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龍鬚菜》

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龍鬚菜》

  引導語:龍鬚菜是中國山東地區提取瓊膠的原料之一,因嫩莖形似龍鬚而得名,有素菜之珍的美譽。下面是梁實秋《雅舍談吃》中的《龍鬚菜》原文,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我小時候沒吃過龍鬚菜,稍長吃過外國罐頭裝的龍鬚菜,遂以為龍鬚菜全是舶來品。但是《本草綱目》明明地記載著:“龍鬚菜,生東南海邊石上。叢生無枝,葉狀如柳根鬚,長者尺餘,白色,以醋浸食之,和肉蒸食亦佳。”現在則龍鬚菜幾乎到處皆有,粗長莖白者,嫩綠細芽者,無不俱備,好像不僅在東南海濱始有生產。

  最早吃到龍鬚菜是在西餐中,後來在中餐的席面上也看到龍鬚菜配鮑魚片,算是一道相當出色的冷盤雙拼。都是罐頭貨。  在上海初次嚐到火腿絲炒新鮮龍鬚菜,嫩嫩的細細的綠綠的龍鬚菜配上紅紅的火腿絲,色彩鮮明,其味奇佳。這種新鮮的嫩綠龍鬚,和罐頭龍鬚不同,不但顏色不同,味亦不同,而且稍加剔除就沒有嚼不動的纖維。

  罐頭龍鬚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部分纖維太多,但是罐頭龍鬚有一特殊吃法,甚為佳妙。北平的東興樓、致美齋都有“糟鴨泥燴龍鬚”一道名菜。糟鴨片是很好的冷葷一道,糟鴨之頭頭腦腦的`零碎肉正好加以利用,切碎之後再細剁成泥,用以燴切成段的龍鬚菜,兩種美味的混合乃成異味。

 

  梁實秋的《雅舍談吃》作文

  每天吃飯時看幾章梁實秋的《雅舍談吃》,真是匯聚天下之美食啊!

  我為什麼選在吃飯時看呢?就是因為這書中描寫真的是太誘人了!如果不在吃飽飯的狀態下讀,真的會引得肚子驚雷滾滾……這本書,真的特下飯!

  第一次讀梁實秋先生的文章,之前看到評論說,很多文學大家對於現代散文寫作中首推一指的就是梁實秋的散文,不過我也沒去看什麼正經散文,單單就是對這個美食有些濃烈的興趣。

  不似之前讀過的汪曾祺先生的《人間滋味》,梁實秋這些美食散文,都是娓娓道來,像是與你同坐一桌共品美食,然後探討著這些美食哪裡的最好吃,應該怎樣做。我喜歡吃美食,也特別喜歡做美食,研究美食。

  開篇第一美食從西施舌講起,之後講火腿,講醋溜魚,烤羊肉,燒鴨,獅子頭,湯包,鍋燒雞,芙蓉雞片,佛跳牆,魚翅,蓮藕,鮑魚,臘肉……等等,太多美食,我列舉出來的都是我想吃……他真的是一個行家,從小耳濡目染,穿梭於美食間,特別是對於老北京城中各種美食的羅列,從緣起到做法,細細道來。

  對於這本書總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如果能早些看這書,之前在金華買的火腿就不會丟棄在冰箱中白白浪費掉,現在想來,真的是罪過。

  一直覺得做飯算是家學,子女對於廚藝的造詣多是傳承自父母,還好在這方面,我家家學還算淵源……

  記得小時候我家中有人送了一大包筍乾,那種棕色,皺皺巴巴一塊一塊的,我不知何物,故問我爸,他回答說,牛肉乾,我一聽牛肉乾啊!立刻馬上抓起一塊放進嘴裡,當時要被鹹哭了……上面附著了好多粗鹽巴……但是那次我爸把筍乾做的相當好吃……久久回味。

  我爸最拿手的是麻辣豆腐,我也是從小吃到大,近兩年吃的少了,畢竟我和我爸都是肉食性的,放假在家,都是葷菜,燉魚,燉排骨,紅燒肉……

  就在去年寒假一天早上我爸把我叫醒,沒起床就給我端進來一碗肉!他燉豬蹄時滷的一大塊肉,然後給我切成薄片拿過來,嗯,我爸就是這麼的寵我!

  我媽做飯也是相當好吃的,特別是包的餃子,青椒豬肉,黃瓜豬肉,香菜豬肉……還有三鮮的,特別是我媽用扇貝肉包的三鮮餃子……還有每年初春是她都去山上摘野菜,包野菜包子,還會採摘下嫩嫩的香椿,焯水,放在冰箱中冷藏,等我回家做香椿雞蛋……

  當然,做飯也是看天賦的,有天我姐給我打電話說,我今天自己煮了麵條,是我所吃過的最難吃的麵條,實在吃不下,我給倒掉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