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蘭亭集序原文及譯文賞析賞析

王羲之蘭亭集序原文及譯文賞析賞析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14.下列句子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感慨系之矣 系:附著,隨著B.雖趣舍萬殊 趣:同“取”

  C.終期於盡 期:註定D.雖無絲竹管絃之盛 盛:盛大

  1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引以為流觴曲水 ②亦足以暢敘幽情

  ③及其所之既倦 ④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A.兩個“以”相同,兩個”之”字相同

  B.兩個“以”相同,兩個”之”字不同

  C.兩個“以”不同,兩個”之”字不同

  D.兩個“以”不同,兩個”之”字相同

  16.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4分)

  (1)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2分)

  (2)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2分)

  參考答案

  14.D 盛:熱鬧

  15.C

  16.(1) 藉以放眼縱觀,舒展胸懷,足以盡享視和聽的樂趣,實在是快樂啊。(2分,“極”和“信”各1分)

  (2)我一向認為把生和死看作一樣是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虛妄的。(2分,“一”和“齊”各1分)

  二:

  13. 下列句子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感慨系之矣 系:附著 B.雖趣舍萬殊 趣:興趣,趣味

  C.終期於盡 期:至,及 D.未嘗不臨文嗟悼 臨:面對

  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3分)

  ①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②亦足以暢敘幽情

  ③及其所之既倦 ④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A.兩個“以”相同,兩個”之”字相同

  B.兩個“以”相同,兩個”之”字不同

  C.兩個“以”不同,兩個”之”字不同

  D.兩個“以”不同,兩個”之”字相同

  1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其它三項不同的是( )(3分)

  A.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B.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C. 不能喻之於懷 D. 當其欣於所遇

  16.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文章前兩段記敘蘭亭聚會盛況,並寫出與會者的深切感受。

  B. 文章第三段,闡明作者對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緊承上文的“樂”

  字,引發出種種感慨。

  C. 文章對老莊這種思想的大膽否定,是難能可貴的,然後作者從由古到今的事實中做了進一步的推斷:“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基於這種認識,所以才“列敘時人,錄其所述”,留於後人去閱讀。

  D. 作者的感情由“樂”轉為“痛”,由“痛”而轉為“悲”,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盪,

  以至於最後難能自持。

  17.翻譯下面的句子。(12分)

  (1)群賢畢至,少長鹹集。(3分)

  (2)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3分)

  (3)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3分)

  (4)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3分)

  參考答案

  13. B和C(趣:趨向,取向。)

  14. C(①和②中的 “以”分別是“介詞,因”和“介詞,用來”, ③和④中“之”分別是“動詞,往,到達”和“助詞,的”,所以都不相同。)

  15. B(定語後置。其它三項都為狀語後置。)

  16. D(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盪,再由激盪而平靜,而非難以自持。)

  17.(1)眾多賢才都會聚在(這裡),年少的年老的都聚集在一起。(3分,“少長”和“鹹”各1分,句意1分)

  (2)用來放眼四望、舒展胸懷的(景觀),完全可以窮盡視聽的歡樂,實在是快樂啊。(3分,“極”和“信”各1分,句意1分)

  (3)我本來就知道,把生和死看作一樣是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虛妄的。(3分,“一”和“齊”各1分,句意1分)

  (4)即使時代不同情況不同,但人們產生情致的原因卻是一樣的。(所以,1分;致,1分;大意1分)

  翻譯:

  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陰曆三月初,(我們)會集在會稽山陰的蘭亭,(為了)做禊事。眾多賢才都匯聚在這裡,年長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蘭亭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樹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羅帶一般)環繞在亭子的四周,引(清流激湍)來作為流觴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但)飲酒一杯,詠詩一首,也足以令人抒發內心深處的情意。

  這一天,清明爽朗,和風習習。向上看,天空廣大無邊,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藉以縱展眼力,開暢胸懷,極盡視聽的樂趣,實在是快樂呀!

  人與人相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時把自己的志趣抱負,在室內暢談;有時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自己的情懷,不受拘束,自由放縱地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取捨愛好各不相同,恬靜與躁動不同,(可是)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自己所要的東西暫時得到了,感到高興和自足,不覺得老年即將到來;等到(對於)所喜愛或得到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改變,感慨隨著產生。過去感到高興的事,轉眼之間成為舊跡,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觸,何況壽命的長短,聽憑造化,最後歸結於消滅!古人說:“死生是一件大事。”怎麼能不悲痛呢?

  每當看到古人(對死生)發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樣相合,沒有不面對他們的文章而感嘆悲傷的,不能明白於心。本來就知道,那種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後代的人看現在,也正如同我們今天看過去一樣,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抄錄他們做的詩賦,即使時代變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們興發感慨的由緣,人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後世的讀者,也將有感慨於這次聚會的詩文。

  作者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東晉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縣人)。初為秘書郎,庾亮請為徵西參軍,累遷長史,拜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徵為吏部尚書,不就,授護國將軍,遷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晚年稱病去官,放情山水,弋釣為樂。卒贈金紫光祿大夫。有詩文集十卷。清人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稱其書札有遠見卓識,“誠東晉君臣之良藥”;贊其“蘭亭詠詩,韻勝金谷”。於此可見王羲之文學成就。又以擅長書法名世,草隸尤精,筆勢飄若浮雲,矯若遊龍,論者評為古今之冠。他所創作和書寫的《蘭亭集序》,既是書苑珍品,也是文壇傑作,千百年來向為人所盛讚和傳頌。

  【賞析】

  浙江紹興西南渚山上的蘭亭,周圍環境優美,風景宜人。晉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與當時名士謝安、孫綽以及本家子侄凝之、獻之等四十一人宴集於蘭亭,飲酒賦詩,各抒懷抱。羲之除賦詩二首外,事後併為詩集寫了這篇序。序文生動而形象地記敘了這次集會的盛況和樂趣,抒發了盛事不常、人生短暫的感慨。在玄學盛行、崇尚清談的東晉,王羲之能反對“虛談廢務,浮文妨要”(《世說新語·言語》),可謂獨標一幟。本文斥老莊“一死生”、“齊彭殤”為“虛誕”、“妄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露出不甘虛度歲月的積極進取意向。南朝初期,雕辭琢句的駢文已逐漸風行,這篇序文不追求華麗的辭藻,自闢蹊徑,敘事狀景,清新自然,抒懷寫情,樸實深摯,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和諧一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