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老舍作品《五月的青島》賞析及讀後感

關於老舍作品《五月的青島》賞析及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老舍作品《五月的青島》賞析及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老舍作品《五月的青島》原文】

  因為青島的節氣晚,所以櫻花照例是在四月下旬才能盛開。櫻花一開,青島的風霧也擋不住草木的生長了。海棠,丁香,桃,梨,蘋果,藤蘿,杜鵑,都爭著開放,牆角路邊也都有了嫩綠的葉兒。五月的島上,到處花香,一清早便聽見賣花聲。公園裡自然無須說了,小蝴蝶花與桂竹香們都在綠草地上用它們的嬌豔的顏色結成十字,或繡成兒團;那短短的綠樹籬上也開著一層白花,似綠枝上掛了一層春雪。就是路上兩旁的人家也少不得有些花草:圍牆既矮,藤蘿往往順著牆把花穗兒懸在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氣:那雙櫻,丁香,都能在牆外看到,雙櫻的明豔與丁香的素麗,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

  山上有了綠色,嫩綠,所以把松柏們比得發黑了一些。谷中不但填滿了綠色,而且頗有些野花,有一種似紫荊而色兒略略發藍的,折來很好插瓶。

  青島的人怎能忘下海呢,不過,說也奇怪,五月的海就彷彿特別的綠,特別的可愛,也許是因為人們心裡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綠葉,再看一眼海,真的,這才明白了什麼叫做“春深似海”。綠,鮮綠,淺綠,深綠,黃綠,灰綠,各種的綠色,連線著,交錯著,變化著,波動著,一直綠到天邊,綠到山腳,綠到漁帆的外邊去。風不涼,浪不高,船緩緩的走,燕低低的飛,街上的花香與海上的鹹味混到一處,浪漾在空中,水在面前,而綠意無限,可不是,春深似海!歡喜,要狂歌,要跳入水中去,可是隻能默默無言,心好像飛到天邊上那將將能看到的小島上去,一閉眼彷彿還看見一些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紅,必定是在那小島上。

  這時候,遇上風與霧便還須穿上棉衣,可是有一天忽然響晴,夾衣就正合適。但無論怎說吧,人們反正都放了心──不會大冷了,不會。婦女們最先知道這個,早早的就穿出利落的新裝,而且決定不再脫下去。海岸上,微風吹動少女們的發與衣,何必再會到電影園中找那有畫意的景兒呢!這裡是初春淺夏的合響,風裡帶著春寒,而花草山水又似初夏,意在春而景如夏,姑娘們總先走一步,迎上前去,跟花們競爭一下,女性的偉大幾乎不是頹廢詩人所能明白的。

  人似乎隨著花草都復活了,學生們特別的忙:換制服,開運動會,到嶗山丹山旅行,服勞役。本地的學生忙,別處的學生也來參觀,幾個,幾十,幾百,打著旗子來了,又成著隊走開,男的,女的,先生,學生,都累得滿頭是汗,而仍不住的向那大海丟眼。學生以外,該數小孩最快活,笨重的衣服脫去,可以到公園跑跑了;一冬天不見猴子了,現在又帶著花生去喂猴子,看鹿。拾花瓣,在草地上打滾;媽媽說了,過幾天還有大紅櫻桃吃呢!

  馬車都新油飾過,馬雖依然清瘦,而車輛體面了許多,好做一夏天的買賣呀。新油過的馬車穿過街心,那專做夏天的生意的咖啡館,酒館,旅社,飲冰室,也找來油漆匠,掃去灰塵,油飾一新。油漆匠在交手上忙,路旁也增多了由各處來的舞女。預備呀,忙碌呀,都紅著眼等著那避暑的外國戰艦與各處的闊人。多咱浴場上有了人影與小艇,生意便比花草還茂盛呀。到那時候,青島幾乎不屬於青島的人了,誰的錢多誰更威風,汽車的眼是不會看山水的。

  那麼,且讓我們自己儘量的欣賞五月的青島吧!

  (載1937年6月16日《宇宙風》第43期)

  【2、老舍作品《五月的青島》賞析】

  1934——1936年老舍應聘擔任國立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他開設了《小說作法》、《外國文學史》等課程。老舍喜歡青島,也喜歡山東大學,他寫過一篇《青島與山大》,文中寫道:“北中國的景物,是由大漠的風雨黃河的水得到色彩與情調:荒、燥、寒、曠、灰黃。在這以塵沙為霧、以風暴為潮的北國裡,青島是顆綠珠,好似偶然地放在那黃色的地圖的邊兒上。在海邊的微風裡,看高遠深碧的天上飛著大雁,真能使人忘了一切,即使欲有所思,大概也只有讚美青島吧!”

  本文原載於1937年《宇宙風》雜誌。青島,位於膠州半島,我國著名的海濱旅遊城市,避暑勝地,自古以來吸引著眾多的中外遊客。1937年前後,青島雖名為國民黨統治管轄,但日本侵略軍及德國傳教士等外國勢力在膠州半島多有分佈。因此,到了真正避暑的時節,青島就聚匯了許多外國的戰艦和各處來的闊人。作者也因此而選取“五月”這個屬於青島人的時間,對青島進行縱情的描寫和展示。

  《五月的青島》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力作,曾被選為浙江省初中語文教材。

  五月的青島是花的海洋,綠的世界。人們來到海邊,盡情地享受著輕風和細浪,海岸上,微風中的少女恰似春天裡的一道移動的風景,快活的孩子們在遊玩嬉戲。人們享受著五月的天氣,享受著五月的青島,享受著美好的生活。

  文學語言大師老舍的《五月的青島》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情景交融的優美散文。作者透過兩幅自然風景畫和三幅社會風俗畫的精彩描寫,盡情地讚美了青島的美麗,字裡行間滲透著作者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感。文章不僅立意深湛、意境壯闊、語言優美,而且構思非常精巧,五幅畫面的逐層展現,極具藝術匠心。作者在安排五幅畫面時,十分注意層次美。

  構思精巧

  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寫鮮花、綠葉、大海,是一幅自然的風景畫,突出一個“美”字;第二部分主要寫少女、學生、生意人,突出一個“趣”字;最後一句是點題,是抒情。其次是行文注意映襯和照應。

  意境壯美

  作者以鳥瞰式的大鏡頭,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把每一景物寫得神情畢現,境界盡出。寫花草由“公園”到“路兩旁”,寫綠色,由山上、谷中、島上、海上、想象至小島上。作者盡情描繪,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語言清麗

  作者非常注意煉詞,例如:“谷中不但填滿了綠色,而且頗有些野”,一個“填”字給人以遍地緊密之感。此外,作者善於運用似人、誇張、對偶等修辭方法。

  老舍先生是自然的崇拜者,無論是單一的綠色,還是繽紛的五彩,落筆都是畫,畫中一片柔情。但是,在大自然面前,作家心中澎湃的激情,也時常一洩千里,不可遏制。他讚頌自然的神秘和絕妙,並把自己的感受直接融入其中。

  本文描寫五月的海,“綠,鮮綠、淺綠、黃綠、灰綠,各種的綠色,聯接著,交錯著,變化著,波動著,一直綠到天邊,綠到山腳,綠到漁帆的外邊去”。大海傳播著綠色,這是多麼奇特,多麼溫馨的感受啊,作家大膽地突破了海的藍色調,使之更貼近人類,像個閒不住的孩子,有無窮的生命力。

  人民藝術家老舍那膾炙人口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中篇小說《文博士》,創作經驗集《老牛破車》及數篇短篇小說,還有一批散文、雜文等,都是在青島市黃縣路12號的居所裡完成的。二層小樓,小院幽靜。1934-1937年,老舍一家在一樓居住。1984年,青島市人民的政府為紀念這位建國後被中央政府授予 “人民藝術家”光榮稱號的唯一作家,決定將老舍故居作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後,前來緬懷的遊人及國內外文學研究者數以萬計。

  【3、老舍作品《五月的青島》讀後感】

  今天,我剛剛讀完《老舍散文集》中的一篇文章《青島的五月》。這篇文章講的是關於青島的花、海、青島的氣候、青島人和五月青島的景象。

  我讀著這篇文章,感覺文中描繪的事物,景象,一個個生動形象地出現在我眼前,閉上眼就能看到、聽到、聞到,感受到所有東西。這也是老舍的文章能夠吸人之處吧!雖然語言樸素,但是真實、形象,能讓讀者感覺到如身臨其境。

  就拿我最喜歡的描寫花的那一段來說吧,“公園裡無須說了,小蝴蝶花與桂竹香們都在綠草地上用它們的嬌豔的顏色結成十字,或繡城幾團,那短短的綠樹籬上也開著一層白花,似緑枝上掛了一層春雪……”這句話用比喻和擬人來說明了花組成的圖案,花的形態和顏色。這些花在老舍的筆下惟妙惟肖,既形象又具體。真是一位不尋常的作家!這還有一句“雙櫻的明豔與丁香的素麗,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把兩種花的特點結合在一起,語言優美,讓讀者眼前浮現這畫面。

  這就是我讀《五月的青島》的部分感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