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梁實秋先生的《雅舍》有感

讀梁實秋先生的《雅舍》有感

  導語:雅舍雅舍,不在豪華,在於簡樸舒適。梁實秋先生的《雅舍》正寫出了一個房子兩個人的故事。接下來帶來一篇讀後感。

  工作之餘、閒暇之時,讀點書,寫點字,別有一番情趣,也算沒有枉度時光。我的書架上經常擺幾本自己喜歡看的書,名人傳記、歷史小說、雜文趣事、唐詩宋詞之類。不知何時梁實秋的散文,也跑到書架上來湊熱鬧,也許是被魯迅罵得無處藏身了吧!也好,使我大飽眼福,一睹大家的風範。說來,敢和魯迅對陣的梁先生也真算不簡單,文章寫的'樸實無華,既無譁眾取寵之意,又無刀削斧斫之痕;諷刺詼諧、妙趣橫生,家常小事,娓娓道來,令人耳目一新;觀察人物是那麼細緻,闡述觀點是那麼獨到,引經據典不雅於魯迅,真可謂是博學多才。

  他的《雅舍》讓我想起劉禹錫的《陋室銘》何陋之有?比之,似乎有點不“雅”,況且,“雅舍”還並非梁先生所有,他只是客居而已。請看他的雅舍:“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如此說來,還不如劉禹錫的“陋室”。說梁先生不簡單,還因為,就憑寄居在這雅舍幾日,竟然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大作。

  今天,恐怕無處尋覓雅舍了,難怪很多人住在舒適的高樓大廈裡,寫不出好的文章來,是因為再也沒有雅舍那樣“好”的環境了。雖然,我也有意識想多讀點好的文章、好的散文,來補充點先天不足的文學素養,遺憾的是,再也找不到雅舍似的理想處所,怪哉?說怪,是因為自己曾幾何時,自嘆條件不好,而影響了寫作的興趣。那時,幾點熱血,幾點激情,怦然心動,理想憧憧,大有作為之勢,參加過“春風”函授文學講作學習班,學過作詩、寫文章,但是,嘆息沒有舒適的書房,感慨沒有像樣的書桌,甚至,沒有檯燈都能成為放棄的理由,還時時告誡自己,將來有了!一定能寫出幾部,不,幾篇、幾首像樣的文章、小詩。後來,一切都有了,又沒有時間了,等等吧,一等就是幾十年,隨著時光的流失,已到中年,半百已過,人的年輪一圈一圈地在增加,時間有了,檯燈、書桌,甚至書櫃都有了,可稱得上書房了吧!為什麼單單又沒有了雅舍呢?真是見怪不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