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拜年詩詞

春節的拜年詩詞

  過年總應該是喜慶的:寫春聯,貼年畫,吃年夜飯,守歲圍爐,穿戴一新,出門拜年,笑語盈盈,互道祝福。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甚至帝王將相,每到此時,總是詩興大發,賦詩言志,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下面是關於春節的拜年詩詞,歡迎閱讀!

  春節的'拜年詩詞1

  《拜年》

  (明)文徵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賣痴呆詞》

  (唐)范成大

  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

  小兒呼叫走長街,雲有痴呆召人賣。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蕭疏白髮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幹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春節看花市》

  林伯渠

  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

  束立盆栽成列隊,草株木本鬥芬芳。

  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

  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守歲詩

  [宋] 蘇軾

  欲知垂歲盡,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

  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兒童強不食,相守應歡譁。

  晨雞旦勿鳴,更鼓畏添過。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除夜有懷

  [唐] 崔塗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

  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春節的拜年詩詞2

  屠蘇酒

  瞿佑

  紫俯仙人授寶方, 新正先許少年嘗。

  八神奉命調金鼎, 一氣回春滿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 春風曉入九霞觴。

  便將鳳歷從頭數, 日日持杯訪醉鄉。

  解釋:元日講喝屠蘇酒。這首詩告訴我們,酒是仙人的藥方調製的,事前用紅色囊袋裝好,浸泡在井下。元日這天清晨傾於杯中,由年最少者先開口品嚐,然後按年齡遞增依次喝下去。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解釋:這首詩說,宋代人的春節一定要喝屠蘇酒,因為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二要及時在門兩旁貼上新桃符,以驅鬼辟邪。可見過年的意義在於對新的一年寄於美好的希望。

  除夜·旅館寒燈獨不眠

  作者: 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解釋:詩人客居他鄉,油然而生孤寂的思鄉之情,但詩人撇開自己,從對方入手,想象故鄉親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這種反客為主的寫法,即為反襯手法。

  新年作

  作者: 劉長卿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解釋:詩人曾被貶南巴尉,身處異鄉,卻逢新年,傷感之情,油然而生。首聯寫情,新歲懷鄉;頷聯寫景寓情,感嘆春歸我先;頸聯即景生情,身處孤境悲愁;末聯借賈誼自況,抒發貶謫悲憤。全詩抒情多於寫景,無限離愁,躍然紙上。

  玉樓春·己卯歲元日

  作者: 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酴酥沈凍酒。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醉鄉深處少相知,祗與東君偏故舊。

  解釋:蓮花滴水送走了舊的一年。在井懸凍酒,曉寒侵人之時,柳枝的苗條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氣息。雖有佳人歌女勸酒佐興,可詞人卻為早春的物候所驚,猶如見到了久別重逢的故舊。構思新穎,饒有情致。

  春節的拜年詩詞3

  1、《除夜》 唐·來鵠事關休慼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

  2、《除夕》 明·文徵明人家除夕正忙時,我自挑燈揀舊詩。莫笑書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詞。

  3、《除夕》 清·趙翼燭影搖紅焰尚明,寒深知己積瓊英。老夫冒冷披衣起,要聽雄雞第一聲。

  4、《除夕》 宋·梅堯臣莫嫌寒漏盡,春色應來早。風開玉砌梅,燻歇金爐草。稚齒喜成人,白頭嗟更老。年華日夜催,清鏡寧長好。

  5、《除夜》 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6、《除夜》 唐·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火銷燈盡天明後,便是平頭六十人。

  7、《除夜》 唐·白居易薄晚支頤坐,中宵枕臂眠。一從身去國,再見日周天。老度江南歲,春拋渭北田。潯陽來早晚,明日是三年。

  8、《除夜》 唐·白居易歲暮紛多思,天涯渺未歸。老添新甲子,病減舊容輝。鄉國仍留念,功名已息機。明朝四十九,應轉悟前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