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銅入詩李白始-秋浦歌賞析

冶銅入詩李白始-秋浦歌賞析

  《新唐書·地理志》記載,秋浦多礦,尤產銀產銅。由於李白的《秋浦歌》,使秋浦河被譽為“詩之河”,也在我國源遠流長的詩歌歷史長河中佔了一席重要的地位。

  (中)李白畢生五次到安徽,描寫江南美景的詩篇,令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且不說《望天門山》中“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的長江美景,也不說《贈汪倫》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深情厚誼,單就《秋浦歌》裡的“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那極具誇張的寫法,就足夠撩人耳目,讓你產生遐想了。

  說起《秋浦歌》,可是李白獻給江南池州的一份厚禮。比起《望天門山》、《贈汪倫》等這些單首詩歌來說,《秋浦歌》是組詩。它由十七首詩歌組成,這在數量上就絕對佔了上風。

  秋浦,在今池州貴池。李白到池州一遊,一口氣就吟詠了十幾首詩歌,這就是李白對池州人的饋贈,也讓秋浦成為詩歌史上獨具魅力的所在。

  唐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李白遊覽了貴池秋浦,對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民風淳樸的池州充滿了詩意的讚美,唱出了心中的歌,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描繪了秋浦的奇異風光,抒發了讚美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豪情。

  《秋浦歌》這十七首詩歌中,題材上最具開創意義的是其第十四首:“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前兩句展現勞動場面。第一句是全景,爐火熊熊燃燒,映紅了整個天地;第二句是中近景,從爐中噴出一股股紫色的濃煙,時而有腥紅的火星從爐煙中歡快地跳出來。後兩句是正面描寫。工人的臉龐因爐火的`烘烤,在月色籠罩下,一個個紅光滿面。他們一邊揮汗如雨地工作,一邊情緒昂揚地放歌,那高亢的號子,此起彼伏,響徹夜空,使得寒冷的河水都為之激情盪漾起來!“亂”,錯雜,指紅色火花在紫色的爐煙中飛濺。“赧(nǎn)郎”,指冶銅工人。“赧”,害羞而臉紅,這裡指工人臉膛被爐火映紅。

  這首詩歌在寫作技法上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李白善於運用視覺、聽覺的詞語,描繪景物,創造了優美的意境。

  視覺的,如“紅星亂紫煙”,熊熊的爐火,火舌竄動,爐火映紅了冶銅場,映紅了半天夜幕。那裹著火星升騰而上的濃煙也被映成了紫色,好不壯觀!李白喜歡用“紫煙”入詩,但這裡的爐中“紫煙”,與《望廬山瀑布》裡的“日照香爐生紫煙”決然不同。此處用“紫煙”而不用“濃煙”,既淡化了冶鑄工匠的艱辛,給這種勞動場景賦予了一層美麗多姿的色彩,又展現了詩人對色彩美的捕捉能力。

  聽覺的,如“歌曲動寒川”,工人們的勞動熱情十分高漲,齊聲唱起的勞動號子,使遠處的河水也激起浪花。詩人深情地吟唱,猶如一曲勞動號子,淋漓盡致,情景交融,好氣派啊!

  這首詩,儘管有浪漫主義的特徵,但從整體來看,還是體現了現實主義的創作風格。詩人借歌頌冶煉工人的勞動,表現了冶煉工人那種眾志成城,改造自然的偉大、粗獷、強悍的精神風貌。

  這首詩題材獨特,寫正在從事緊張勞動的冶煉工人,不但在李白的詩中是絕無僅有,而且在中國整個詩歌藝術寶庫中,也是罕見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