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人物形象

《老人與海》人物形象

  導語:《老人與海》作者用大馬哈魚象徵人生的理想和人類作為生命本身所不可避免的所具有的慾望,用鯊魚象徵無法擺脫的悲劇命運,用大海象徵變化無常的人類社會,而獅子則為勇武健壯,仇視邪惡,能創造奇蹟的象徵,桑地亞哥則是人類中的勇於與強大勢力搏鬥的“硬漢子”代表,他那捕魚的不幸遭遇象徵人類總是與厄運不斷抗爭卻無論如何都無法試圖去改變命運。

  象徵意義

  《老人與海》,是美國著名作家厄內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最重要作品之一。海明威透過賦予小說中各種形象以豐富的象徵意義,使這部小說表現了更為廣大的思想空間。,透過分析《老人與海》中部分形象的象徵意義,旨在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這部經典小說。

  海明威《老人與海》象徵意義《老人與海》是美國著名作家厄內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最重要作品之一。這部中篇小說於1952年9月登上《生活》週刊後,便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並幫助海明威一舉斬獲了1953年的普利策獎和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老人與海》講述了古巴老漁夫桑迪亞哥在連續84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3天,大馬林魚才筋疲力盡,被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在歸程中卻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海明威說:“我試圖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海、一條真正的魚和真正的鯊魚。”但他也曾經說過:“如果我能將他們塑造得十分出色和真實,他們將意味著很多東西。”筆者以為,海明威此處提到的“意味”實際上就是指“象徵”。

  一、桑迪亞哥——人類精神的象徵

  小說中的主人公桑迪亞哥是一位“獨自在灣流中一條小船上釣魚的老人,至今已過去了84天還沒捉到一條魚”,他的船帆“用麵粉袋補了又補”“正好似一面象徵永遠失敗的旗子”,他的神態“消瘦而憔悴”。他的雙手佈滿了很深的傷疤,這些傷疤“像無魚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蝕的地方一樣古老”,這些描寫都使作者看到了一個失敗者的形象。然而,海明威卻緊接著刻畫了主人公的眼睛:“他身上的每部分都顯得老邁,除了那一雙眼睛。那雙眼睛啊,跟海水一樣藍,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眼睛是人類心靈的窗戶,正是由於海明威對於這雙眼睛的描寫,使讀者看到了桑迪亞哥這位老漁夫的堅毅樂觀的精神世界。當桑迪亞哥面臨84天都沒有捕獲一條魚的殘酷現實時,他仍然沒有放棄,想要證明自己的勇氣和實力,想要捕獲一條大魚。當這條大魚真正來到時,桑迪亞哥不惜耗盡全身力氣,與大魚奮戰兩晝夜,最終憑藉自己堅定的信念和毅力將大魚征服。雖然在返程中大魚的屍體遭到鯊魚一波又一波地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骨。桑迪亞哥也用他的行動告訴了世人: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桑迪亞哥的頑強、堅毅、不屈、樂觀都是人類精神的象徵。

  二、大馬林魚——宏偉目標和光榮的象徵

  小說中,海明威對於大馬林魚的著墨是非常多的。因為,主人公桑迪亞哥是位漁夫,對於漁夫而言,他的一生都在與魚打交道,捕獲大量的魚和捕獲別人都捕不到的大魚是一個漁夫畢生追求的目標,而這專案標的最終完成又會帶給漁夫無上的光榮。桑迪亞哥曾經是個非常優秀的漁夫,但是隨著他年紀的增大,又長長不交好運,他的名譽遭到了眾人的.質疑,他卻仍然不氣餒的不惜耗費全部精力,奮戰兩晝夜,最終依靠自己的頑強的毅力捕獲了這條大馬林魚。

  首先,大馬林魚象徵了一個人的宏偉目標。沒有目標,人就沒有前進的動力,就沒有繼續的希望。而宏偉目標,是需要人們艱苦的努力和堅定的毅力才能最終實現的。在小說中,如果不是由於桑迪亞哥固執的堅持要捕獲一條大魚,他就不會在整整84天沒有捕到一條魚的情況下,仍然在第85天揚帆起航。而且對於捕到大魚“他的希望和信心從來沒有消失過,現在又象微風初起的時候那樣清新了”。桑迪亞哥對於自己的目標是很清晰的,而且,他也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毅力最終實現了這個目標。

  其次,大馬林魚也象徵著光榮。從現實講,一名年老的漁夫能捕獲一條僅魚骨就長18英尺的大馬林魚,是非常值得驕傲和光榮的事情。而從桑迪亞哥對待魚的態度上來講,他對魚的感嘆是:“從來沒見過一件東西比你更大、更好看、更沉著、更祟高了。”從詞面上就可以看出,桑迪亞哥對於這名強勁的對手並沒有懷有敵意,反而親切地稱它為“我的兄弟”“我的朋友”。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在與大馬林魚搏鬥的整個過程中,始終對它懷著敬佩和喜愛的心情。當大馬林魚最終敗在桑迪亞哥手下時,桑迪亞哥也為之悲嘆。所以,大馬林魚象徵著一種無上的光榮。

  三、大海——人生的角鬥場

  小說故事發生在海上,海明威在小說中對於海洋的描述多由海洋動物渲染出來:水母有毒,卻被海龜吃掉,而海龜又變成了殘暴鯊魚的美餐;金槍魚捕食小鳥,小鳥又被老鷹追捕而發出悽慘的叫聲……所有的這些,都描繪出海洋這個廣袤無垠的地方,充滿了弱肉強食,充滿了殺機。因此說,大海,就是人類社會的象徵。

  四、鯊魚——磨難和摧毀

  小說中,桑迪亞哥奮戰兩晝夜,耗盡全身氣力才捕獲的大馬林魚最終被一群鯊魚蠶食的只剩下一具骨架。對於桑迪亞哥來說,將這條巨大的馬林魚帶回去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和光榮的事情,他的人生也將因此而再度明亮起來。然而,鯊魚的到來卻摧毀了老人美好的願望,鯊魚蠶食了馬林魚,並因此而使老人再度陷入了鬥爭當中。鯊魚的存在象徵著人生的磨難,更象徵著摧毀和破壞的力量。

  人物形象

  桑地亞哥是一位孤獨、失敗,而又英勇無畏、熱愛生活、渴望勝利的老人.小說一開始,就奠定了其失敗與孤獨的命運基調———“他是個獨自在灣流中一條平底小帆船上釣魚的老人,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沒逮上一條魚”,“倒黴到了極點”.他的打了補丁的船帆,“像是一面標誌著永遠失敗的旗子”.他曾有過妻子,但已去世的妻子只成了畫像,映照著他的孤獨.他也有過年輕時的輝煌,並曾在角力中榮獲過人人稱羨的“冠軍”.但是現在,他卻成了一面古老破敗、傷痕累累的旗.“他不再夢見風暴,不再夢見女人,不再夢見偉跡,不再夢見大魚,不再夢見搏鬥,不再夢見角力,不再夢見他的老婆”.彷彿他已一無所有.

  但這部小說並不是一部情緒灰暗的失敗主義或虛無主義的作品.儘管他已年邁力衰、飽經滄桑,歲月和命運幾乎奪去了一切,但他還有勝利的衝動與渴望.他對棒球比賽的熱衷與關切、他對自己“冠軍”過去的回憶,特別是作為百獸之王的獅子在其夢境中的屢屢出現,與他充滿失敗的現實命運恰成對照.可以說,在他的精神深處,又有著另外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充滿著成為雄獅、成為王者,成為屢敗屢戰、百折不撓的勝者的衝動與夢想.因此他“不自量力”地遠航出海了.

  桑地亞哥,這個孤獨的、失敗的,但又有著勝利者衝動和堅強意志的老人進入了大海.毫無疑問,這將是兩個世界的相遇與搏鬥.一個孤獨、破敗,而又有著自己獨特的性格與精神世界的蒼老的生命,在與地球上最為狂暴的自然展開著驚心動魄的較量.日月星辰和浩瀚無邊的大海,構成了這場較量壯闊輝煌的空間背景.桑地亞哥熱愛著大海.因此,他總將大海視為女人.在他的心目中,“海洋是仁慈並十分美麗的”,但在另一方面,他又深知大海的“殘暴”.所以我以為,他將大海視為女人,還有著另外的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他對大海男性一般的征服慾望.他與大海、與大馬林魚以及鯊魚的殊死搏鬥,正是這種征服的具體體現.

  海上的桑地亞哥又一次突顯出他的孤獨、失敗但又決不服輸的性格與命運.彷彿他的一生,都在這次捕獵中得到了最為集中的體現.他在大海中自言自語,體驗著深切的無助與孤獨.他在與大魚的搏鬥中鮮血崩流、傷痕累累,還要與自己的飢餓、睏乏,以及受傷與抽筋的肢體進行著自我搏鬥.但正如他所說的:“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毀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做一個漁夫,正是他“生來該乾的行當”.他將一切都理解為自己必然承擔的宿命.因此他靠自己的意志,最終殺死了大魚,取得了勝利.

  但他還是失敗了.他在最後,只剩下了大魚的殘骸.而在精神的層面上,他卻仍是勝利者.他和那條大馬林魚一樣,即使遭到徹底的“毀滅”,只剩下屍骨,可仍然沒有被“打敗”.就是這樣,海明威把現實人生的失敗與苦厄轉換與昇華成精神的凱旋,並且給予了聖徒般的讚美.

  桑地亞哥確實像聖徒.他在窩棚中懸掛的耶穌聖心圖和科夫萊聖母圖.他在搏鬥中的祈禱.他和耶穌的門徒聖彼得所共有的漁夫身份.特別是他自始至終忍受痛楚的堅韌,他在上岸以後扛著桅杆的屢仆屢起,以及他在作品的最後“拉起毯子,蓋住兩肩,然後裹住了背部和雙腿,兩臂伸得筆直,手掌向上”這樣的耶穌受難般的莊嚴形象,都顯示出作家所刻意塑造的聖者氣質.所以有學者指出“聖人般的桑地亞哥”的“頭上幾乎圍繞著聖潔的光圈”,作品也因此具有了“宗教的或神秘的涵義”,“是一首宗教詩”.可是畢竟,桑地亞哥並不是聖徒.他甚至“並不篤信宗教”.他的鮮明強烈的聖徒氣質也許只是暗合,只是作家所刻意賦予的.在他的世界中,有著那麼多凡俗而又美好的事物.或者說,桑地亞哥的世界雖然孤獨,但卻並不自閉.他與人們,與他周圍小小的漁村世界,甚至與廣闊遼遠的現代世界,均都息息相關.他與漁民、與那個名叫馬諾林的孩子和睦相處並且深受他的愛戴.他在海上念念不忘的就是孩子.而他對報紙和收音機這樣的現代事物,同樣充滿了喜愛與好奇.這是因為透過它們,他能夠關注棒球比賽的資訊.對桑地亞哥而言,關注孩子意味著關注未來,而關注棒球比賽,不僅寄託和呼應著他打敗對手、渴望勝利的內在衝動,而且還喻示著他與更加廣闊和更加現代的外部世界的精神聯絡.

  就是這樣,海明威不僅刻畫了桑地亞哥的精神與性格世界,還很充分地展現了這樣的世界與大自然的世界(海洋、海鳥、大馬林魚、鯊魚,以及日月星辰)、作為小型社會的漁村世界(漁民、孩子)、更加廣闊的現代世界(棒球比賽)和充滿希望的未來世界(孩子),以及超越凡俗的神聖世界(他的祈禱和他的受難般的聖者形象)的精神聯絡,而這樣的聯絡,無疑又進一步豐富和深化了他的精神與性格世界.桑地亞哥的世界,原來是這樣的廣闊、輝煌、博大與深邃!我想,這正是《老人與海》這部篇幅不長、情節簡單的小說具有永遠的藝術魅力的基本原因.

  當然,《老人與海》的敘事藝術無疑是相當傑出的.一方面,它是海明威“冰山理論”的又一次極為成功的體現.他在談到《老人與海》的創作時曾經說過:“《老人與海》本來可以寫成一千多頁那麼長”,但他“總是根據冰山的原理去寫它.關於顯現出來的每一部分,八分之七是在水面的.你可以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東西,這隻會使你的冰山深厚起來.這是並不顯現出來的部分”.〔6〕在它簡單的故事情節背後,深藏著我們前面所闡述的那樣豐富而又博大的世界;另一方面,它像詩篇,像是一曲交織著沉鬱、苦難、昂揚與莊嚴,甚至也不無明麗與柔情的氣魄宏偉的交響曲.它從桑地亞哥的孤獨與失敗開始寫起,依次書寫他在出海之前與小男孩的交往、他的揚帆出海、他與大馬林魚及鯊魚的搏鬥、他的失敗的返航,最後復歸於他莊嚴的夢境.敘事從容不迫,有著“瀑布般傾瀉的豪華、莊嚴的抒情段落,而節奏正表現在它的抑揚頓挫裡”.它的語言豐富多彩,不僅雅緻冷峻、簡潔有力,而且色彩鮮明,具有莊嚴偉岸的藝術風格.

  老人與海》是現代美國小說作家海明威創作於1952年的一部中篇小說,也是作者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部小說.它一經問世,便在國際上應起了強烈的反響,在當時的文學界掀起了一陣“海明威熱”.它再次向人們證實了海明威作為20世紀美國傑出小說家的不可動搖的地位和卓越的功績.這篇小說相繼獲得了1953年美國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小說描寫了一位老漁夫在海上捕魚,經過了84天,他還沒有捕到一條魚,大家都說他運氣不好,不吉利,等到第85天,他決定去漁夫們從未去過的深海去打魚,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氣.在海上,老人發現了一條很大的馬林魚,它克服了重重困難,經過艱難的搏鬥,終於在第三天早晨,把魚叉刺進了馬林魚的心臟.在返回的途中,老人與到了鯊魚的五次襲擊,他用魚叉、船槳和刀子勇敢反擊.當他駕駛小船回到港口時,馬林魚只剩下一幅巨大的白骨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