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曹操的詩詞

三國演義曹操的詩詞

  曹操是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也是三國演義的重要人物,他又作過哪些好詩好詞呢?

  步出夏門行·觀滄海

  兩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短歌行

  兩漢: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談讌 一作:談宴)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海 一作:水)

  龜雖壽 / 神龜雖壽

  兩漢: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騰 一作:螣)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蒿里行

  兩漢:曹操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冬十月

  魏晉:曹操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

  天氣肅清,繁霜霏霏。

  鵾雞晨鳴,鴻雁南飛,

  鷙鳥潛藏,熊羆窟棲。

  錢鎛停置,農收積場。

  逆旅整設,以通賈商。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苦寒行

  魏晉:曹操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樑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薤露

  魏晉:曹操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曹操簡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1]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2]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3] 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