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古典詩詞之美

淺談古典詩詞之美

  在詩詞中,為了適應聲律的要求,在不損害原意的原則下,詩人們可以對語序作適當的變換。

  詩是最美的語言,詩是迷醉心懷的智慧,它是從一個傷口或是一個笑口湧出來的一首歌曲。這句話應用在我們的古典詩詞上,是再恰當不夠了。古典詩詞,寥寥數字,卻是四兩撥千斤,字字千錘百煉,就這麼幾個字或勾勒出恢宏或清雅的畫卷,或激盪或幽咽的音樂。其內涵的美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淺談古典詩詞之美,歡迎閱讀與收藏。

  淺談古典詩詞之美 篇1

  我們讀古典詩詞,不是真的在讀,而是用心在體悟,體悟那份空靈、曼妙、共鳴,沉浸在作者所描繪的意境之中,讓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呼吸著詩中世界的氣息,讓每一次感受都有新的發現,新的不同,新的美妙和其中暗藏著玄機和活力。古典詩詞的精煉留下了讓人巨大的想象空間,讀者能夠將自身化為微小的塵霧,瞬間瀰漫於整個詩的空間。那巨大的空間可以讓讀者,如絲如夢,如幻如仙,其多種意境,多種揣測,多種解釋,多種理解,滲透全身。其詩句可以是青山綠水,可以是大漠落日,可以是古寺寒鍾,可以是隱逸暗香,可以是高山流水,也可以是海枯石爛……她就是古典詩詞。

  古典詩詞具有寬廣的想象視野和表達空間,其穿越性,是超出時空的。詩歌是語言的藝術,這一點是不爭的事實。古典詩詞以音樂性質的美感,以韻律、語感、節奏為主流,營造一種朦朧的夢境,朦朧的山水情懷,朦朧的人生詠歎,她既可以是氣勢磅礴,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闊大胸懷,也可以是花前月下的浪漫的兒女情長。

  古典詩詞的音樂之美,在於她的押韻,古典詩詞的主體,是使用中古音系統進行創作的,這個系統的標準叫“平水韻”,是因為一個平水縣人編的字典而得名的。近體詩(即絕句和律詩)是隻能押平聲韻的。更重要的是古典詩詞,是押尾韻的,即:詩句的最後一個字押韻。

  她是漢語詩歌的一個特色。古典詩詞的押韻有它深厚的蘊涵和獨特的魅力。

  我們的漢語詩又叫做“詩歌”,是因為那些詩本來都是可以歌吟的,現在我們辦古典詩詞詩會,就有許多老同志上臺去吟誦,去歌詠。古典詩詞的押韻,是大有深意的,由於整首詩中,被拖得最長的,就是韻,韻的發音被誇張、慢化、加強,所以韻的發音,會對整首詩的意境產生重大的影響。這就是為什麼古人寫詩重視押韻的原因。

  淺談古典詩詞之美 篇2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筆力遒勁,韻律沉雄,內蘊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壯心不已”表達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自然物象與人文精神彼此涵容,大大增加了詩歌內容的豐富厚重,將感性的物象與抽象的人生思考緊密結合,用比喻的手法,形成了巨大的藝術張力,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無窮的思想啟示意義。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所表現的個性化語言,對讀者來說,往往會感到“陌生”,但卻給人新奇的感受,比非文學語言往往更有情趣,更有吸引力,更易於啟發讀者的思維和想象能力。

  李白的詩句:“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從詩句來看,在實際的生活中沒有這種說法,而且不符合語法規則。而詩人這樣用,是別有匠心的,她使語言產生了“陌生化”效果。雖然在意義上,顯得有些不可理喻,但讀者也能理解,並能感受到這種“陌生”所蘊含的審美趣味。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這具有深刻的哲學意蘊。我們不能簡單機械地把語言當成思想的媒介、工具、載體甚至“外衣”,其實不然,語言就是思想本身,離開了語言就沒有了一切。拋開語言而奢談審美價值和思想意義,就會陷入形而上學的虛幻圈套之中。當代西方語言哲學認為,語言就是一切,甚至具有本體論的意義;一切都在語言之中,文字之外一無所有。因此,所謂詩歌,乃語言運作而產生的“言語”而已。古典詩詞帶著自古而來的感覺經驗,每個作者和讀者,也都在語詞的基本共識層面進行創作和閱讀理解。所謂“意境”、“涵蘊”都不是脫離和超越具體語詞的抽象之物。詩詞高手都是運用語言的高手。詩是——人類語言美中之純美的存在。是宇宙萬物間美的總和。

  淺談古典詩詞之美 篇3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過:“隱者也,文外之重旨也。隱以複意為工。”“複意”就是指文學的`多義性。古典詩詞即“由於詩人的提煉、加工,中國古典詩歌的語言在本義之外,還帶有使之詩化的種種情感和韻律。”

  《古詩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中:“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詩中的“相去日已遠”中的“遠”,既指“空間”上的長,也指“時間”長。正是這個詞語的多義,不但營造出一個豐富多彩的審美想象空間,引發讀者感受,激發讀者情感,產生應有的情感共鳴,詩人正是在一個充滿音樂情趣的宇宙,時空合一,達到藝術的最高境界。在自然與生活的互溶過程中,把對生活的感受詩意化、情感化、審美化,從而使詩歌藝術意境達到巔峰。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首是採用民歌體裁寫作的絕句,運用了民歌中常見的修辭手法——諧音雙關。一場太陽雨後,楊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綠,江水高漲,平如鏡面。突然從江上傳來一陣歌聲,岸邊的姑娘聽出是自己喜歡的小夥子所唱。好久沒有他的音訊,以為他已忘記了自己,聽到歌聲,才知道他就像夏日晴雨不定的天氣,以為沒情,原來卻是有情的。這裡的“晴”是“情”的雙關語,由上面的“東邊日出西邊雨”引出,寫出姑娘的心理活動。詩人只用七個字就把姑娘微妙的心理變化寫出了出來,讓我們彷彿看到她怦然心動由怨轉喜的表情,顯示出了高超的藝術功力。

  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中“碧玉”表現出多義性。一是實寫,用“碧玉”比喻鮮嫩清脆,彷彿帶有玉石般光澤的柳葉。二是虛寫,把柳葉的細柔與人相聯絡,透過想象,把柳樹的婀娜多姿,脈脈含情小家碧玉聯絡起來,賦予情感意蘊。

  中國古典詩詞,正是做到虛寫與實寫得統一結合,提高了詩歌的意境,增強了詩歌的審美效果,從而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藝術境界。

  總之,古典詩詞之美,之豐富想象,之巨大藝術張力,之表達視野空間的寬度與廣度,是為千古一絕,萬世為表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