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夫妻感情深厚的詩詞

形容夫妻感情深厚的詩詞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詩詞很是熟悉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形容夫妻感情深厚的詩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同聲自相應,同心自相知。

  2、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3、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4、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

  5、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6、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7、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8、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9、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10、執子之手,與子共著。執子之手,與子同眠。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執子之手,夫復何求?

  11、同聲若鼓瑟,合韻似鳴琴。

  12、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

  13、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14、嗟餘隻影系人間,如何同生不同死?

  15、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16、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17、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18、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19、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20、夫婦有恩矣,不誠則離。

  21、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高啟《清明呈館中諸公》

  22、鎮日思歸歸未得,孤負殷勤杜宇。——王瀾《念奴嬌·避地溢江書於新亭》

  23、君當做磐石,妾當做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孔雀東南飛》

  24、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擊鼓》

  25、最關情,折盡梅花,難寄相思。——周密《高陽臺·送陳君衡被召》

  26、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魚玄機《江陵愁望有寄》

  27、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柳永《定風波·自春來》

  28、素娥未隔三秋夢,贏得今宵又倚闌。——吳文英《思佳客·閏中秋》

  29、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古詩十九首》

  30、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詩經周南關雎》

  31、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32、有美一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鳳求凰》

  33、醉後莫思家,借取師師宿。——晏幾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34、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在其板屋,亂我心曲。——《秦風·小戎》

  35、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臺豈夢思。——杜甫《詠懷古蹟五首·其二》

  36、鴛鴦俱是白頭時,江南渭北三千里。——賀鑄《惜餘春·急雨收春》

  37、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佚名《詩經·擊鼓》

  38、此後錦書休寄,畫樓雲雨無憑。——晏幾道《清平樂·留人不住》

  39、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40、楊枝飄泊,桃根嬌小,獨自個思量。——項鴻祚《太常引·客中聞歌》

  41、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42、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鷓鴣天》

  43、光景不勝閨閣恨,行行坐坐黛眉攢。——閻選《八拍蠻·雲鎖嫩黃煙柳細》

  44、後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逐舟行。——劉過《柳梢青·送盧梅坡》

  45、空勞纖手,解佩贈情人。——牛希濟《臨江仙·柳帶搖風漢水濱》

  46、露侵宿酒,疏簾淡月,照人無寐。——張輯《疏簾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47、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蘇軾《行香子》

  48、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唐溫如《題龍陽縣青草湖》

  49、可能無意傳雙蝶,盡付芳心與蜜房。——宋祁《落花》

  50、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徐幹的《室思》

  51、明月照相思,也得姮娥念我痴。——高鶚《南鄉子·戊申秋雋喜晤故人》

  52、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晏幾道《鷓鴣天三首其一》

  53、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國風·秦風·蒹葭》

  54、想得玉人情,也合思量我。——孫光憲《生查子·窗雨阻佳期》

  55、但怪得、當年夢緣能短。——吳文英《三姝媚·過都城舊居有感》

  56、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57、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曹雪芹《紅樓夢引子》

  58、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張籍《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59、誰賦才情,畫成幽思,寫入新詩。——楊無咎《柳梢青·茅舍疏籬》

  60、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