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怨》的詩詞評析及註釋

《閨怨》的詩詞評析及註釋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閨怨》的詩詞評析及註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閨怨》的詩詞評析及註釋1

  《閨怨》

  作者: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註解】:

  1、凝妝:盛妝。

  2、悔教:悔使。

  【韻譯】:

  閨閣中的少婦,從來不知憂愁;

  春來細心打扮,獨自登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新綠,心裡難受;

  呵,悔不該叫夫君去覓取封侯。

  【評析】:

  這是閨怨詩、描寫了上流貴婦賞春時心理的變化。詩的首句,與題意相反,寫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寫她登樓賞春:帶有幼稚無知,成熟稍晚的憨態;三句急轉,寫忽見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樹又綠,夫君未歸,時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寫她的省悟:悔恨當初慫恿“夫婿覓封侯”的過錯。詩無刻意寫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無餘。

  《閨怨》的詩詞評析及註釋2

  【原文】

  閨怨

  作者:唐·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註釋】

  1、閨怨:少婦的幽怨。閨,女子臥室,借指女子。一般指少女或少婦。古人“閨怨”之作,一般是寫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婦的離別相思之情。以此題材寫的詩稱“閨怨詩”。

  2、不知愁: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注:“不曾”一本作“不知”。作“不曾”與凝妝上樓,忽見春光,頓覺孤寂,因而引起懊悔之意,相貫而有力。

  3、凝妝:盛妝,嚴妝。

  4、翠樓:翠樓即青樓,古代顯貴之家樓房多飾青色,這裡因平仄要求用“翠”,且與女主人公的身份、與時令季節相應。

  5、陌頭:路邊。

  6、柳:諧留音,古俗折柳送別。

  7、悔教:後悔讓

  8、覓封侯:覓,尋求。從軍建功封爵。

  【白話譯文】

  閨中少婦未曾有過相思離別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妝飾,登上高樓。忽然看到路邊的楊柳春色,惆悵之情湧上心頭。她後悔當初不該讓丈夫從軍邊塞,建功封侯。

  【創作背景】

  唐代前期國力強盛,從軍遠征,立功邊塞,成為當時人們“覓封侯”的一條重要途徑。“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成為當時許多人的生活理想。

  “閨怨”也是一種傳統題材。梁代何遜有《閨怨》詩二首,抒發閨人“枕前雙淚滴”和“獨對後園花’’的孤獨感傷,唐代貞觀(627—649)初,以賦著稱的謝偃,《全唐詩》收其詩四首,其中一首題作《樂府新歌應教》,其詩云:“青樓綺閣已含春,凝妝豔粉復如神。細細輕裙全漏影,離離薄扇詎障塵。樽中酒色恆宜滿,曲裡歌聲不厭新。紫燕欲飛先繞棟。黃鶯始咔即嬌人。撩亂垂絲昏柳陌,參差濃葉暗桑津。上客莫畏斜光晚,自有西園明月輪。”不難看出,王昌齡的這首《閨怨》受到了謝詩的影響。

  【賞析】

  王昌齡善於用七絕細膩而含蓄地描寫宮閨女子的心理狀態及其微妙變化。這首《閨怨》和《長信秋詞》等宮怨詩,都是素負盛譽之作。

  題稱“閨怨”,一開頭卻說“閨中少婦不曾愁”,似乎故意違反題面。其實,作者這樣寫,正是為了表現這位閨中少婦從“從曾愁”到“悔”的心理變化過程。丈夫從軍遠征,離別經年,照說應該有愁。之所以“不曾愁”,除了這位女主人公正當青春年少,還沒有經歷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較優裕(從下句“凝妝上翠樓”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還在於那個時代的風氣。在當時“覓封侯”這種時代風尚影響下,“覓封侯”者和他的“閨中少婦”對這條生活道路是充滿了浪漫主義幻想的。從末句“悔教”二字看,這位少婦當初甚至還可能對她的夫婿“覓封侯”的行動起過一點推波助瀾的作用。一個對生活、對前途充滿樂觀展望的少婦,在一段時間“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一句點出“不曾愁”,第二句緊接著用春日登樓賞景的行動具體展示她的“不曾愁”。一個春天的早晨,她經過一番精心的打扮、著意的妝飾,登上了自家的高樓。春日而凝妝登樓,當然不是為了排遣愁悶(遣愁何必凝妝),而是為了觀賞春色以自娛。這一句寫少婦青春的歡樂,正是為下段青春的虛度、青春的怨曠蓄勢。

  第三句是全詩轉關。陌頭柳色是最常見的春色,登樓覽眺自然會看到它,“忽見”二字乍讀似乎有些突兀。關鍵就在於這“陌頭楊柳色”所引起的聯想與感觸,與少婦登樓前的心理狀態大不相同。“忽見”,是不經意地流目矚望而適有所遇,而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頭楊柳竟勾起她許多從未明確意識到過的感觸與聯想。“楊柳色”雖然在很多場合下可以作為“春色”的代稱,但也可以聯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聯想起千里懸隔的夫婿和當年折柳贈別,這一切,都促使她從內心深處冒出以前從未明確意識到過而此刻卻變得非常強烈的念頭——悔教夫婿覓封侯。這也就是題目所說的“閨怨”。

  本來要凝妝登樓,觀賞春色,結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這變化發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彷彿難以理解。詩的好處正在這裡:它生動地顯示了少婦心理的迅速變化,卻不說出變化的具體原因與具體過程,留下充分的想象餘地讓讀者去仔細尋味。

  短篇小說往往擷取生活中的一個橫斷面,加以集中表現,使讀者從這個橫斷面中窺見全豹。絕句在這一點上有些類似短篇小說。這首詩正是抓住閨中少婦心理發生微妙變化的剎那,作了集中的描寫,從而從一剎那窺見全過程。

  《閨怨》的詩詞評析及註釋3

  誤佳期·閨怨

  朝代:清代

  作者:汪懋麟

  原文:

  寒氣暗侵簾幕,孤負芳春小約。庭梅開遍不歸來,直恁心情惡。

  獨抱影兒眠,背看燈花落。待他重與畫眉時,細數郎輕薄。

  註釋

  ①孤負:一作“辜負”,對不住良辰美景或他人的好意。

  ②恁:那麼。

  ③背看燈花:不看燈花。相傳油燈芯將燼,結成花朵形,是有喜事來臨的吉兆。但閨中人屢見燈花,並不見心上人回來,因而不再看它。

  ④畫眉:漢代京兆尹張敞為婦畫眉故事。

  ⑤細數:列舉諸事責怪他。

  評解

  此詞上片傷久別。寒氣暗侵,徒負芳春。庭梅開遍,恨久別不歸,此心情之所由惡也。下片怨獨居。抱影獨眠,燈花空結,現況實感無聊。而畫眉有待,來日必將細數其輕薄無情。一片痴情,百般刻畫,譜入弦管,悽怨動人。

  《閨怨》的詩詞評析及註釋4

  閨怨

  唐代: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譯文一

  閨中貴婦未曾有過相思離別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妝飾,登上高樓。忽然看到路邊的楊柳春色,惆悵之情湧上心頭。她後悔當初不該讓丈夫從軍邊塞,建功封侯。

  譯文二

  閨閣中的少婦,從來不知憂愁;春來細心打扮,獨自登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新綠,心裡難受;呵,悔不該叫夫君去覓取封侯。

  註釋

  閨怨:貴婦的幽怨。閨,女子臥室,借指女子。一般指少女或少婦。古人"閨怨"之作,一般是寫少女的青春寂寞,或貴婦的離別相思之情。以此題材寫的詩稱“閨怨詩”。

  "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則詩意大減。

  凝妝:盛妝。

  陌頭:路邊。

  覓封侯:為求得封侯而從軍。覓,尋求。

  簡析

  王昌齡的一系列宮閨怨詩中《閨怨》尤為突出。詩題為《閨怨》,起筆卻寫道:“閨中少婦不知愁”,緊接著第二句又寫出這位不知愁的貴婦,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裡“凝妝”登樓遠眺的情景。於是,一個有些天真和嬌憨之氣的貴婦形象躍然紙上。閨中貴婦果真不知愁嗎?當然不是。讀過全詩之後我們知道,這是一位丈夫遠征他鄉,自己獨守空房的貴婦,即使在唐朝封建禮教尚不嚴格束縛婦女的時代,她平日裡也是不能隨便出門的。

  第三句是全詩的關鍵,稱為“詩眼”。這位貴婦所見,不過尋常之楊柳,作者何以稱之為“忽見”?其實,詩句的關鍵是見到楊柳後忽然觸發的聯想和心理變化。楊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僅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時,它又是友人別離時相贈的禮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贈的習俗。因為那迷茫和朦朧的楊花柳絮和人的離愁別緒有著某種內在的相似。

  故貴婦見到春風拂動下的楊柳,一定會聯想很多。她會想到平日裡的夫妻恩愛,想到與丈夫惜別時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華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這大好春光卻無人與她共賞……或許她還會聯想到,丈夫戍守的邊關,不知是黃沙漫漫,還是和家鄉一樣楊柳青青呢?

  在這一瞬間的聯想之後,貴婦心中那沉積已久的幽怨、離愁和遺憾便一下子強烈起來,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悔教夫婿覓封侯”便成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說到“忽見”,楊柳色顯然只是觸發貴婦情感變化的一個媒介,一個外因。如果沒有她平時感情的積蓄,她的希冀與無奈,她的哀怨與幽愁,楊柳是不會如此強烈地觸動她“悔”的情感的。故曰貴婦的情感變化看似突然,實則並不突然,而在情理之中。

  《閨怨》的詩詞評析及註釋5

  陽春曲·閨怨

  元代:徐再思

  妾身悔作商人婦,妾命當逢薄倖夫。別時只說到東吳,三載餘,卻得廣州書。

  譯文

  我真後悔嫁給商人為妻,偏又命運不好,逢上了負心的郎,臨走時,說是到東吳去。三年過後,卻從廣州寄來了信。

  註釋

  東吳:泛指太湖流域一帶。

  鑑賞

  這首小令從唐女子劉採春《囉嗊曲》“那年離別日,只道往桐廬。桐廬人不見,今得廣州書”的絕句脫化,也穿插了《囉嗊曲》“莫作商人婦”及白居易《琵琶行》“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的意境。但較原詩來看,“閨怨”的含意更為顯豁。“悔作”、“當逢”,口吻如生,表現出散曲小令開門見山的直露本色。“閨怨”的前提多為夫君別離遠出,唐詩往往將這種前提加以隱掩或推衍。除上舉的《囉嗊曲》外,如張潮《江南行》:“茨菰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猶未還。妾夢不離江上水,人傳郎在鳳凰山。”其妙味如前人所評:“意其遠行,卻在近處。總以行蹤無定。”看來恰恰同《囉嗊曲》的“意其近行,卻在遠處”反了個向。不過要讓讀者一覽即領悟卻不容易,可見唐詩是過於偏重含蓄了。

  徐再思改詩為曲的原因,可能就是為了化含蓄為顯露,當然也有別的因素。唐韓偓《偶見》:“鞦韆打困解羅裙,指點醍醐索一尊。見客人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不怎麼知名;而李清照化用其意作成的《點絳唇》鞦韆詞,“見有人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云云,卻為人傳誦。可見奪胎前人成作,也不失為出新的一途。

  原詩的薄情夫君“只道往桐廬”。桐廬在富春江中游,唐方幹《思江南》:“夜來有夢登歸路,不到桐廬已及明。”看來唐代桐廬為一交通中心。曲中改成了“別時只說到東吳”。東吳的指謂說法不一,據周祁《名義考》,元明時習以蘇州為東吳、湖州為中吳、潤州為西吳,蘇州在元代確實是繁榮的商業城市。這也說明曲作者不是簡單地模仿照搬,而是根據元代的實際情形更改了“閨怨”的細節。

  《閨怨》的詩詞評析及註釋6

  原文: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註釋:

  閨怨:少婦的幽怨。閨,女子臥室,借指女子。以此題材寫的.詩稱“閨怨詩”。

  全詩意謂:閨閣裡的少婦不知愁,濃妝之後興高采烈登陸翠樓;忽見得野外楊柳青青春意濃,真後悔讓夫君長年征戰為封侯。

  凝妝:猶豫不決嚴妝、盛妝。猶珠樓、玉樓,指女子居住的精美樓舍。

  陌頭:阡陌之上,借指野外,非指街道。陌,田間小路。

  覓封侯:為求得封侯而從軍。覓,尋求。

  賞析:

  詩句寫一位少婦登樓為春色所感,巧妙地從她情緒的驟變,細膩地表現了春閨之怨。

  蘅塘退士評:“不知愁”曰:“偏先著此三字,返起下文。”即先著意寫“不知愁”,然後跌宕出“悔教夫婿覓封侯”,雖然仍不寫愁,然而蘊涵的離愁別緒卻倍增其中。

  《閨怨》的詩詞評析及註釋7

  靡蕪盈手泣斜暉,聞道鄰家夫婿歸。

  別日南鴻才北去,今朝北雁又南飛。

  春來秋去相思在,秋去春來資訊稀。

  扃閉朱門人不到,砧聲何事透羅幃。

  古詩簡介

  《閨怨》是唐代女詩人魚玄機的作品。這首詩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一位倚門企盼情人歸來的思婦形象,“北雁南飛”“秋去春來”,可是情人卻無半點訊息,於是思婦心中幽怨搗衣的砧聲擾亂心緒,表現了女子孤零零一人黯然神傷的情緒。

  註釋

  ⑴靡(mí)蕪:草名,其莖葉糜弱而繁蕪。古樂府《上山採靡蕪》:“上山採靡蕪,下山逢故夫。”詩中表現棄婦哀怨之情。

  ⑵別日:他日,指去年秋離別之日。

  ⑶資訊稀:一作“資訊違”。

  ⑷扃(jiōng):門窗上之插關。

  ⑸砧(zhēn)聲:搗衣聲。

  賞析/鑑賞

  魚玄機在長安咸宜觀出家後,對夫君李億仍舊一往情深,寫下許多懷念他的詩。這首《閨怨》即為其中之一。這首閨怨詩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一位倚門企盼情人歸來的思婦形象。“北雁南飛”“秋去春來”,可是情人卻無半點訊息,於是思婦心中幽怨搗衣的砧聲擾亂心緒,表現了女子孤零零一人黯然神傷的情緒。

  在唐朝女詩人中,魚玄機和李冶有很多相似之處,兩人愛情生活都十分不幸,屢次遭棄,被棄之後生活難以為繼,被迫選擇入冠,因而她們的詩篇中滲透著濃濃的閨怨情結。但是二人的閨怨情結又有所區別,對比之下,魚玄機詩作中的閨怨情結比之李冶更為豐富,表達方式也更為多變。

  《閨怨》的詩詞評析及註釋8

  [唐]王昌齡《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1。

  忽見陌頭楊柳色2,悔教夫婿覓封侯3。

  註釋:

  1凝妝:盛妝。翠樓:華美的樓閣。

  2陌頭:路旁。陌:本指田界,後亦泛指道路。楊柳色:楊柳青翠之色,此以楊柳色代指春色。

  3夫婿:妻子對丈夫的稱呼。覓封侯:尋求高官厚祿。唐代開疆拓土,邊事頻繁,以盛唐為最,時人從軍,多欲以戰功封官,故覓封侯即指從軍。

  賞析:

  這首閨怨詩的特色,是抓住少婦心理變化的微妙瞬間,窺一斑而見全豹,巧妙地傳達出思婦怨情,與以往的閨怨詩絕不相同。“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是盛唐時代富有英雄浪漫主義色彩的理想。此詩中少婦,也希望丈夫能夠建功封侯,夫貴妻榮。而春日凝妝遠眺,春色無邊,她忽然產生了悔意:真不該讓他去從軍。詩作從前二句的不知愁,到三、四句的頓生悔意,變化突起,而詩人並未交待其中原因,給讀者留下極大的想象空間,回味無窮。從結構上看,一、二句正是為三、四句的變化蓄勢,從而在藝術上產生極大的衝擊力,魅力無窮。

  《閨怨》的詩詞評析及註釋9

  《菩薩蠻·夏閨怨》蘇軾

  柳庭風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庭柳。香汗薄衫涼,涼衫薄汗香。

  手紅冰碗藕,藕碗冰紅手。郎笑藕絲長,長絲藕笑郎。

  「前言」

  《菩薩蠻·迴文夏閨怨》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迴文詞。其迴文詞的特點是兩句一組,下句為上句的倒讀,這比起一般迴文詩整首倒讀的作法要容易些,因而對作者思想束縛也少些。此詞上片寫閨人晝寢的情景,下片寫醒後的怨思。用意雖不甚深,詞語自清美可誦。

  「註釋」

  ⑴晝眠:午休。

  ⑵冰:古人常有在冬天鑿冰藏於地窖的習慣,待盛夏之時取之消暑。

  ⑶冰:用作動詞,使······冰冷。

  ⑷藕絲長:象徵著人的情意長久。在古典詩詞中,常用“藕”諧“偶”,以“絲”諧“思”。

  「翻譯」

  院無風,柳絲垂,閨人晝寢。閨人安靜晝寢之際,起風,庭院柳條搖擺。微風吹,汗味透香氣,薄衫生涼意。涼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氣。

  紅潤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塊拌藕絲的小碗。盛有冰塊拌藕絲的小碗冰冷了她紅潤的手。郎笑碗中的藕絲太長了。閨人一邊吃長絲藕,一邊又嘲笑她的情郎。

  「賞析」

  蘇東坡的迴文詞,兩句一組,下句為上句的倒讀,這比起一般迴文詩整首倒讀的作法要容易些,因而對作者思想束縛也少些。東坡的七首迴文詞中,如“郵便問人羞,羞人問便郵”、“顰淺念誰人,人誰念淺顰”、“樓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樓”、“歸不恨開遲,遲開恨不歸”等,下句補充發展了上句,故為妙構。

  這首迴文詞是作者“四時閨怨”中的“夏閨怨”。上闋寫晝眠情景,下闋寫醒後怨思。用意雖不甚深,詞語自清美可誦。“柳庭”二句,關鍵在一“靜”字。上句雲“風靜”,下句雲“人靜”。風靜時庭柳低垂,閨人睏倦而眠;當晝眠正熟,清風又吹拂起庭柳了。同是寫“靜”,卻從不同角度著筆。靜中見動,動中有靜,頗見巧思。三、四句,細寫晝眠的人。風吹香汗,薄衫生涼;而在涼衫中又透出依微的汗香。變化在“薄衫”與“薄汗”二語,寫衫之薄,點出“夏”意,寫汗之薄,便有風韻,而以一“涼”字串起,夏閨晝眠的形象自可想見。過片二句,是睡醒後的活動。她那紅潤的手兒持著盛了冰塊和蓮藕的玉碗,而這盛了冰塊和蓮藕的玉碗又冰了她那紅潤的手兒。

  上句的“冰”是名詞,下句的“冰”作動詞用。古人常在冬天鑿冰藏於地窖,留待夏天解暑之用。杜甫《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詩“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寫以冰水拌藕,猶此詞“手紅”二句意。“郎笑耦絲長,長絲藕笑郎”,收兩句為全詞之旨。“藕絲長”,象徵著人的情意綿長,古樂府中,常以“藕”諧“偶”,以“絲”諧“思”,藕節同心,故亦象徵情人的永好。《讀曲歌》:“思歡久,不愛獨枝蓮(憐),只惜同心藕(偶)。”自然,郎的笑是有調笑的意味的,故閨人報以“長絲藕笑郎”之語。笑郎,大概是笑他的太不領情或是不識情趣吧。郎的情意不如藕絲之長,末句始露出“閨怨”本意。

  這首詞在格律、內容感情、意境等方面都符合迴文詞的要求,同時又不失作者的大家氣派,實為難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