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散文《想北平》的意象之巧與意境之妙

老舍散文《想北平》的意象之巧與意境之妙

  讀老舍的《想北平》,有一種親切的感覺,這種親切的感覺不僅是對作者老舍,因為作者地地道道的北京口語給人溫的感覺,而且還在於作者筆下的北京給人一種真實的細膩感,即使那些沒在北京待過多長時間甚至沒去過北京的讀者也會產生一種自然和諧甚或沉醉其中的真切感。這其中最大的妙處就在於作者以景繪情的意象的選擇與自然真切的意境創設上。

  正如作者所說:“但要讓我把北平一一道來,我沒辦法。”這一方面屬於事實,沒有任何的大手筆能夠把一個擁有幾千年文明的大都市寫得滴水不漏,這也不符合文學創作的規律;但其實這又是作者的一種非常謙虛說法,作為一位關心國家心繫民生的受人愛戴的作家不可能不比常人更瞭解北京,但作者真的是拋開了大家司空見慣或是耳熟能詳的北京的名勝古蹟,而是選擇能夠表現“母親”的那些“微笑”與“眼淚”等再自然不過的事物來加以描繪,因為作者懂得“只有獨自微笑或落淚才足以表現我的心情”,他明白“我的血裡,我的性格與脾氣裡有許多地方是這古城所賜給的”。

  意象的選擇細索而真切。作者選取什剎海的蜻蜓、葦葉上的嫩蜻蜓、長著紅酸棗的老城牆、水中的小蝌蚪、牆上的牽牛,牆根的靠山竹與草茉莉等,這些意象給了人們親近自然的直覺形象,儘管作者沒怎麼進行具體的描繪,但是給讀者的想象提供了馳騁的舞臺,這些簡單而常見意象的組合彷彿給人提供了一種身臨其境的藝術之美,在這樣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裡,難怪作者自己就說“像小兒安睡在搖籃裡”。即使就是描寫大一點的城市佈局,也沒有站到一個宏觀的角度進行枯燥的描繪,而是採用簡單的對比手法,抓住了近處的“院子與樹”以及遠處的“北山和西山”,簡單的幾個意象就把“北平的好處不在處處裝置得完全,而在它處處有空兒,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氣;不在有好些美麗的建築,而在建築的四周都有空閒的地方,使它們成為美景”等特點自然地描繪了出來。

  意境的創設清新而自然。作者在文中說:“面向著積水灘,背後是城牆,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樂的坐一天。”這裡面究竟包含著怎樣的樂趣,作者沒再展開細緻的描繪,這就給人了極大的想象空間:這其中不僅只有視覺的景象,不僅有動靜的結合,甚至還有幾聲青蛙的名叫,齊白石的名畫“蛙聲十里出山泉”,就只是畫了幾隻小小的蝌蚪,在這裡,老舍的語言描繪與齊白石的`色彩組合也具有異曲同工之妙,不能不讓人叫絕。行文的最後,作者寫到了城市居民與農家的樂趣,然而這只是讀者透過意象的巧妙組合後的想象的產物:居民如何在自家的院裡打點花草,農民們又是多麼興高采烈地把青青的蔬菜以及各色的水果挑到了城裡的,城市鄉村的居民又是如何體驗著討價還價的樂趣的等。這是怎樣的一副享受生活、享受自然、享受溫的畫卷啊!

  讀罷這短小的美文,深深為這位德高望重的“人民藝術家”的藝術所薰陶。選取小的角度作深刻雋永的美文,《想北平》真可謂鄉思美文中的典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