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月華如水納蘭性德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通用6篇)

踏莎行·月華如水納蘭性德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通用6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踏莎行·月華如水納蘭性德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踏莎行·月華如水納蘭性德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篇1

  踏莎行·月華如水

  清代納蘭性德

  月華如水,波紋似練,幾簇淡煙衰柳。塞鴻一夜盡南飛,誰與問倚樓人瘦。

  韻拈風絮,錄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從前負盡掃眉才,又擔閣鏡囊重繡。

  譯文

  月光如水,波紋如練,煙靄淡淡,殘柳幾株。彷彿就在一夜之間,大雁已盡數南飛。那倚樓遠眺的女子,你為何如此憔悴?

  你並非尋常歌女舞姬,你懷有高絕的文才,與謝道韞和李清照可以比肩。從前你因才華橫溢而享盡盛名,風光無限。如今的你,卻風華不再,一天之內,多次開啟梳妝鏡,屢屢描眉。

  註釋

  踏莎(suō)行:,詞牌名。又名《柳長春》《喜朝天》等。雙調五十八字,仄韻。

  塞鴻:即塞雁。有唐王仙客蒼頭塞鴻傳情的故事,因常以“塞鴻”指代信使。

  倚樓人瘦:謂倚靠在樓窗(或樓欄干)的人,為相思而變得清瘦。

  掃眉才:指有才能的女子。語見唐胡曾《贈薛濤》:“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擔閣:耽擱.耽誤。鏡囊:盛鏡子和其他梳妝用品的袋子。

  賞析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

  上片寫的是月下美景。“月華如水,波紋似練,幾簇淡煙衰柳”,先寫月光照耀下的清澄水面,以及水面上粼粼似練的水波,再寫水邊的淡煙衰柳,“淡”和“衰”字,渲染出一種悽清憂愁的氛圍。月影衰柳,淡煙波紋,景緻如水,又是勾起納蘭心緒的氛圍。納蘭寫景,總是恰到好處。遙望天際,塞鴻“盡”南飛,便是情斷景荒蕪。“誰與問倚樓人瘦”,點出詞人形象,由寫景過渡到抒情,表達了詞人孤寂、落寞的心情。

  下片轉寫詞人所思之人。首三句盛讚對方才學出眾,非庸俗之輩,表現出詞人對此女子的欣賞。“韻拈風絮,錄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連續用典,風絮代謝道韞,金石代李易安。有道韞之“未若柳絮因風起”,又有易安同明誠共撰之《金石錄》。兩人同是一代才女,不似愛慕虛華之人。納蘭寫史上才女,意為追憶其妻。說她生平,自是如此的女子,能讓他痴心、讓他留戀,正有意趣相投之因。最後一句“從前負盡掃眉才,又擔閣鏡囊重繡”,一詞“負盡”道盡感傷懊悔之情。過去時光美好,愛妻溫婉有才,飽讀詩書,尚能相伴之時。卻沒能長此相伴;已然人去樓空之時,卻嘆歲月無情。直怪責自己,辜負了那美好舊時光。生活安逸美滿的時候,總覺月是圓的,殊不知它無時無刻不在變幻著樣子,終有一天,會被黑夜吞噬。那時才知,見得到圓月之時,認為那是理所應當,都沒能記住它的美滿。回憶起來,總覺得遺憾。

  全詞哀婉曲折,百轉千回,令人動容。

  創作背景

  趙秀亭、馮統一《飲水詞箋校》載:“詞言及‘風絮’、‘金石’、‘掃眉’諸語,疑為沈宛作,性德妻妾中,唯沈氏堪稱才女。宛於康熙二十三年秋九月隨顧貞觀北上入都,性德方迫於隨扈南巡,至十一月底方歸。詞末句‘擔閣鏡囊’語,擬想沈氏在京等候情形。詞應作於此時。”

  踏莎行·月華如水納蘭性德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篇2

  情似遊絲,人如飛絮,淚珠閣定空相覷。

  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

  雁過斜陽,草迷煙渚,如今已是愁無數。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

  注:①遊絲:細長飄柔的柳枝。②飛絮:柳絮。閣定:停住。

  小題1:上片寫的是什麼內容?請結合所用的典型意象簡要分析。(4分)

  小題2:“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這兩句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全詞以此作結有何妙處?(4分)

  答案:

  小題1:上片寫的是一對戀人依依惜別的情景(2分)。“遊絲”“飛絮”一以喻情,一以喻人,含蓄地點出離別季節,交代了宋留之情事。“一溪”“煙柳”“蘭舟”等意象巧妙地點出送別地點與行人所用的工具。這樣,一對戀人在綠柳垂絲,煙絮飛舞的春光中,在水邊依依惜別的情境生動地凸現在讀者面前。(2分)

  小題2:這兩句表達了離別之後戀人相思之苦,孤獨、苦悶、難以排遣的.愁緒綿長無盡(下片主要寫別後的相思,2分),以疑問作結,推向別後的一時一刻都備受煎熬,將相思之苦寫到極致,啟人思考,給人印象深刻,久久難以忘懷。(2分)

  分析:

  小題1: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詩歌情節概括的題目,答題時注意先概括出情景,然後結合詩歌任溶解釋,上片寫的是一對戀人依依惜別的情景。

  小題2: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詩歌情感的考核的題目,主要表達別後的相思,疑問作結的總用應該從反問的修辭的角度作答,主要是強調這種相思的情感。

  踏莎行·月華如水納蘭性德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篇3

  踏莎行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近處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⑴這首詞表現了什麼人的什麼情感?(3分)

  ⑵文字以少勝多,用一字而神態畢現,境界全出,叫煉字;使思想出眾,句意警人,叫煉意。古人評詩,有“煉字不如煉意”的說法。請選出詞中煉字或煉意的一個例子並作簡析。(3分)

  答:⑴遠行客子的思鄉之情。(“遠行客子”1分,寫“離人”“行人”“旅人”均可,“思鄉”2分,共3分)

  ⑵①“候館梅殘,溪橋柳細”中的“殘”“細”可謂煉字精品,既寫出了時令特點,又把滿眼春光寫得悽楚動人。

  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變成了具體的形象,讓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長、時間變久而產生的離愁。

  ③“寸寸柔腸,盈盈粉淚”,用疊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對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離愁無限。

  ④“平蕪近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對比、襯托手法,寫出春山已遠,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將情景融為一體,景在想象中擴大了範圍,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層層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找對句子給1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給2分,共3分)

  踏莎行·月華如水納蘭性德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篇4

  踏莎行

  賦稼軒集經句

  辛棄疾

  進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請學樊須稼。衡門之下可棲遲,日之夕矣牛羊下。去衛靈公,遭桓司馬。東西南北之人也。長沮桀溺耦而耕,丘何為是棲棲者。

  這首詞大約作於宋淳熙九年(1182)。辛棄疾給他在帶湖的新居取名“稼軒”,並以之作為自己的別號,又寫這首詞說明了他的用意。詞中借用儒家經典中的詞句,抒發個人備遭打擊的怨憤。

  晉代人曾有集儒家經典中的句子成詩的,那隻不過是一種文字遊戲而已。辛棄疾把這一形式運用到詞中來。詞中的句子全用四書五經中的成句,直抒胸臆,同時又不違反詞的格律。整首詞,風趣而不滯澀,洗練而不纖巧。充分體現了作者在語言上的高度技巧和大膽創新精神。

  開頭三句,分別集自《易經》和《論語》:“進退存亡”,即《易經·乾·文·言》:“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聖人乎。”“行藏用舍”,典出《論語·述而》,孔子對其弟子顏淵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小人請學樊須稼”,也出自《論語》,據《子路》篇記載,孔子的弟子樊遲(名須),請教孔子怎樣種莊稼,孔子不滿意地說:“小人哉,樊須也。”辛棄疾集這三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應當知道,該進就進,該退就退,該留就留,該去就去。用我,我就去幹;不用我,我就退隱。只有聖人才能做到。我要象樊須那樣,學種莊稼,退隱歸田。表示決不與朝庭中的乞和派同流合汙!

  “衡門之下可棲遲,日之夕矣牛羊下。”二句均出自《詩經》。《詩經·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詩經·王風·君了於役》:“日之夕矣,牛羊下來。”作者用這兩句現成詩句,進一步描繪自己怡然自得的村居生活:居住在用衡(橫)木做門的簡陋的房屋裡,傍晚看牛羊成群地歸來。

  下片“去衛靈公,遭桓司馬。東西南北之人也。”三句分別來自《論語》、《孟子》、《禮記》。《論語·衛靈公》說,衛靈公問孔子如何打仗,孔子回答說:“軍旅之事,我沒學過。”第二天便匆匆離開衛國。《孟子·萬章上》說:孔子離開衛國後,“遭宋桓司馬”。孔子在宋國的大樹下,同弟子們演習周禮,司馬桓魋聞訊趕來,砍倒大樹,要殺孔子,他慌忙逃走。《禮記·檀弓上》記載,孔子說:“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作者用三個典故,比喻自己的遭遇。

  “長沮桀溺耦而耕,丘何為是棲棲者。”二句均典出《論語》。《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桀溺諷刺子路跟著孔子到處奔走,迷不知返,並嘲笑孔子徒勞無益。《論語·憲問》:微生畝問孔子:“丘何為是棲棲者與?無乃為佞乎?”(你為什麼到處奔走,豈不就是個好諂媚的人嗎?)對他進行指責。在這裡,作者用自我解嘲的口吻,結束了他的詞篇。我用不著象孔子那樣,終日惶惶不安地為大事操勞,學長沮、桀溺在這裡好好種田吧。

  稼軒作詞,巧於用典,有明用、有暗用。這首詞,共十句,句句用典,而且全部都明用,用得十分熨貼。全篇運筆從容不迫,揮灑自如。是引典入詞的一個範例!

  踏莎行·月華如水納蘭性德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篇5

  【年代】:

  宋

  【作者】:

  周紫芝——《踏莎行》

  【內容】:

  情似遊絲,人如飛絮,淚珠閣定空相覷。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雁過斜陽,草迷煙渚,如今已是愁無數。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

  【作者】:

  周紫芝(1082—1155)字小隱,號竹坡居士,宣城(今屬安徽)人。高宗紹興十七年(1147)為右迪功郎敕令所刪定官。歷任樞密院編修官、右司員外郎。紹興二十一年(1151)出知興國軍。詩著名,無典故堆砌,自然順暢。也能詞,風格與詩近,清麗婉曲,無刻意雕琢痕跡。著有《太倉稊米集》、《竹坡詩話》、《竹坡詞》。

  【註釋】:

  相覷:相看。無因:無法。且:姑且。

  【賞析】:

  此詞寫離別之愁情,筆法靈活多變。唐圭章曰:“此首詞斜別詞,起寫別時之哀傷,遊絲飛絮,皆喻人神魂不定;淚眼相覷,寫盡兩情之悽慘。‘一溪’兩句,怨柳不繫舟往。換頭點晚景,令人生愁。末言今宵之難遣,語極深婉。”(《唐宋詞簡釋》)

  踏莎行·月華如水納蘭性德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篇6

  二社良辰,千秋庭院。

  翩翩又見新來燕。

  鳳凰巢穩許為鄰,瀟湘煙暝來何晚。

  亂入紅樓,低飛綠岸。

  畫梁時拂歌塵散。

  為誰歸去為誰來,主人恩重珠簾卷。

  陳堯佐詞作鑑賞

  此詞為作者唯一留傳於世的詞作,是作者為感謝宰相申國公呂夷簡薦引其拜相之恩德而作。詞中採用比興、暗喻手法,以燕子自喻,寄寓了詞人的感恩思想。

  詞的起首三句點節序,寫環境,以燕子的翩然來歸,喻朝廷的濟濟多士,同時也寄寓了詞人對如同明媚春光的盛世的讚美與熱愛,以及詞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二社,指春社與秋社,是祭祀社神(土地神)的節日。春社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秋社立秋後第五個戊日。聯絡下文來看,這裡主要指春社,之所以要說是“二社”,因為要與下句的“千秋”對舉。就作為候鳥的燕子來說,相傳春社來,秋社去,故亦可稱“二社”。“千秋庭院”,一作“千家庭院”。“千秋”義較勝,即鞦韆。燕子於寒食前後歸來,而鞦韆正是寒食之戲。此亦暗點時令,與“二社”照應。“翩翩”,輕快。燕子一會兒飛向空中,一會兒貼近地面,自由之態可掬。句中著一“又”字,說明燕子的翩然來歸,非止一雙,“新來”切己之初就任,語雖淺而意深,進一步歌頌朝廷的無量恩德。

  三、四兩句暗喻呂夷簡的退位讓賢,並自謙依附得太晚。詞人把這一層意思,表達得極為婉曲,令人覺得含蓄蘊藉而不直白、浮淺。“鳳凰巢穩許為鄰”,以鳳凰形容鄰座之巢,意突出其華美與高貴。不說“佔得”,而說“許為鄰”,亦謙恭之意。“瀟湘”謂燕子從來之處,當系虛指。“來何晚”三字,充滿感情色彩。從語氣上看,似為自責,其中大有“相從恨晚”之意。

  過片二句以象徵、比擬手法,透過描寫心情舒暢的燕子亂入紅樓、低飛綠岸的意象,表達出詞人當時的歡樂、暢適心境。“紅樓”為富貴之家,“綠岸”為優美之境。“亂入”形容燕子的紛飛。下片第三句“畫梁時拂歌塵散”,據劉向《別錄》雲,漢代有虞公者,善歌,發聲能震散樑上灰塵。華堂歌管,是富貴人家常事,燕子棲於畫梁,則梁塵亦可稱作“歌塵”。此亦為居處之華貴作一點綴。

  結尾二句以“主人”喻呂夷簡,以“燕”喻詞人自身,委婉曲折地表達了感恩之情。“為誰歸去為誰來”,純為口語,一句提問,引起讀者充分注意,然後輕輕逗出“主人恩重珠簾卷”,悠然沁入人心,完成了作品的主題。這種代燕子立言以表示對主人感激的象徵手法,收到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此詞雖然格調不高,但它以曲筆抒深情,筆愈曲而情愈濃,讀來令人回味無窮,藝術上不乏可取之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