到了生命的盡頭都是要死的。由樂而生悲,由生而到死,這就是他此時產生的哲理思辨。他認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從而進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併產生了一種關於珍惜時間、眷戀生活、熱愛生命的思考。壽夭、生死是一種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規律,他在文中就難免流露出一種感傷情緒。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緒又趨於平靜,他感到人事在變遷,歷史在發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無常,時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傳後世,以承襲前人,啟示來者。對文中所蘊涵的哲理的理解,是學習本文的難點。

  綜觀全篇,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盪,再由激盪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千古盛傳的名篇佳作。 對作者感情變化的把握,以及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的理解和掌握,是學習本文的重點。

  思路方法

  1. 引導學生利用註釋自讀課文,在理解大意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啟發學生結合語境或利用工具書理解課文中個別沒有加註詞句的意義。如“歲在癸丑”的“歲”、“雖無絲竹管絃之盛”的“雖”、“或取諸懷抱”的“或”、“向之所欣”的“欣”、“所以興懷”的“所以”等。這些詞語在以前學過的課文中都有接觸,要啟發他們在回憶舊知中,弄清其意義和用法。

  2.啟發學生思考作者議論時的思想脈絡,有助於理解作品的內容。如:“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學生理解會有一定困難,這是難點,教師可以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不能喻之於懷”的是什麼?和下一句的關係是什麼?“悲”的原因是什麼?

  3.背誦課文時,要提示學生抓住文中感情變化的關鍵詞語,如“樂”“痛”“悲”,以此帶動對全文的理解背誦。

  4. 幫助學生總結梳理。一要整理包括“研討與練習二”中的重點實詞、虛詞,如“歲”“雖”“所以”“引”“信”“相與”“興”“或”“向”等。今天還常用的成語,如“情隨事遷”“崇山峻嶺”“遊目騁懷”“老之將至”“感慨系之”等。二要整理自己的閱讀感受,寫成短文。如對王之的認識、對生與死的理解、對時光易逝的感慨等,這是重點。

  安排兩課時。製作部分圖片。

  三維目標

  1.瞭解書序的特點。

  2.掌握本文出現的“畢”“修”“引”“次”“是”等重點實詞、“之”“於”“所”“夫”等重點虛詞的含義,特殊文言句式。

  3.體會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寫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4.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悟作者對人生重大問題的深切感慨。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導語設計

  故事匯入

  在中國書法史上,有一件謎一樣的珍寶,它就是王之書寫的《蘭亭集序》。關於這幅絕世珍品的下落,傳說很多,比較統一的說法是,它被唐太宗李世民帶入了墓中。我們在責怪這位自私皇帝的同時,還能感到一絲欣慰,因為尚有唐朝書法家歐陽詢、遂良等寫的蘭亭帖流傳於世。我們在鑑賞書法美的同時,也不可忘了欣賞其文描寫的蘭亭勝景,品味作者在景中寄寓的人生哲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學習千古名篇《蘭亭集序》。

  成語匯入

  我們經常用到的成語“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天朗氣清”“放浪形骸”“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等,就出自王之的散文名篇《蘭亭集序》。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它。

  故事匯入

  同學們知道“東床快婿”的故事嗎?它講的是王之的故事。王之二十歲時,太尉鑑派人到王之的叔父王導家選女婿。王導的兒子和侄兒們聽到這個訊息,紛紛打扮起來,只有王之好像沒聽到這件事一樣,坐在東邊的床(古人坐具)上敞開衣襟吃飯。鑑聽說這件事,高興地說:“這正是我要的女婿啊!”於是便把女兒浚嫁給了王之。我們將要學習的散文名篇《蘭亭集序》,就出自王之之手。

  情景匯入

  問:大家是否喜愛中國的毛筆書法?

  書法是中國的國粹,先請同學們欣賞一幅書畫作品:王之的《蘭亭序帖卷》。我們從這精美的書法作品中感受到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美,也讀出我們中國象形文字的古雅與氣韻。王之有“書聖”之美稱。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眾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於會稽山陰之蘭亭(出示圖片)。與會者臨清賦詩,各抒懷抱,記下了他們的千古風流,王之為這些詩作的書序《蘭亭集序》,更以其文采書藝雙絕而炙人口。

  今天我們不僅欣賞其書法美,還要一起來欣賞其文章的美。

  文字解讀

  知識積累

  1.作家作品

  王之(303—361),字逸少,東晉琅玡(今山東臨)人。他是古代著名書法家,被後人尊稱為“書聖”。他的書法“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代表了楷書、行書成熟時期書法藝術的最高成就,他書寫的《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之的散文也是簡淨疏朗、俊美飄逸,顯示了高度的藝術素養。因他做過右軍將軍,所以世人稱之為“王右軍”。

  2.文化常識

  序是一種文體,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是寫在書籍或詩文前邊的說明性文字,一般是說明編寫的情況、目的,介紹內容,評價作品等。如《王閣序》,又如《孔雀東南飛》《琵琶行》正文前的小序。贈序則是唐代興起的文體,是臨別贈言性質的文字,內容多是勉勵、推重、讚許之辭。如韓愈的《送孟東野序》。

  3.寫作背景

  王之生性灑脫,出身名門望族,卻以交遊名士、吟詠山水為樂。晉穆帝永和九年晚春,王之和當時的名士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郡山陰的蘭亭聚會。聚會起因源於“修”習俗。古人於三月上旬巳日,到流水中洗以不祥,後來發展為暮春時節在水邊宴飲嬉遊。王之等人曲水流觴,即興賦詩,各抒懷抱。最後得詩37首,編為《蘭亭集》。《蘭亭集序》則是王之為蘭亭集會詩集作的序,此序一反《蘭亭集》“清虛寡慾,尤善玄言”的玄言詩作派,擺脫了追求儷的臼,是一篇情真語篤、樸素清新的優美散文。

  4.基礎積累

  (1)請積累下列成語及常用語

  群賢畢至 少長鹹集 崇山峻嶺 天朗氣清 惠風和暢 流觴曲水 情隨事遷 遊目騁懷 感慨系之 放浪形骸 不知老之將至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2)掌握下列重點字詞的含義

  (3)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活用情況:

  一觴一詠:喝一杯酒,名詞活用作動詞。 .

  所以遊目騁懷:使??放縱,使動用法。 ..

  足以極視聽之娛:極,盡情享受,副詞用作動詞;視聽,視覺、聽覺,動詞用作名詞。 ..

  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一,以??為一樣,數詞意動用法;齊,以??為相同,形..

  容詞意動用法。

  (4)掌握下列特殊句式:

  修事也 判斷句,“也”為標誌。

  死生亦大矣 判斷句。

  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狀語後置句,即“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會”。

  悟言(於)一室之內 省略句,狀語後置句,即“(於)一室之內悟言”。

  當其欣於所遇 狀語後置句,即“當其於所遇欣”。

  亦將有感於斯文 狀語後置句,即“亦將於斯文有感”。

  雖無絲竹管絃之盛 定語後置句。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定語後置句。

  資訊篩選

  本文寫了哪些內容?作者的感情如何?

  明確: 全文四段,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二段為第一部分,主要是敘事、寫景,先敘述集會的時間、地點,然後渲染出蘭亭優美的自然環境。在這裡足以“遊目騁懷”,“極視聽之娛”,可以自由地觀察、思考,滿足人們目視耳聞的需求。這裡正是與會者“暢敘幽情”、盡興盡歡的絕好處所。這些描寫都富有詩情畫意,作者的情感是輕鬆愉快的。

  第三、四段為第二部分,主要是抒情、議論,作者由美景妙時引發出樂與憂、生與死的感慨。他認為人生的快樂是極有限的`,待快樂得到滿足時,就會感覺興味索然。往事轉眼間便成為了歷史,人到了生命的盡頭就會死亡。作者由“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認識,產生了一種珍惜時間、眷戀生活、熱愛文明的思考。雖然文中的壽夭、生死不能自由決定,從而有些傷感,但作者仍然認識到盛衰、生死是必然的。人生無常,時不我待,故著文留傳後世,以承襲前人,啟示來者。

  能力提升

  1.文章第一、二段述了蘭亭集會的情況,說說作者為什麼會有“信可樂也”的感受。 明確:作者產生“信可樂也”的感受的原因是:一、前來聚會的人多,“群賢畢至,少長鹹集”;二、聚會的地點環境優美,“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三、聚會時的活動雅潔有趣,“流觴曲水”是文人雅士喜歡的遊樂形式,“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四、聚會時天氣晴朗,正值春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可以“遊目騁懷”,“極視聽之娛”。

  也可以括為兩個原因:一是一觴一詠,足以暢敘幽情;一是可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

  2.用自己的話括課文第三段議論的中心問題。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樣由“樂”轉而為“痛”? 明確:第三段議論的中心問題是生死觀問題。

  作者由開始時“信可樂也”的感覺,聯想到人的兩種不同生存狀態。美麗的山水、盡情的歡娛,可以令人忘記煩憂,“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覺中時光已經流逝,“不知老之將至”,等到時過境遷後,往日的美好已經成為陳跡,人不能永遠保有美好的記憶。想到此處作者不免感慨橫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嘆。“死生亦大矣”,自然轉而為“痛”。 分鑑賞

  “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死觀?

  明確:作者認為人不管以怎樣的方式活著,生命都在不知不覺中逝去,而壽命的短長只能聽憑造化,最終歸於結束。所以生就是生,活著能享受樂趣;死就是死,死後一切皆無。活著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齊觀。暗含有生之年應當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之意。

  合作探究

  後人多評價本文語言清新質樸,自然流暢,你對此如何理解?

  明確:兩晉時期,儷藻飾之風盛行。而此文則別開生面,它的語言或或散,散則錯落有致,則整齊優美,散相間,各得其長;且不尚華麗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筆洗練,自然有致。如以“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寫山,以“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寫水,短短十六個字就將蘭亭周圍的景色括出來,渲染了清幽的氣氛。又如以“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括了人生兩種不同的生存狀態,簡潔而清晰。這種樸素自然的形式與其內容構成了和諧的統一,難怪後人評價這篇文章:“高爽有風氣,不類常流。”

  (《世說新語·賞譽》)

  拓展探究

  《蘭亭集序》中表達的思想與老莊思想一致嗎?

  明確:王之在《蘭亭集序》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狀態,抒發了自己高曠的情懷。但是,他的人生觀不同於老莊的道家思想。在王之看來,對生的執著、對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是客觀存在。“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徹底否定了老莊齊生死的觀點,樹立了生命意識——“死生亦大矣”。

  課堂小結

  《蘭亭集序》從東晉習俗寫起,按照修事——遊蘭亭——觀美景——抒幽情的順序,由己及人,先敘後議。面對蘭亭美景、雅集樂事,作者不由興盡悲來,感慨萬千。既嘆古今之常情,又悲人生之無情。《晉書·王之傳》說:“之自為之序以申其志。”寫此序時作者年屆五十,本文雖為序言,卻表達了重死生、寄意後世的人文情懷。全文情景交融,文簡意深,引人深思。

  作業設計

  《蘭亭集序》書、文雙絕,對照《蘭亭集序》字帖(馮承素本)學習。利用自己掌握的文字、書法知識,初步感受“天下第一行書”的藝術魅力,希望對你的書寫也能有所幫助。重點是瞭解序文寫作特點,弄懂文意,品味文中優美的景語、情語及敘事之語。你將獲得眼睛與心靈的雙重享受。請就你的感受寫一篇文章,要有真情實感。

  板書設計

  良辰:暮春之初惠風和暢

  美景: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樂事:曲水流觴暢敘幽情

  賞心:仰觀俯察遊目騁懷

  悲痛:興感之由不能喻之

  第二課時

  導語設計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本文的文言知識,分了文章內容,把握了作者抒發的感情,下面接著學習其他內容。

  文字解讀

  合作探究

  1.品味生動、準確的語言

  (1)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明確:句中“清”字寫出蘭亭周圍水的質——清澈透明,“激”字寫出水的狀——激越奔流,兩者靜動相結合,構成互補。“映帶”既寫出了遠觀水的情態,又巧妙地引出與蘭亭的關係,為“流觴曲水”創造了條件。

  (2)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明確:句中“一觴一詠”四個字,寫出蘭亭集會上的兩種主要活動:飲酒和賦詩。文字包含各類專業文獻、應用寫作文書、幼兒教育、小學教育、高等教育、專業論文、文學作品欣賞、行業資料、外語學習資料、中學教育、生活休閒娛樂等內容。
 

【小編推薦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