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贈花卿》詩詞鑑賞

杜甫《贈花卿》詩詞鑑賞

  鑑賞是對文物、藝術品等的鑑定和欣賞。人們對藝術形象進行感受,理解和評判的思維活動和過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杜甫《贈花卿》詩詞鑑賞,希望能幫到大家!

  杜甫《贈花卿》詩詞鑑賞1

  原詩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析賞

  此詩是杜甫飄泊西南時期的名作。

  花卿,名叫花敬定,有的書寫作花驚定。他是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梓州刺史兼東川節度副使段子璋謀反,花敬定前去平叛,斬殺段子璋後將其首級親自擲獻給崔光遠。隨後,花敬定率部奏凱而旋。當時,杜甫有關寫花敬定的詩歌還有一首七言古詩《戲作花卿歌》,較詳細地描寫了這次平叛。在那首詩中,杜甫稱花敬定為猛將,並說“學語小兒知姓名”,可見花敬定當時在成都的影響。卿,是古代對男子的敬稱,也作夫妻之間或朋友之間的愛稱。在這裡,無論是敬稱或愛稱,都是杜甫出於對花敬定的尊重。從詩的題目看,花敬定應該算作杜甫的朋友。

  錦城,又稱錦官城,古為主管織錦之官府所在,故城在今成都西南。錦城的另一層含義是景物華美的城邑。在此代指成都。絲管,是指代兩種樂器。絲,指可彈奏的絃樂器;管,指可吹奏的管樂器,如蕭、笛之類。紛紛,本意是既多而亂的樣子,此指各種樂曲相互糅和,和諧動聽。“半入江風半入雲”,字面的解釋是,一半樂聲隨江風飄蕩,一半樂聲升入雲霄。這裡是寫詩,是詩人的想象,當然不是科學的計量。音樂無形,眼睛是看不見的。但是詩人在此藉助於風和雲,將抽象的音樂描繪得有形有色,似乎能讓人看得見。前兩句寫音樂之美,是實寫。但這裡須指出的是,實寫與虛寫,只是相對而言。如果第二句與第一句相比,第一句是實寫,第二句屬虛寫。如果將前兩句合起來,再與後兩句相比較,三四兩句為虛寫,一二句全成了實寫。從這一點來看,對詩的表現方式的看法就如同中醫辨證論治一樣,須具體問題具休分析。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首詩用反問作結,極贊音樂之美。美到什麼程度?美到只有在天上才會有,而人間極難聽到,詩人透過誇張,使詩意得以昇華到一個暫新的高度,給人以無限暇想。

  對於這首詩,千百年來,一直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生於杜甫之後數百年的明代楊慎說:“花卿在蜀,頗僭用天子禮樂,子美作此譏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詩人之旨。”僭的`意思是超越本分。古代等級制度森嚴,地位在下者不得冒用地位在上者的名義、禮儀或器物,如果冒用了就是僭越,必須治罪。大約楊慎臆定花卿僭用了皇帝禮樂,杜甫寫詩來諷刺他。另一種觀點則以為杜甫只是讚美樂曲之妙,並無嘲諷之意。不少學者即持此說。筆者也認為此詩之意即屬後者。這首詩是一篇贈言,就是杜甫與花敬定分別時寫給對方的話。我們可以就此詩作一下延伸,花敬定平叛之後,肯定興奮異常,一些社會名流前去為其祝捷,花敬定歡喜不盡,盛情款待。在宴會上除了唱酒吃肉外,再奏一些音樂,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從“贈”和“卿”兩個字都不能認定此為譏諷之作。哪有吃了人家的、喝了人家的以後,再費盡心機寫一首名傳千古的諷刺佳作!這於理於情都說不通!是否楊慎將“天上”誤認作“天子”了也很難說。

  詩人這樣寫,只是為了誇張。正如大思想家王充在《論衡·藝增》中所云:“譽人不增其美,聞者不快其意;毀人不益其惡,聽者不愜於心。”誇張是詩人的慣用手法,杜甫曾在詩中多次運用,如讚譽章彝為“指揮能事迴天地,訓練強兵動鬼神”。讚譽蘇渙詩時更是極盡誇張之能事,如讀蘇詩的感覺是“乾坤幾反覆”,“勝食齋房芝”,“餘喜發卻變,白間生黑絲”等等。在讚譽李白時不僅用了“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而且誇他“斗酒詩百篇”。別的不說,但說“李白斗酒詩百篇”就夠誇張了。李白說自己“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又說“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好了,如果杜甫是寫實的話,李白一天該寫多少詩?一生又該是多少呢?因此,楊慎所說杜甫用詩諷刺花卿之事,純屬臆斷。我們只把這首《贈花卿》當作讚美音樂的妙詩來讀就行了。

  杜甫《贈花卿》詩詞鑑賞2

  《贈花卿》

  唐代: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贈花卿》譯文

  錦官城每日絃樂管樂雜紛紛,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飄入了雲端。

  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有,人世間芸芸眾生能得幾回聞?

  《贈花卿》註釋

  花卿: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花敬定。

  錦城:即錦官城,此指成都。

  絲管:絃樂器和管樂器,這裡泛指音樂。

  紛紛:形容樂曲的輕柔悠揚。

  天上:雙關語,虛指天宮,實指皇宮。

  幾回聞:本意是聽到幾回。文中的意思是說人間很少聽到。

  《贈花卿》賞析

  這首絕句,字面上明白如話,但對它的主旨,歷來注家頗多異議。有人認為它只是讚美樂曲,並無弦外之音;有人則認為它表面上看是在讚美樂曲,實際上卻含諷刺,勸誡的意味。說是語含諷刺,耐人尋味的是,作者並沒有對花卿明言指摘,而是採取了一語雙關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這儼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樂曲讚美詩。

  第一句“錦城絲管日紛紛”。錦城,即錦官城,成都市的別名。絲,指絃樂器;管,指管樂器。絲管,代指音樂。日,這裡是每日的意思。紛紛,形容音樂聲絡繹不絕。意思是說,錦官城裡奏起管絃音樂,一天到晚響個不停。“絲管”二字點出全詩描寫的物件。點明之後,便從各種角度對它進行描繪。先用“紛紛”二字寫出其連綿、和諧、化無形的樂曲為有形之物,形象地寫出管樂聲與絃樂聲相互交錯、追逐的情景。

  第二句“半入江風半入雲”。意思是說:音樂的響聲一半散入江風中,一半散入雲層中。“入江風”,是說聲音廣傳地面;“入雲”,是說聲音上衝天空。從地到天,到處都傳播著音樂的聲響。兩個“半入”重複使用,造成音律的迴環、流暢,與那瀰漫宇宙的音樂聲正相和諧,具有很深的情趣。

  第三、四句,“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意思是說,這樣的樂曲只能是天上才有的,人世間有能聽到幾回呢?古人認為,只有天上的仙樂才是最美妙的。作者把“此曲”看作是天上的仙樂,這就是極度寫出它的不同凡俗;然後,又用人間的罕聞,進一步寫出它的珍貴。這兩句是在前面寫實的基礎上,透過想象,從虛處下筆,把“此曲”之美好推到絕倫的地步。虛實結合,互相照應,完美地表現出了樂曲的精絕。

  全詩四句,前兩句對樂曲作具體形象的描繪,是實寫;後兩句以天上的仙樂相誇,是遐想。因實而虛,虛實相生,將樂曲的美妙讚譽到了極度。

  然而這僅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長的。這可以從“天上”和“人間”兩詞看出端倪。“天上”,實際上指天子所居皇宮;“人間”,指皇宮之外。這是封建社會極常用的雙關語。說樂曲屬於“天上”,且加“只應”一詞限定,既然是“只應天上有”,那麼,“人間”當然就不應“得聞”。不應“得聞”而竟然“得聞”,不僅“幾回聞”,而且“日紛紛”,於是,作者的諷刺之旨就從這種矛盾的對立中,既含蓄婉轉又確切有力地顯現出來了。

  首詩無疑是讚歎花敬定所賞音樂的高階,單仔細體味,其中是含有諷刺意思的。花敬定作為一名武將,立功之後終日以歌舞為樂,不再操練兵馬,這是有失職分的。作者的諷意並沒有訴諸字面,而是隱藏在讚歎樂曲的背後,閃閃爍爍,撲朔迷離,可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既可以把它看成一首讚美音樂的作品,也可以玩味其中的含蘊。

  《贈花卿》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過功,居功自傲,驕恣不法,放縱士卒大掠東蜀;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音樂。杜甫贈此詩予以委婉的諷刺。

  《贈花卿》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