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別詩中的藝術特色

李白送別詩中的藝術特色

  導語: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高峰之一。站在這個時代的高峰上,歌唱出整個民族的面貌與命運的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無疑是李白了。

  他的送別詩膾炙人口,為歷代詩人所稱頌,有極高的思想藝術價值。縱觀李白的送別詩,是積極的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良好範例,在李白許多傑出的送別詩中,作者根據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深切感受,表示對於現實的強烈批判,並提出自己理想生活的要求,因此他的送別詩中具有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成分。正如杜甫《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一、“豪”中有“悲”的特色

  李白的送別詩透過“豪”的表面,見到“悲”的實質,他的送別詩豪則豪矣,其所表達出來的則是極為深沉的悲感。如《遠別離》、《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等無不如此,無不是以豪語表達悲感,豪中見悲,悲感至極而以豪語出之,這就是李白送別詩個性的一般特徵。

  李白作品中的“豪”與“悲”實為詩人思想矛盾的一種反映。這種矛盾簡單地說,就在於他對現實的看法是悲觀的,但他的人生理想又是積極的,在於他既不願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汙,又不願獨善其身。由於他始終不向任何一方妥協,因此終生處於“仙宮兩無從”的困難境地,而這恰恰是他成為詩人的重要原因。

  正是這種無法解脫的矛盾所激起的波濤,使他的送別詩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特色。“悲感至極而以豪語出之”。或如高步贏所說:“沉痛語以駿快出之。”“悲感”“沉痛”決定於詩人對現實的清醒認識,而他競能以“豪語”、“駿語”出之,則由於他不願向現實屈服,決定於他的積極的人生態度。總之,李白送別詩的思想風格是複雜的,必須同時看到矛盾的兩個方面,才能正確認識李白和深刻領會李白送別詩的深刻性及其藝術魅力。

  二、想像力豐富及富於浪漫主義色彩

  李白的送別詩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來寫,也富於浪漫主義想像,並且這種藝術手法完全建立在現實主義真實的基礎上,好抒真情,他的送別詩也“奇思湧溢”,敢於衝破一切拘束,大膽地寫出自己要說的話,破浪直前。在現實生活中,李白有強烈的功業要求,但是在政治黑暗的情況下,他的願望無法實現,只好轉求精神上的寄託,因此許多浪漫主義詩篇便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如送別詩《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說明了這個問題。在這首詩中作者想像力豐富,用“抽刀斷水水更流”來說明離愁的無法排遣。作者想到秋雁,想到建安時期,想到欲上青天攬明月。所以思想活躍,在廣闊的時間空間上馳騁。詩人滿懷憂愁而又想排遣這種憂愁,而產生憂愁的原因是什麼?很顯然是因為“人生在世不稱意”。由此可見,他之所以要“明朝散發弄扁舟”,實在是他的功業熱情受挫而內心矛盾激烈時的一種自我排遣。

  綜上所述,可見李白送別詩的浪漫主義精神,正是其所處歷史時代的曲折反映。他的強烈的功業熱情,正反映了當時正是強盛國家的形勢。他的狂放生活的各個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浪漫氣質,體現了他對其所不滿的現實所表現的強烈批判態度及欲擺脫精神桎梏而獲得解放的企圖,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形成社會各種矛盾而導致重大歷史變亂的腐敗的朝廷政治情況。因此李白送別詩的浪漫主義精神,乃特定的歷史時代所決定的。這種精神,正體現了李白對於現實的積極態度及充沛的熱情。他的送別詩的藝術特點是和他的這種精神密切相關的。

  三、常常採用歌行。絕旬的形式來寫送別詩

  李白善寫樂府歌行,不願受嚴格的格律限制,特別是他的'送別詩是吸取民間歌曲的清新活潑,自然流暢的特點,對他的浪漫主義創作方法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李白的送別詩絕大部分都與民歌有血肉的關係,代表作有《遠別離》、《夢遊天姥吟留別》、《宜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等等。杜甫曾經對李白評價“筆落驚風雷,詩成泣鬼神”。李白確實是當之無愧,李白送別詩中的歌行之所以大放光彩的原因,是“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使歌行有了空前深深的思想內容,每一首都包含著對現實生活的諷喻,每一首都“為時而著,為事而

  他又從楚辭取來奔放的激情以及幻想,還取來精彩豔絕的文辭,使歌行出現了空前未有的氣勢和波瀾。每一首都閃爍著奇思遐想的光芒,每一首都噴射著生命的烈焰。

  他的送別詩還從諸子百家取來自由解放的思想和多種多樣的知識,打破了一切框框套套,為歌行開拓了廣闊的天空。如送別詩《遠別離》,閃爍著神奇色彩的神話傳說,充滿著哲學意味的寓言和富於真知灼見的議論,他都取來放進用歌行形式寫的送別詩中,並吸取精華,去其糟粕,使來自漢魏樂府歌行的送別詩,在保持剛健清新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動人的色澤和音樂性。因而更富於表現力和吸引力。這時,歌行在規模上簡直是海闊天空,可以抒情,可以敘事,可以寫景,可以詠物。可以發議論,而且是常常又抒又寫,夾敘夾議,縱橫捭闔,任意馳騁。李白的送別詩,雖然從《詩經》、《楚辭》、漢魏樂府中找到它的源頭,但它又是李白實行詩體大解放的嶄新再創造,創造出一系列驚風雨,泣鬼神的詩篇,形成他特有的送別詩的浪漫主義風格。

  李白又是絕句的聖手,是除王維之外難以匹敵的詩人。他用絕句寫的送別詩含蓄深遠,使人讀起來有不盡的餘味,真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如《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李白絕句中的送別詩,反映出他對生活的熱愛和接近社會下層的平民性格。對待他們又非常誠摯,並充滿純樸的感情。詩人朋友間以誠相待,他的送別詩在詠歎中所流露的赤子之心具有驅馳造化,驚人動魄的豪放風格。

  四、語言含蓄、淡雅、清新、飛動有力

  李白的送別詩,用他的詩句來概括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而李白送別詩的語言所以能達到這樣理想的樸素的自然境界,是和他認真學習漢魏六朝樂府民歌分不開的。他的送別詩在特色上含蓄、淡雅、清新而且飛動有力。由於詩人對現實生活的強烈感受,體現其強烈感情的藝術形象,常常帶有很大程度的誇張、想像性質的。他這種語言風格運用於送別詩中獲得如此大的成功,正由於他對於現實生活的深刻認識及由此產生強烈的愛憎。一個對於生活認識不清以及愛憎不明的人,他的語言絕不能明朗有力,分外感人,撩人詩思,贏得讀者的喜愛。

  由於李白獨特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性格,使他的詩作雄奇豪放、想像豐富,在送別詩方面,特別是語言表現了與其他作家迥然不同的風格面貌。

  我們縱觀李白的送別詩,他繼承了前代浪漫主義創作的成就,以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思想、豪放的風格,反映了盛唐時代樂觀向上的創造精神以及不滿封建秩序的潛在力量,擴大了浪漫主義的表現領域,豐富了浪漫主義的手法,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結合。這些成就,使他的送別詩成為屈原以後浪漫主義的送別詩的新的高峰。

  李白對唐代送別詩繼承了陳子昂詩歌革新的主張。他在《古風》第一首中,回顧了整個詩歌發展的歷史,指出“自建安以來,綺麗不足珍”。並以自豪的精神肯定了唐詩力挽頹風,恢復風雅傳統的正確道路。在《古風》第三十五首中,又批評了當時殘餘的講求模擬雕琢,忽視思想內容的形式主義。在創作實踐中,他也和陳子昂有相似之處,多寫古體,少寫律詩,但他在學習樂府民歌以及大力開拓七言詩上,成就卻遠遠超過陳子昂,他這些努力對送別詩革新任務的完成起了巨大的作用。

  李白的詩歌不但對當時有巨大影響,而且對以後文學也產生了深遠影響,以致被後人推崇為“詩仙”,成為學習的楷模。李白的送別詩由於別具一格的創作特色而被人民所喜愛。他的詩所表現出的鮮明的個性、豪放的氣魄、樸素的形式、浪漫主義的格調、豐富的想像力,與眾不同的藝術特色、博大精深的意蘊,為後代的讀者、詩人所吟誦、仿效、讚歎而流傳千古。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