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大師筆下的過年:梁實秋不愛過年,老舍好熱鬧

文學大師筆下的過年:梁實秋不愛過年,老舍好熱鬧

  梁實秋在《過年》一文中曾回憶道,小時候不喜歡過年。原因是“除夕要守歲,不過十二點不能睡覺”;給長輩們拜年“要叩頭如搗蒜”,“從心坎兒覺得窩”。直到民國前一兩年,家中過年的方式才做了“維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門頭拜年。我從此不再是頭蟲兒。過年不再做年菜,而向致美齋定做八道大菜及若干小菜。”

  從梁先生的筆下,我們領略了中國傳統“老式”過年的一鱗半爪。

  相比梁實秋,魯迅的過年則顯得“冷清”了很多。1934年過年時,他寫了一篇《過年》的文章:“我不過舊曆年已經二十三年了,這回卻連放了三夜的花爆,使隔壁的外國人也‘噓’了起來:這卻和花爆都成了我一年中僅有的高興。”

  可以看出,對舊曆年,魯迅一向很冷淡,他要麼逛書店買書,要麼讀書,與平常日子沒什麼區別;像1934年過年如此有興致,在他一生當中也是絕無僅有的!

  擅長寫上海都市生活和大戶人家生活的張愛玲,於1946年初由上海往溫州尋找胡蘭成的途中寫下了三萬多字札記——《異鄉記》。其中寫到農村過年、看見殺豬、農民生活等細節。如寫殺豬:“尖刀入豬的咽喉,它的.叫聲也並沒有改變,只是一聲聲地叫下去。直到最後,它短短地咕嚕了一聲,像是老年人的嘆息,表示這班人是無理可喻的。從此就沉默了……”

  精練的文字於真摯的情感流露,使得通篇讀來生動有趣,農村百景躍然紙上,可以看出張愛玲對底層普通人也有同情的一面。

  老舍過年喜歡熱鬧。1951年,他用優美的筆調寫過一篇《北京的春節》,描繪了老北京春節前後的日程、活動、玩意兒、吃食、禮儀、景觀,被譽為是一幅活脫脫的老北京民俗風情畫卷。“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了各色的年畫。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這樣的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猶如在聽一位長者拉家常、講故事,讓人回味無窮。

  透過這些文字,我們真切地看到,不同的人生閱歷,對過年的態度也是各有千秋,讀文學大師筆下的“過年”,領略不同時代的“年味”,也是蠻有意思的事!

(來源:每日新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