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詩詞中愁的意象

李清照詩詞中愁的意象

  愁本身是抽象的,是人們內心的一種抽象的感情。要把它很好地表現出來必借有形之物予以名狀。

  李清照的詞,最使她揚名千秋的就是她的《漱玉詞》,《漱玉詞》 現存四十九首,其中絕大部分為抒情詞,而書寫愁苦情懷的佔百分之八十,在作品中直接用到“愁”字的就有十五處之多,其他諸如“淚”、“怨”等字在她的詞中更是屢見不鮮。所以,易安詞始終流露出一種濃郁的感傷情調 。而這一哀愁的情緒由作者李清照借有形有色之物表現了出來,使詞中的愁變得可感可觸。李詞中常用的意象有花、酒、淚、雁等。雖然意象不同,表現手法各異,但都表現出詞人內心深處的萬般愁情。

  一、用花表現愁

  李清照性情純淨,熱愛大自然,尤其喜好花類。對花的欣賞、關注,曾是她少女生話的重要內容;花,也曾牽動著她的少婦情腸,寄託著她的深情相思;詠花,更是她晚年孤苦無助,滿是創傷生活的心靈外化。花之所以被採集詞人筆下而寓象徵意義,是因為她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的結果,她將“花”作為抒情的憑藉,一種意象的物象,賦予其人的情感來表情達意。因為它們必然隨著時間的消磨,季節的更替,大自然的風吹雨打而枯萎、而凋謝。唯其如此,美好純潔的價值才顯得更加美好,由此引起敏感的詞人無限感慨,隨即產生了一番惋惜,萬般呵護之情感。清照筆下的“花”意象,大都表達的是惜春惜時的傷感情緒。早年閨閣詞《如夢令》曰:“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醉意濃睡之中,詞人的潛意識卻處在關注著風雨中的海棠花,想到經過一夜的急風疏雨的吹打,海棠葉兒茂盛了,花兒稀少了,凋謝了。“綠肥紅瘦”蘊集了她對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開的無限惋惜之情,從中亦不難體味到一個花季少女為這些美好事物的消逝而感傷不已的心情。無論是她作於中年的《醉花陰》詞中所云:“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還是晚年的《聲聲慢》所云:“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都讓我們在悽愴的`哀傷之聲中品位出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

  二、借酒消愁

  在中國古詩詞中,人們最熟悉的莫過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等關於酒的名言佳句。但我卻認為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借酒抒情是她試圖解除痛苦的一種方式。“我們讀《漱玉詞》時,可以發現作者的情感中總有個“愁”。精神生活上的一種痛苦感,表現在易安詞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是悲傷、憂鬱、孤獨。[1]

  如“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這首詞是詞人在落日的黃昏後,因為思念別離的丈夫,把自己主觀的“愁”與“難熬”分別揉進了客觀的空間景物與時間,巧妙地再現了自己的孤獨寂寞,傳達出對愛人的深切思念。又如“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詞人試圖用酒來麻痺自己的心靈和情感,還是無法敵得住晚上驟然襲來的寒風的這折磨,反而使身心均感到苦楚。

  三、風雨喻愁

  自然界的景物隨處可見,然而一陣清風卻常常會吹起詞人情感的漣漪;一陣急雨更會攪亂詞人心中的愁緒,使人坐臥不安。無怪乎陸機《文賦》道:“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自然界的花開花落、時序更迭,都會引起生命的律動。雨絲、情思,本是不相干的事物,但文學作品中的景物描寫,往往不拘泥於客觀的現實,而是訴諸人的主觀感受。雨絲和情思、愁思在形狀上有相似之處,即詞人想要借迷濛霏微的雨絲,表現情思、愁絲之纖細、深永、輕柔,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梧桐葉闊,細雨敲打,顯得雨意更濃,愈發增加愁苦情調。點點細雨滴在梧桐樹上,這種愁苦又有誰去理解?正如她的離愁連綿不盡。

  四、用雁來表達思念之愁

  李清照詞中的“雁”字也是一個出現頻率較高的字。一提到雁,人們很容易想到大雁傳書,除此之外,在李清照詞中,它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如我們較為熟悉的句子:“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大雁是候鳥,春來北飛,秋來南飛,秋天正是“雁字回時”,在這裡,給我們點出了涼秋,使詞人萌發出一種悲秋的思緒,同時在這還寄託著渴望收到丈夫來信的心情。又如:“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聲聲慢》)這裡的大雁鳴叫著向南飛去,詞人卻回不了家,她看到雁的南歸心理格外傷心,除了思夫思鄉情感之外,還因為丈夫已逝,北宋已亡的因素。詞人只能在思念與孤獨中度過自己的餘生。

  當然李清照詞中抒寫“愁”的意象還很多,這些意象既富有詩意,又富有形象性,常給讀者以豐富的想象,給讀者提供一個很廣闊的想象空間,也正是這些意象的組合運用,使得李清照的詞增強了情感力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