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作品《五月的青島》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老舍作品《五月的青島》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老舍作品《五月的青島》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老舍作品《五月的青島》讀後感1

  今天,我剛剛讀完《老舍散文集》中的一篇文章《青島的五月》。這篇文章講的是關於青島的花、海、青島的氣候、青島人和五月青島的景象。

  我讀著這篇文章,感覺文中描繪的事物,景象,一個個生動形象地出現在我眼前,閉上眼就能看到、聽到、聞到,感受到所有東西。這也是老舍的文章能夠吸人之處吧!雖然語言樸素,但是真實、形象,能讓讀者感覺到如身臨其境。

  就拿我最喜歡的描寫花的那一段來說吧,“公園裡無須說了,小蝴蝶花與桂竹香們都在綠草地上用它們的嬌豔的顏色結成十字,或繡城幾團,那短短的綠樹籬上也開著一層白花,似緑枝上掛了一層春雪……”這句話用比喻和擬人來說明了花組成的圖案,花的形態和顏色。這些花在老舍的筆下惟妙惟肖,既形象又具體。真是一位不尋常的作家!這還有一句“雙櫻的明豔與丁香的素麗,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把兩種花的特點結合在一起,語言優美,讓讀者眼前浮現這畫面。

  老舍作品《五月的青島》讀後感2

  您用優美的語言來訴說著五月的青島,您用平凡的事來記錄著五月的青島,但你卻寫下了不平凡的語句五月的青島在你的筆下如仙境般、夢幻般洋溢著盎然的春色。在您的筆下青島的風霧擋不住草木的生長,綠色在蔓延,在海上、在天邊、在魚帆……鮮綠、淺綠、深綠、黃綠……到處煥然一新,生機勃勃。

  微風吹動少女們的頭髮與衣裳,像一層面紗,籠罩著五月的青島。來自不同地區的舞女,在這裡展示不同的舞姿。隨風飄動,如蝴蝶般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共同為這個日子慶祝。在您的筆下,有一種似紫而色略略發藍的花,我特別喜歡,我相信插在花瓶裡定然好看,給人以擁抱大自然的感覺。

  那漫天飛舞的桃花和櫻花,彷彿給人帶來冬春之意,為大自然增添一種夢幻般的神采,彷彿置身在仙境中,為這個地方帶來了無限的生機。繁華街道上的生意,如火般紅火,家家裝飾著自己的'新房,慶祝五月的到來,到處使人眼明神爽、煥然一新。我最喜歡的還是你筆下那群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在告別一個冬天的開始,又可以重新在草地玩耍,脫下厚重的衣服,呼吸大自然那新鮮的空氣,在漫天飛舞的花瓣下,拾花瓣、看猴、看鹿……並且過幾天還要大紅的櫻桃可以吃,在玩耍中傾聽大自然的心聲,欣賞大自然的美麗。

  五月的青島,洋溢著熱情與激情。而如今的青島更是一個美麗而又令人驕傲的城市,2008年的奧帆賽在這裡舉行,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人們將齊聚在這裡,白帆點點,揚帆青島……《百合花》雖然描寫的是戰爭年代的故事,但是作者沒有對恢弘的戰爭場面或是高亢的男兒熱血進行描寫,而只是對人物之間細膩的感情,以及主人公所具有的珍貴品質加以描述。

  “我”既被通訊員臨危不懼,捨己救人的品質所震撼,也被新媳婦和“我”對通訊員真摯的情誼所感動。為何給文章取了這麼一個名字《百合花》?全文出現這樣三個字眼一共才兩次,初看卻怎麼看都不覺得有任何聯絡,但是隨著漸漸地深入瞭解這篇小說,這朵僅僅只是繡在那條“棗紅色的假洋緞”的被子的純潔的百合花卻愈顯得奪目鮮豔。

  文章中的三位主人公——“我”、通訊員、新媳婦就這樣被一朵花一條被子緊密地聯絡在了一起。他們的第一次接觸發生在借被子的時候,因為部隊傷員需要,通訊員被“我”拉著一起去借被子。而在這之中,“我”能輕鬆借到的被子,通訊員卻死活都借不到,以至於說新媳婦是“死封建”,從中可以看出他的耿直和爽快——一位農村拖毛竹青年的特徵。

  但當我告訴他這不是一條簡單的被子而是新媳婦唯一的嫁妝的時候,他覺得誤會了人家,慚愧地想把被子還回去。在這一來二去之中,從摩擦到相互理解,因為這麼一條被子,彼此之間增進了認識和了解。在這之後,箇中種種都體現了“我”和新媳婦對通訊員的關心和祝福。

  包括新媳婦剛來包紮所時就大廳通訊員訊息,以及中秋節時“我”吃著月餅就想到了在戰地的通訊員,還有便是“我”在登記傷者時看到“通訊員”三字時的緊張和揪心。或許大家都在期待著勝利,期待著與通訊員的在此見面。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這第二次的相聚卻成了永別。

  通訊員小小的身軀在戰友危難之際竟然迸發出強大的力量和無窮的勇氣,他為了保護同志,捨身撲在快要爆炸的手榴彈上,犧牲了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當小媳婦見到擔架上的屍體時,她的心情是如此的複雜,也許是後悔,也許是悲痛。通訊員犧牲了,但新媳婦並沒有停下自己的工作,仍然不顧“我”絕望的勸阻,認真地縫著通訊員衣肩上的那個破洞,以及她搶過被子倔強地說:“是我的……”,再把自己的那條嶄新的“百合花”被子認真地蓋在他的身上。

  這一系列的動作雖然簡單,卻飽含著淚水,透露著一份真誠的情感,一位中國農村婦女的質樸與善良,更讓我看到了一顆誠摯的心,一份如百合花般純潔的感情。百合花帶領他們互相認識,卻又殘酷地讓他們說了永別。花開花落,幾度春秋?戰爭是殘酷的,但是這朵花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驕傲地綻放,代表著他們的純潔與感情,代表這他們的一切美好品質,潔白無暇。

  老舍作品《五月的青島》讀後感3

  老舍喜歡青島,也喜歡山東大學,他寫過一篇《青島與山大》,文中寫道:“北中國的景物,是由大漠的風雨黃河的水得到色彩與情調:荒、燥、寒、曠、灰黃。在這以塵沙為霧、以風暴為潮的北國裡,青島是顆綠珠,好似偶然地放在那黃色的地圖的邊兒上。在海邊的微風裡,看高遠深碧的天上飛著大雁,真能使人忘了一切,即使欲有所思,大概也只有讚美青島吧!”

  本文原載於1937年《宇宙風》雜誌。青島,位於膠州半島,我國著名的海濱旅遊城市,避暑勝地,自古以來吸引著眾多的中外遊客。1937年前後,青島雖名為國某黨統治管轄,但日本侵略軍及德國傳教士等外國勢力在膠州半島多有分佈。因此,到了真正避暑的時節,青島就聚匯了許多外國的戰艦和各處來的闊人。作者也因此而選取“五月”這個屬於青島人的時間,對青島進行縱情的描寫和展示。

  《五月的青島》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力作,曾被選為浙江省初中語文教材。

  五月的青島是花的海洋,綠的世界。人們來到海邊,盡情地享受著輕風和細浪,海岸上,微風中的少女恰似春天裡的一道移動的風景,快活的孩子們在遊玩嬉戲。人們享受著五月的天氣,享受著五月的青島,享受著美好的生活。

  文學語言大師老舍的《五月的青島》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情景交融的優美散文。作者透過兩幅自然風景畫和三幅社會風俗畫的精彩描寫,盡情地讚美了青島的美麗,字裡行間滲透著作者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感。文章不僅立意深湛、意境壯闊、語言優美,而且構思非常精巧,五幅畫面的逐層展現,極具藝術匠心。作者在安排五幅畫面時,十分注意層次美。

  構思精巧

  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寫鮮花、綠葉、大海,是一幅自然的風景畫,突出一個“美”字;第二部分主要寫少女、學生、生意人,突出一個“趣”字;最後一句是點題,是抒情。其次是行文注意映襯和照應。

  意境壯美

  作者以鳥瞰式的大鏡頭,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把每一景物寫得神情畢現,境界盡出。寫花草由“公園”到“路兩旁”,寫綠色,由山上、谷中、島上、海上、想象至小島上。作者盡情描繪,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語言清麗

  作者非常注意煉詞,例如:“谷中不但填滿了綠色,而且頗有些野”,一個“填”字給人以遍地緊密之感。此外,作者善於運用似人、誇張、對偶等修辭方法。

  老舍先生是自然的崇拜者,無論是單一的綠色,還是繽紛的五彩,落筆都是畫,畫中一片柔情。但是,在大自然面前,作家心中澎湃的激情,也時常一洩千里,不可遏制。他讚頌自然的神秘和絕妙,並把自己的感受直接融入其中。

  本文描寫五月的海,“綠,鮮綠、淺綠、黃綠、灰綠,各種的綠色,聯接著,交錯著,變化著,波動著,一直綠到天邊,綠到山腳,綠到漁帆的外邊去”。大海傳播著綠色,這是多麼奇特,多麼溫馨的感受啊,作家大膽地突破了海的藍色調,使之更貼近人類,像個閒不住的孩子,有無窮的生命力。

  人民藝術家老舍那膾炙人口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中篇小說《文博士》,創作經驗集《老牛破車》及數篇短篇小說,還有一批散文、雜文等,都是在青島市黃縣路12號的居所裡完成的。二層小樓,小院幽靜。1934—1937年,老舍一家在一樓居住。1984年,青島市人民的政府為紀念這位建國後被中央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光榮稱號的唯一作家,決定將老舍故居作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後,前來緬懷的遊人及國內外文學研究者數以萬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