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詩詞中“花”的隱喻

李清照詩詞中“花”的隱喻

  宋詞是繼唐詩後又一獨具特色的文體。李清照,以其獨特的女性視角,敏銳的觀察,靈動的語言,成為宋詞婉約派的代表。

  我國古代文論中對隱喻的常見性也多有論述。如《文則》所述:“《易》之有象,已盡其意;《詩》之有比,以達其情。文之作也,可無喻乎?”近代學者錢鍾書先生也指出:“理績義玄,說理陳義者取譬於近,假象於實,以為研幾探微之津逮,釋氏所謂權宜方便也。古今說理,比比皆然。”認知語言學認為,隱喻不僅是修辭手段,而且是思維和認知方式。認知語言學家強調人類思維的隱喻性,即人類認識和理解事物是對事物進行概念化、範疇化的過程。隱喻是人類進行概念化或範疇化的重要工具。詩詞是民族文化的精華,也是隱喻的重要載體。研究詩詞中的隱喻,有助於我們深度瞭解詩人,詞人的精神世界,進而更好地鑑賞詩詞,李清照是我國文學史上傑出的女詞人,婉約派的傑出代表。她感情細膩,刻畫入微,擅長以“花”入詩,一生與“花”結下了不解之緣,“花”意象也成為她詩詞中的重要意象,散發著不朽魅力。本文以李清照詩詞中主要研究物件,分析李清照詩詞中“花”的隱喻特點,探究“花“隱喻的語言和文化特徵。

  一、“花”與隱喻

  1.1 “花”的隱喻認知

  各民族相近的進化過程,奮鬥歷程以及相似的認知物件,促使人們對相同的事物有相似的認知。以“花”為例,即使存在於植物生命的一段時間,“花”仍然是植物留下的最深刻印記,內涵豐富。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花”有十九個語義項:種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可供觀賞的植物;形狀像花朵的'東西;煙花的一種;花紋;用花或花紋裝飾的;顏色或種類錯雜的;(眼睛)模糊迷亂;衣服磨損或要破沒破的樣子;用來迷惑人的,不真實或不真誠的;事業的精華;年輕漂亮的女子;指風塵女子或跟風塵女子有關的;指棉花;指某些小的顆粒、塊、滴等;指某些幼小動物;作戰時受的外傷;人的姓。詞典還收錄了眾多詞條,透過分析這些詞條可以發現:花與人,物或情感有著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絡。

  “花”在隱喻形式上主要有形象隱喻和聯想隱喻;形象隱喻是將“花”的外貌,狀態的感知透射到一切與“花”相似的事物上,如:煙花,棉花,甚至還有一些傷病。聯想隱喻以“花”所帶來的情感體驗為基礎,透射到相似抽象事物上。

  1.2 “花類”的隱喻與認知

  人們不僅喜歡“花”這個上義詞,而且也賦予其下義詞如梅,菊,蓮,蘭等豐富的內涵。

  梅,格調高雅,凌寒而開,歷代為文人墨客所追捧,乃是百花之首。詠梅詩歌中,或詠其一支獨勝,或詠其神形俱佳,或詠其秀雅凝重。梅花具有不懼寒冷,獨立早春,俊逸清朗的高貴品格。詩人,詞人常以梅花自比,彰顯自己的人生追求。菊,凌霜綻放,碩大清香,品貌獨特,乃花中四君子之一。暮秋時節,百花零落,唯菊一枝獨秀,冷傲高潔。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文人墨客將“菊”的形象與人的感情形成對映,表達出其孤高與傲俗。蓮,亦稱:荷,芙蓉,藕花,靈草等,產自池塘,花盛於夏,出淤泥而花不染。中國自古鐘愛蓮花,在宗教和文化傳說中,我們總是能尋覓到它的蹤跡,在宗教文化中更是賦予它豐富的內涵,如:觀音菩薩與蓮花坐檯。在文人墨客的眼中,蓮與他們乃同病相憐,惺惺相惜,蓮的生長環境可對映到他們的生活環境中,冰清玉潔,卓爾不群的蓮花也是文人精神世界的映照。蘭,即:蘭草,清香濃郁,悠遠綿長,乃花中四君子之一。古有詩云:“梓為百木之王,牡丹為百花之王,葵為百蔬之長,松為百木之長,桂為百藥之章,而蘭則為百草之長。”蘭,香氣雅而純,獨立於山谷之中,乃山中之“幽香”。它有君子之風,飄逸瀟灑,姿態高雅,無意與百花爭豔鬥芳,文人以“蘭”隱喻自己的品格。

  二、李清照筆下的“花”與“花類”隱喻解讀

  2.1李清照詩詞中“花”的隱喻探究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婉約詞派代表,語言委婉,感情飽滿,是宋詞中熠熠奪目的存在。在她構建的為數不多的意象體系中,“花”意象體系佔據重要位置。生動的語言,細膩的筆調,她在詩篇中傾注自己一腔感情,為我們描繪一幅“百花圖”,我們眼前浮現出“誤入藕花深處”的青春少女,“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相思美婦,以及“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的老年之殤。詞人勾勒出“花”的容顏,神情,氣質,並將其對映到“人物”上:人的外貌,悲歡離合,相思愁苦,憂喜遷移,反之亦然。李清照筆下的“花”是美的,是自然界的精靈,同時也是她一生悽苦悲涼的象徵,是她情感的寄託。

  1)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點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上闕買花。詞人從賣花擔上買來嬌豔欲滴的鮮花,她手執鮮花,深情欣賞。“買得一枝春欲放”,“春”、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借指花兒。“淚點輕勻”寫出了新折花兒的容態,它點點淚痕,憂愁滿面。“淚”字,一般寫人,描繪人的狀態。詞人卻以“淚”寫花,可見“人”為源域,而“花”為目標域。“人”的特徵透過詞人的心靈對映到花上,而又激起“人”的同情。“猶帶彤霞曉露痕”,紅色朝霞,晶瑩露珠,落在花上,使得花兒色彩美豔,晶瑩剔透,透露了詞人愛花之情。

  下闋為戴花。“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上闋以花喻人,下闋則以人比花,詞人新婚燕爾,買花賞玩,花兒的美讓她對自己的美麗產生了疑惑。“奴面”與“花面”照應,將個人的容貌美麗對映到花兒上。全篇透過買花、賞花、戴花、比花,生動地表現了年輕詞人天真、愛美的心情和好勝的脾性。

  2)蝶戀花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裡插花花莫笑,可憐人似春將老。

  這是詞人南渡後,歷經國恨家仇後的憂鬱之作。上闋“永夜懨懨歡意少”開門見山,奠定了全詞沉鬱蒼涼的基調,長夜漫漫,詞人心情不佳,輾轉反側。“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詞人一生鍾愛花,但此時她卻無意賞花,看到花兒,以往美好的青春記憶便會在眼前浮現。詞人是不忍回憶過去,不願看花,“花”象徵著詞人曾經快樂的生活。“醉裡插花花莫笑,可憐人似春將老”,“笑”字,一般是人開心時的心情傳達,詞人以人寫花,將花進行擬人化的處理,賦予“花”人的感情,寫出了深深的感傷之情。

  2.2 李清照詩詞中“花類”的隱喻分析

  李清詩詞中,“花”意象眾多,如:梅花,菊花,海棠,荷花,桂花,丁香等。這些不同的“花”傾訴著她的心聲,代表著她的人生態度和人生追求,也訴說著她不平凡的人生經歷。

  1)梅花。梅花是詞人“花”意象系統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花,其詞中出現梅花意象的多達十幾首,約佔全部作品的十分之三。詞人在梅花中寄寓她的歡笑愁緒,營造一幅意境高遠的梅花禮讚。而且不同時期,詞人對梅花的感受也不盡相同。青春時期,她的活力,對生活的熱愛,透過“青梅”展現在世人面前;已婚的她,沉浸在愛情之中,“一枝春欲放”勾勒了她的嫵媚多情。而隨著北宋的滅亡,丈夫的離世,她眼中的“梅”成為了淒涼悲苦的寫照。梅,這一詩歌意象,實則成為了詞人的化身,是詞人抒懷達意的工具,是“人”這一始源域的最佳目標域。然後,無論生活幾經輾轉,有多少坎坷,詞人都如梅花般獨立於世,孤傲堅韌。如:

  《漁家傲》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這是一首格調輕快的詠梅詞。梅花,獨自綻放於寒雪之中,素豔嬌美,正是才華橫溢豆蔻年華的詞人。梅花不懼寒雪、獨立堅強的個性,是詞人美好人格的隱喻所在。詞中不具體刻畫梅花的形態,而是重點勾勒梅花的品格,這是詞人不重外在,而看重內心的體現。“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將梅花不畏霜雪、點綴瓊枝、預告春天品性傳了出來。“此花不與群花比”更是詞人獨立不凡、卓然超群人格寫照。

  2)海棠。海棠,花姿瀟灑,花開似錦,素有“花中神仙”、“花貴妃”之稱,象徵著美麗,快樂,代表著妙齡女子。而詞人眼中,海棠多處於風雨飄搖時期,寓意匆匆易逝的青春時光。如: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詞人因醉酒沉睡,醒來時卻最關注海棠命運, 是否“依舊”。從認知隱喻的角度解讀,海棠就是詞人,是詞人的容顏,海棠落花,春將盡,其實是詞人在訴說容顏易老,青春流逝,應惜春惜花惜人。

  3)菊花。菊花是我國古典文化作品中的常用意象,同眾多文人墨客一樣,李清照也獨愛以菊如詩。但不同於陶淵明的隱逸之菊,周敦頤的雅潔之菊,在李清照的詞中,菊花不僅是隱逸高潔的君子,她還賦予菊女性的特質,纖細,清瘦,柔美,憔悴,悽苦,在一首首菊花詞裡中,詞人依然分不清何為菊,何為己,菊花和詞人相互對映,彼此交融。在人生的風風雨雨中,詞人低訴著“人比黃花瘦”的相思,“滿地黃花堆積”的淒涼。如: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之後具有轉折性的作品。金兵南侵,俘虜了北宋皇帝,北宋滅亡,詞人經歷了亡國之痛,而不久之後,她的丈夫因病離世,詞人不得不飽嘗流離顛沛之苦。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她和著血淚寫下了千古絕唱的《聲聲慢》。菊花盛開在秋意正濃時,本就含著肅殺之氣。詞人曾也是愛菊之人,但此時也只能無意摘花,任由它枯萎凋落,這裡菊花堆積,照應著詞人憔悴,襯托她心內的悲苦。

  結語:

  李清照是我國著名的婉約派詞人,她在自己的詩詞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花”與“花類”意象,這些意象又不僅僅侷限於本身,它們襯托出詞人的人生追求和價值取向。從認知隱喻角度解讀其詩詞,有助於深層次挖掘詞人的內心世界,瞭解這麼偉大的女詞人的精神世界,為詩詞翻譯研究做出貢獻,為宋詞在認知領域的研究提供一種可靠參考和借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