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詩詞典故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詩詞典故

  指在與人敵對時,應當決斷時不能決斷,結果坐失良機,反受其害。語出《史記·春申君列傳》:“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失朱英之謂邪?”

  戰國時,楚考烈王無子。趙國一個叫李園的人,瞅準這個時機,把自己的妹妹先獻給春申君,待她懷孕之後,又慫恿她說服春申君,把自己獻給楚王。李園的妹妹到楚王那裡不久就生下一個兒子,被楚王立為太子,她也被冊封為王后。李園由此也成了王親國戚。

  李園擔心春申君會把其妹懷孕之後獻給楚王的機密洩漏出來,便私養刺客,策劃刺殺春申君。

  楚考烈王病重時,春申君的.家臣朱英提醒他,要他謹防李園殺人滅口,早下手把李園殺掉,以免遺下後患。但春申君認為李園不過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沒把這件事放在心裡。不久,楚考烈王病故,李園就指使他私養的刺客,殺死了春申君和他的全家。

  司馬遷敘述這個故事後評論說: 該下決心如不下決心,結果貽誤了時機,自己反受其害。春申君的悲慘結局,不就是當初不聽朱英的勸說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嗎?

  現多用此語來指處理問題時猶疑不決,拿不出果斷措施,任其滋生,受其困擾。亦指不能中斷某種關係,無益而有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