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必背古詩詞注意註解

小學必背古詩詞注意註解

  年紀小的時候讀過的東西,多是一知半解,但是把古詩背下來就是一種知識的積累,為以後作鋪墊。

  望廬山瀑布 (唐)李 白

  日 照 香 爐 生 紫 煙,遙 看瀑 布 掛 前 川。

  飛 流 直 下 三 千 尺,疑 是 銀 河 落 九 天。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詩文解釋陽光照耀下的香爐峰紫色的雲煙繚繞,遠看瀑布猶如一條長長的白練,高高懸掛于山川之間。那激越的水柱從峭壁上一瀉千尺,恍惚間好像銀河從雲端墜落。

  【詞語解釋】香爐:香爐峰,是廬山西北部一座高峰。紫煙:雲煙被日照呈紫色。

  【詩文賞析】三千飛流,九天直落。具有如此雄渾的氣魄與不受限制的想像力,古今恐怕只有詩仙李白一人。這首詩中,有三個字用得十分精妙: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把山間煙雲冉冉升起的景象表現出來:一個“掛”字描繪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一個“落”字點出了瀑布傾瀉的磅礴的氣勢。透過這三個字的融會貫穿,彷彿廬山瀑布就在眼前。「入乎其內,發乎其外。想落天外,形神兼備。」這是古人對此詩的評價,在眾多的望瀑詩中此詩可謂佳品。

  贈汪倫 (唐)李 白

  李 白 乘 舟 將 欲 行,忽 聞 岸 上 踏 歌 聲。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不 及 汪 倫 送 我 情。

  [註釋.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這首詩就是贈給他的。2.踏歌: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涇縣西南。

  [簡析]李白遊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於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將欲”與“忽聞”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驚喜的情態。“將欲”,正是小舟待發之時;“忽聞”,說明出於意料之外。也許汪倫昨晚已設家宴餞別,說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現在他不僅來了,還帶了一群村民一起來送行,怎麼不叫詩人激動萬分!用什麼語言來表達?桃花潭就在附近,於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自己的情深作對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絡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麼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倫,一村人耳,何親於白?既釀酒以候之,復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太白於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絕千古。”這一評論是恰當的。

  作者 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後人有深遠的影響。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 白

  故 人 西 辭 黃 鶴 樓,煙花三 月 下 揚 州。

  孤 帆 遠 影 碧 空 盡,唯 見 長 江 天 際 流。

  [註釋]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遊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遊”,足跡幾乎遍及整個中國,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歷來傳頌的名篇,這首詩是李白出蜀壯遊期間的作品,寫詩人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詩的起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緊扣題旨,點明送行的地點及自己與被送者的關係。

  “故人”一詞說明了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詩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昇天之處。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帶有詩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煙花三月下揚州”,緊承首句,寫送行的時令與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揚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爭豔的季節。詩人用“煙花”修飾“三月”,不僅傳神地寫出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的陽春特色,也使人聯想到處在開元盛世的揚州,那花團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當。李白對友人的這次旅遊自然十分欣羨。“煙花三月下揚州”這清麗明快的詩句,正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快與嚮往。但李白又是富於感情的詩人,當友人揚帆遠去的時候,惜別之情油然而生。

  從《李太白集》裡,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間有著不少贈答詩。在《贈孟浩然》中,李白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可見李白對孟浩然是多麼敬佩,兩人的情誼是多麼深厚。詩的第三、四句正是寫李白送別詩友時的惜別深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表面看來這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著詩人鮮明的形象。“孤帆”絕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隻帆船,而是寫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隻帆船上。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後終於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託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了多麼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託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餘味無窮。另外在詩歌的用韻上,詩人也頗具匠心地選擇了“樓”“州”“流”三個聲調悠揚的韻腳,吟誦起來餘音嫋嫋。這與孤帆遠去、江流天際的景象以及詩人目送神馳、情意綿綿的神態十分吻合。再加上語言清麗自然,意境雄渾開闊,這首詩真是令人越讀越愛,百讀不厭,無怪乎千古傳頌。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品評李太白七絕的藝術特色時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絕在詩壇上的確是獨步了。第一句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由黃鶴樓出發到揚州去.第二句的意思是:我速(SU)立江邊,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遠,漸漸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見,浩浩蕩蕩的江水流向天際.

  早發白帝城 (唐)李 白

  朝 辭 白 帝 彩 雲 間,千 裡 江 陵 一 日 還。

  兩 岸 猿 聲 啼 不 住,輕 舟 已 過 萬 重 山。

  [註釋] 1.白帝:四川省奉節縣東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處長江上游。2.江陵:湖北省江陵縣,處長江中游。3.啼:叫。

  【韻譯】: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評析】: 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全詩鋒稜挺拔,一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江 南 (漢樂府)

  江 南 可 採 蓮,

  蓮 葉 何 田 田!

  魚 戲 蓮 葉 間。

  魚 戲 蓮 葉 東,

  魚 戲 蓮 葉 西,

  魚 戲 蓮 葉 南,

  魚 戲 蓮 葉 北。

  譯文:江南又到了可以採蓮的季節了,葉子浮出水面緊密相連。魚兒在蓮葉間嬉戲,魚兒在蓮葉東面嬉戲,魚兒在蓮葉西面嬉戲,魚兒在蓮葉南面嬉戲,魚兒在蓮葉北面嬉戲。本篇是一首與勞動相結合的情歌。

  詩歌採用民間情歌常用的比興、雙關手法,以“蓮”諧“憐”,象徵愛情,以魚兒戲水於蓮葉問來暗喻青年男女在勞動中相互愛戀的歡樂情景。格調清新健康。詩歌的開頭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動的江南景緻。後四句以東、西、南、北並列,方位的變化以魚兒的遊動為依據,顯得活潑、自然、有趣。句式復沓而略有變化,是《詩經》的傳統手法,用在這裡,更令人聯想到採蓮人在湖中泛舟來往、歌聲相和相應的情景。詩中沒有一字直接寫人,但是透過對蓮葉和魚兒的描繪,卻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氣,領略到採蓮人內心的歡樂。

  敕勒歌(北朝樂府)

  敕 勒 川,

  陰 山 下,

  天 似 穹 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