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詩詞《短歌行》鑑賞

曹操的詩詞《短歌行》鑑賞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後仍按古式創作的詩。那麼都有哪些型別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曹操的詩詞《短歌行》鑑賞,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短歌行

  作者: 曹操

  短歌行·對酒當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譯文

  面對美酒應該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注:“對酒當歌”一句,很多學者認為“對”和“當”是對稱同意,兩個字的意思是一樣的,此句應譯為:面對著美酒與樂歌。呈現的是曹操與眾臣齊集廳堂,一邊飲酒,一邊欣賞歌舞表演的情景。)

  好比早晨的露水,苦於過去的日子太多了!(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愁長久難以散去。(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喝酒方可解脫。(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有才識的人啊,是我深深的牽掛。(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只因為你的緣故啊,讓我思念到如今。(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沈同沉)

  麋鹿找到了艾蒿,就會相呼相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要是有了嘉賓,一定要鼓瑟吹笙。(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那皎潔的月亮呦,何時可以摘取呢?(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掇:摘取。)

  因此而憂心啊,一直不曾斷絕。(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來吧朋友!越過那田間小道,別管他阡陌縱橫。有勞你枉駕前來,讓我們永遠相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歡飲暢談,重溫那往日的恩情。(契闊談讌,心念舊恩。“讌”同“宴”)

  月光如此明亮,星光也顯得暗淡了,一群烏鴉向南飛去。(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飛了三週,卻找不到它們的棲身之所,(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會滿足自己的雄偉,海再深也不自滿。(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若如周公那樣禮待賢才,天下人心皆歸向於我也。(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主題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於《相和歌辭·平調曲》。這就是說它本來是一個樂曲的名稱。最初的古辭已經失傳。樂府裡收集的同名詩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這首。這種樂曲怎麼唱法,現在當然是不知道了。但樂府《相和歌·平調曲》中除了《短歌行》還有《長歌行》,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引證古詩“長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和晉代傅玄《豔歌行》“咄來長歌續短歌”等句,認為“長歌”、“短歌”是指“歌聲有長短”。我們現在也就只能根據這一點點材料來理解《短歌行》的音樂特點。《短歌行》這個樂曲,原來當然也有相應的歌辭,就是“樂府古辭”,但這古辭已經失傳了。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擬樂府《短歌行》。所謂“擬樂府”就是運用樂府舊曲來補作新詞,曹操傳世的《短歌行》共有兩首,這裡要介紹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後釋出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賞析

  《短歌行》原來有“六解”(即六個樂段),我們現在按照詩意分為四節來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在這八句中,作者強調他非常發愁,愁得不得了。那麼愁的是什麼呢?原來他是苦於得不到眾多的“賢才”來同他合作,一道抓緊時間建功立業。試想連曹操這樣位高權重的人居然在那裡為“求賢”而發愁,那該有多大的宣傳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賢才”的話,看了這些話就不能不大受感動和鼓舞。他們正苦於找不到出路呢,沒有想到曹操卻在那裡渴求人才,於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為有才的許許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躍躍欲試,向他“歸心”了。“對酒當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裡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地感染廣大“賢才”,提醒他們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於消失,歲月流逝已經很多,應該趕緊拿定主意,到我這裡來施展抱負。所以一經分析便不難看出,詩中濃郁的抒情氣氛包含了相當強烈的政治目的。這樣積極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調子來發端,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說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為透過這樣的調子更能開啟處於下層、多歷艱難、又急於尋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說用意和遣詞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這八句詩中,主要的情感特徵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裡就用他的名字來作酒的代稱)。“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為什麼而“愁”。由於自私、頹廢、甚至反動的緣故而愁,那麼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目的而愁,那就成為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在這裡所表達的愁緒就是屬於後者,應該得到恰當的歷史評價。清人陳沆在《詩比興箋》中說:“此詩即漢高祖《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幾何’發端,蓋傳所謂古之王者知壽命之不長,故並建聖哲,以貽後嗣。”這可以說基本上懂得了曹操發愁的含意;不過所謂“並建聖哲,以貽後嗣”還未免說得迂遠。曹操當時考慮的是要在他自己這一生中結束戰亂,統一全中國。與漢高祖唱《大風歌》是既有相通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這八句情味更加纏綿深長了。“青青”二句原來是《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迴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麼不主動給我音信?)曹操在這裡引用這首詩,而且還說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誦它,這實在是太巧妙了。他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由於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為什麼不主動來投奔我呢?”由這一層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實在是太周到了,的確具有感人的力量。而這感人力量正體現了文藝創作的政治性與藝術性的結合。他這種深細婉轉的用心,在《求賢令》之類的檔案中當然無法盡情表達;而《短歌行》作為一首詩,就能抒發政治檔案所不能抒發的感情,起到政治檔案所不能起的作用。緊接著他又引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裡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併合作的。這八句仍然沒有明確地說出“求才”二字,因為曹操所寫的是詩,所以用了典故來作比喻,這就是“婉而多諷”的表現方法。同時,“但為君故”這個“君”字,在曹操的詩中也具有典型意義。本來在《詩經》中,這“君”只是指一個具體的人;而在這裡則具有了廣泛的意義:在當時凡是讀到曹操此詩的“賢士”,都可以自認為他就是曹操為之沈吟《子衿》一詩的思念物件。正因為這樣,此詩流傳開去,才會起到巨大的社會作用。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

  這八句是對以上十六句的強調和照應。以上十六句主要講了兩個意思,即為求賢而愁,又表示要待賢以禮。倘若借用音樂來作比,這可以說是全詩中的兩個“主題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這兩個“主題旋律”的復現和變奏。前四句又在講憂愁,是照應第一個八句;後四句講“賢才”到來,是照應第二個八句。表面看來,意思上是與前十六句重複的,但實際上由於“主題旋律”的復現和變奏,因此使全詩更有抑揚低昂、反覆詠歎之致,加強了抒情的濃度。再從表達詩的文學主題來看,這八句也不是簡單重複,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說“賢才”已經來了不少,我們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並不滿足,我仍在為求賢而發愁,希望有更多的“賢才”到來。天上的明月常在執行,不會停止(“掇”通“輟”,“晉樂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輟”,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課本中“掇”的解釋為:拾取,採取。何時可掇:什麼時候可以摘取呢);同樣,我的求賢之思也是不會斷絕的。說這種話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現,因為曹操不斷在延攬人才,那麼後來者會不會顧慮“人滿為患”呢?所以曹操在這裡進一步表示,他的求賢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樣不會終止,人們也就不必要有什麼顧慮,早來晚來都一樣會受到優待。關於這一點作者在下文還要有更加明確的表示,這裡不過是承上啟下,起到過渡與襯墊的作用。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月明”四句既是準確而形象的寫景筆墨,同時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說:“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無所依託。”這說明他看出了這四句是比喻,但光說“客子”未免空泛;實際上這是指那些猶豫不定的人才,他們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所以曹操以烏鵲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於擇枝而棲,趕緊到自己這一邊來。這四句詩生動刻畫了那些猶豫旁徨者的處境與心情,然而作者不僅絲毫未加指責,反而在濃郁的詩意中透露著對這一些人的關心和同情。這恰恰說明曹操很會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達理的姿態來吸引和爭取人才。而象這樣一種情味,也是充分發揮了詩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後四句畫龍點睛,明明白白地披肝瀝膽,希望人才都來歸我,確切地點明瞭本詩的主題。“周公吐哺”的典故出於《韓詩外傳》,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誇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裡卻是突出地表現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透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了人才越多越好,決不會有“人滿之患”。借用了《管仲·行解》中陳沆說:“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則南馳耳。分奔蜀吳,棲皇未定,若非吐哺折節,何以來之?山不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厭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厭士,故天下歸心。”(亦見《詩比興箋》)這些話是很有助於說明本詩的背景、主題以及最後各句之意的。

  拓展:短歌行翻譯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短歌行》譯文

  白天何其太短暫,百年光陰很快就過去了。

  蒼穹浩渺無際,萬劫之世實在是太長了。

  就連以長壽著名的仙女麻姑,頭髮也白了一半了。

  天公和玉女玩投壺的遊戲,每中一次即大笑,也笑了千億次了。

  我想駕日車攬六龍,轉車東回,掛車於扶桑之上。

  用北斗酌酒漿,每條龍都各勸其一觴酒,讓它們都沉睡不醒,不能再駕日出發。

  富貴榮華非我所願,只願為人們留住光陰,永駐青春。

  《短歌行》註釋

  短歌行:樂府舊題。《樂府詩集》卷三十列入《相和歌辭》,屬《平調曲》。因其聲調短促,故名。多為宴會上唱的樂曲。

  “白日”二句:此用曹操《短歌行》句意:“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百年:一生;終身。

  蒼穹:蒼天。浩茫茫:原作“浩浩茫”,據王本改。

  萬劫:猶萬世,形容時間極長。佛經稱世界從生成到毀滅的過程為一劫。楊齊賢注:“劫,世也。儒謂之世,道謂之塵,佛謂之劫。”太極:這裡指天地未分以前的元氣。

  麻姑:神話中仙女名。

  “天公”二句:傳說天公與玉女在一起玩投壺之戲,投中者則天公大笑。玉女:仙女。

  “吾欲”二句:此化用《楚辭·遠遊》“維六龍於扶桑”句意。六龍:指太陽。神話傳說日神乘車,駕以六龍。扶桑:神話中的樹,在東海中,日出於其上。

  “北斗”句:此化用《楚辭·九歌·東君》“援北斗兮酌酒漿”句意。

  與:一作“為”。駐:留住。顏光:一作“頹光”。逝去的光陰。

  《短歌行》賞析

  《短歌行》是樂府相和歌平調七曲之一。古樂府中有《長歌行》與《短歌行》之分,關於二者的命意,《樂府解題》有兩種說法:一是“言人壽命長短,有定分,不可妄求”;一是“歌聲之長短耳,非言壽命也”。在李白之前,以此題為詩者,多為慨嘆人生短暫,主張及時行樂。李白的這首詩,卻以樂觀浪漫、昂揚奮發的精神,在喟嘆生命短促的同時,表達了對人生的珍惜,對建功立業的渴望。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時間本是個抽象的概念,用“白日”來指代,便成為具體可感的形象了。“短短”兩個疊字,強調它稍縱即逝。由時光的流逝,自然聯想到人生易老,年華難駐。這樣,詩意自然而然地轉到對光陰的珍惜。起首兩句,貌似平平,實則恰到好處。既開門見山點明題意,又為詩意的拓展預留地步,而且格調質補,語勢流走,轉承自然。

  時間永恆,無始無終,漫漫無垠;生命短暫,代謝榮衰,轉瞬即逝。詩人正是抓住了這一強烈的反差,進一步馳騁瑰麗神奇的想象。“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上句從“空間”角度極言天宇浩瀚無垠;下句則從“時間”角度感嘆光陰的永恆漫長。“萬劫太極”,何其久遠!在這漫長的歲月裡,那曾經見過東海三次變為桑田的麻姑仙女,如今也已兩鬢斑白了。這種浪漫的誇張只能出自李白的筆下。據傳為漢代東方朔所作的《神異經》裡有這麼一個故事:東王公常和玉女用箭作投壺遊戲,每次要投一千二百支,若未投中,天便開口大笑,這就是下界所見到的電光。如今這種電閃雷鳴已歷成千上億次了。詩人巧妙地把這兩個故事融入詩篇,將人們帶進奇偉的神仙世界。這裡有蒼茫的穹宇,人世的興替,麻姑仙女蟬鬢染霜,天公玉女嬉戲作樂,倏忽又是雷鳴電閃,風雨將至……,多麼光怪陸離,神奇而詭譎!這些奇異的境界,極其有力地渲染鋪排了“萬劫太極長”的內涵。至此,空間的浩渺、時間的無垠,透過詩人大膽而奇特的想象,表達得淋漓盡致。繼而,詩人筆鋒一轉,拓出另一番意境。

  “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觴。”詩人要攬住為太陽駕車的六條神龍,把太陽所乘之車掛在東方“日出之所”的扶桑樹上,用北斗作酒勺盛滿美酒,請六龍各飲一杯。這樣便會使時光停歇下來,人生似乎便能得以長久。結尾二句道出詩人的意願:“富貴非吾願,為人駐頹光。”自古帝王們,即使秦皇、漢武一代雄主,也無不遣人訪神仙,求長生,無非為了富貴永久。詩人要攬六龍、回朝日,“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絕非為個人富貴。對他人,為的是“老者不死,少者不哭”(李賀《苦晝短》);對詩人自己,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他渴望著有朝一日能“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他要拯物濟世,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像大鵬一樣要“扶搖直上九萬里”,即使暫時受挫,也要“猶能簸卻滄溟水”(《上李邕》)。這也許就是詩人的弦外之音,味外之旨吧。唐司空圖說:“辨於味而後可以言詩”(《與李生論詩書》)。對詩人的意蘊似乎應作如是觀。

  縱觀全詩,詩人在馳騁豐富的想象時,把美麗的神話傳說融入瑰麗奇偉的藝術境界,塑造出瑰奇壯觀,多姿多彩的藝術形象,洋溢著濃郁而熱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文辭如行雲流水,極富表現力,體現了詩人雄奇奔放,清新飄逸的風格。他以吞吐千古,囊括六合的胸襟和氣魄,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象,從思想到藝術都表現出極大的創造性,在繼承借鑑前人的同時作了重大的突破,比如,“北斗酌美酒”就是反用《詩·小雅·大東》“唯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的典故。前人的《短歌行》在慨嘆人生短促時,往往流露出一種及時行樂,縱情聲色的頹廢情緒。同樣的歌題,在李白的筆下,雖也同樣發出“百年苦易滿”的嘆喟,然而,全詩貫穿的卻是樂觀浪漫、昂揚奮發的基調。這是詩人的個性及盛唐時代的精神風貌使然。再如,屈原在《離騷》中唱道:“吾令曦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徜徉”。李白顯然對此是有所借鑑的。但同樣的素材到他手裡,便刻意鋪排為新穎、詭譎的藝術境界、包蘊著更為深廣的內涵。“真正的創造就是藝術想象力的活動。”(黑格爾語)李白的創作實踐證實了這一論斷。正如皮日休對他的評價:“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者”。李白是當之無愧的。

  《短歌行》創作背景

  此詩沿樂府古詩之旨,然加入遊仙之辭。從詩意看,大約作於“奉詔入京”之前。黃錫珪先生《李太白編年詩集目錄》認為此詩寫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