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讀後感2000字

老人與海讀後感2000字

  首先就是人的自信。

  桑提亞哥連續出海八十四天了,一條魚也沒捕到。可是,“那雙眼睛啊,像海水一樣藍,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原先跟隨桑提亞哥出海捕魚的小孩,談到他爸爸把他叫到別的船上去,說道:“他沒多大的自信。”“是的。”老頭兒說,“可是我們有,你說是不是?”

  桑提亞哥的自信是絕對自信,是不以環境變化而變化的自信,是不用與他人比較的自信。在桑提亞哥的生存哲學中,即使遭遇到了極點的背運,人也只能自信。

  人活著,唯一能確定的必然,就是走向死亡。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必然的東西可以依靠。既然人是靠偶然活著的,那麼支撐人生存勇氣的,就只有自信了。如果喪失了自信,在持續那麼多天的背運之後,桑提亞哥還有勇氣和毅力出海捕魚嗎?因此人活著就必須自信,不自信是人消費不起的奢侈品。正因為桑提亞哥有著絕對自信,他對小孩被叫走,表示了完全的寬容和理解。在這裡,海明威展現了自信與寬容之間的聯絡。《老人與海》的主要篇幅,是描寫孤獨的老漁夫桑提亞哥,在茫茫大海上和大馬林魚和各種鯊魚糾纏、搏鬥了三天三夜的經歷。透過海明威淋漓盡致的描寫,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桑提亞哥與命運作殊死抗爭的悲壯與崇高。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是一副十八英尺長的魚的骨架,骨架上唯一完整的是魚頭和漂亮的魚尾巴。

  從物質上來說,老人搏鬥了三天三夜的結果是失敗了;但從人的精神、從人的自信自尊,從人勇於和命運作竭盡全力的抗爭來說,桑提亞哥取得了勝利。

  說到底,人的真正勝利也只能是精神的勝利。人在物質上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贏得我們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氣魄的勝利,才使我們感動,才使我們和追隨老人的孩子一樣,為他的悲壯落淚。

  人與海讀後感每一本書,都有它自己的“靈魂”,當你閱讀一本書時,自己也就在不知不覺當中,陷入了那個書中所構想的世界。

  因為書所有的“靈魂”不同,自然那個所構想的世界也不一樣。而我所指的“靈魂”,就是每本書,其自身要表達的思想,或者願望。

  我們會因為那些感人的書,而然淚下,或因為那些記錄屈辱歷史的書,而熱血沸騰,甚至因為那些武俠、玄幻的書,而將自己想象成天下第一的人。

  《老人與海》卻是一本能讓人瞭解,什麼才是真正的人生,什麼才是堅強的書,一本實實在在的好書。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不斷地受到挫折、失敗還有許多負面的情緒,許多人因此而消極、失去對生活的熱愛。而《老人與海》卻刻畫出一個與大海搏鬥,在艱難的環境下,奮力生活的老漁夫。大家應該記得,在書中提到過,老人的漁船上那破舊的帆布,就像是一面失敗的旗幟,彷彿在宣告著老人永遠都捕不到魚的倒黴運氣。但是,他沒有放棄,仍然出海捕魚。而在現實中,某些人卻不能堅持,面對挫折就選擇了放棄,選擇了逃避。和那已經生活窘迫的老漁夫相比,那些逃避的人真的是不知道什麼才是挫折。我們可能會因為考試的失利,而對自己失去信心。或者因為別人的批評,而自暴自棄。在那時候,想想這個堅強的老漁夫,他是如何面對生活的。自己的心,自然就會釋然許多。

  別人與大海,與自然界的強大力量對抗,而我們現在只是面臨一些學習上、生活上的挫折,與老漁夫相比,真的只是小巫見大巫。他的手已經沾滿老繭,皮膚也已經被刺眼的陽光曬出斑點,那艘破爛的漁船也不能抵禦什麼風暴,自己那破舊的小屋也是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的那種。但是,他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他和那個小男孩聊棒球,去酒館喝酒聊天,仍然天天早上迎著第一縷陽光出海捕魚。無論有沒有收穫,他都會堅持出海捕魚,這不只是因為他要依靠捕魚謀生,而是捕魚已經成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一種記憶。最後一次捕魚,他抓到了一條大魚,可是,在回港的路上,他碰到了鯊魚攻擊,他毅然拿起魚叉捍衛自己辛苦得來的勞動果實。雖然,最後那條大魚被鯊魚吃光了,只剩下白色的骨架。但是,老漁夫那種不言敗的精神,雖然最後失敗了,但是他勇敢去付出的那種行為,卻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而且我們的手沒有老繭,皮膚沒有曬出斑點,夏天在家裡吹冷氣,衣服是父母幫忙洗,每天放學回家就有熱騰騰的飯菜擺在桌上。我們實在是沒有生活的壓力,我們也真的沒有受到過那些可以成為挫折的東西。我們的煩惱、挫折,只能說是少年時代的那小小的不滿意而已。我們暫時還沒有要為生活而奔勞,也就不知道生活的艱難,也就將自己那點小小的不滿意當作挫折,而且好像還不得了了一樣。我們不瞭解,在社會中,有許多人像那個老漁夫一樣,艱難的活著,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那些農民工、小販、修補匠……都是在艱苦的環境下活著。我們不應該歧視他們,我們城市的建設,是依靠他們那堅實的臂膀挑著一擔擔的磚石壘。每個人都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要尊敬他們、也學習他們,他們就是《老人與海》的一種現實演義,他們也是那麼堅強,對生活充滿了熱愛。

  無論是與書中那個老漁夫相比,還是在現實生活中與那些艱難生活的人相比,我們的生活已經是很好的了,我們更應該熱愛生活,並且學會堅強的面對一切的挫折。我們的路還有很長,在今後我們會遇到比曾經更加多的,更加嚴重的挫折與失敗,但我相信,只要想到那個老漁夫,他的堅強和對生活的熱愛。我們也會學著堅強,自己面對困難!

  寫作指導:寫好讀後感的基本要點

  1、精讀文章,找到“感點”。

  精讀文章,就要做到一遍又一遍地讀,細細地品味。只有在精讀中,我們才能深刻地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蘇軾說過:“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就是這個道理。文章中令人感動、引人思考的“點”,可能是文章的主要內容,也可能是文中的一個畫面、一個感人的情節,總之,哪一點最令你感動,哪一個地方撥動了你的心絃,哪一點就應該是你讀後感文章中的“感點”。

  同學們在寫讀後感的時候,最主要的'是談自己的感想,可以結合全文來談,也可以結合文章中的某一點來談,談自己的體會,自己的看法,自己這樣做以後的後果……這樣,同學們認識問題的能力,表述自己的觀點的能力就會一步步提高。

  2、結合“感點”,展開聯想。

  好的作品給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如果我們面面俱到,哪1點都不會談清楚。只有圍繞自己受到啟發教育最深的一點並結合生活實際,抒發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才會寫出優秀的讀後感來。

  3、讀後感應該注意哪幾方面?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小學生寫讀後感,歷來是一件較棘手的事情。其實,寫讀後感也有章可循,寫法一般可歸納為“引”、“議”、“聯”、“結”4個字,即引用原文的內容或觀點,在此基礎上展開議論,然後由此及彼聯絡實際加以闡述,最後總結全文,提出看法。

  “引”適當地引用原文,引出自己的感受來源。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重點語句,然後寫感想;也可以間接敘述原文內容,點出感想是從何處產生的。總之,一定要交代清楚“感”的由來。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否則會喧賓奪主。很多同學只有“讀”而無“感”,照抄原文,以引述代替感想的寫法成了對書的內容介紹,從而使文章本末倒置。

  “議”針對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寫讀後感,重點應落在“感”字上。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寫一點,最後,什麼也講不深、不透,重點部分卻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掠而過,這樣的讀後感會很平淡,不深刻。

  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聯”密切聯絡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絡實際,範圍很廣泛,可以聯絡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絡社會實際;可以是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

  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絡,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總結既可以回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不管採用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

  以上4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