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蜀道難》讀後感(通用6篇)

李白《蜀道難》讀後感(通用6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李白《蜀道難》讀後感(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李白《蜀道難》讀後感1

  李白的一生都懷有建功立業偉大理想,並且他的性格也比較的豪邁。從他寫了一首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就可以看出他對於官場以及對於自身的一些認知。李白這個人對於詩的領悟是非常深的,他寫的每一首詩都讓人回味無窮,其中一首《蜀道難》讓我感觸最為頗深。

  所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是坐著對於蜀道的一個誇張的比喻,但是也是感嘆和惋惜,讓人不由得心想四川這個地方的艱難。《蜀道難》中運用了大量的神話和誇張的手法來描述蜀道的艱難險阻。但是也恰恰是因為這些用誰讓我們更加深刻的瞭解到蜀道的艱難和困苦,也讓我們深刻的領悟到了這些山水的特點和古老的蜀道的全貌。

  這種事只有李白能夠寫的出來,因為《蜀道難》描繪出來的一些艱難險阻以及磅礴大氣的畫面讓人記憶非常的深刻。所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從這些詩詞的運用中就可以讓我們幻想連天。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描寫了蜀道的意義艱難險阻。用一個人可以擋下千軍萬馬,就可以看出這些羊腸小道是多麼令人難以逾越。

  《蜀道難》這首詞中給我們描繪了非常多的景象,但是卻沒有用非常多的字眼去描寫這些風景,沒有用很誇張的手法去描寫,將來閒著反而是用一些平淡無奇的字眼,讓我們自身產生一些幻想。而這些幻想往往都是跟內容是重合的,所以我們在讀書到難的時候,才能由衷的感嘆蜀道真的是難於登天。

  李白的詩詞之所以有這些魅力,源於他對生活的瞭解和對於一些詞的用意非常的準確。無論是三個字九個字還是多少個字,我們都能從這些詞中看出來的豪邁風格,以及李白那種對社會對人民的磅礴大氣吉他對於生活的一些自信。當我們沉醉於《蜀道難》這首詩時候,我們很難想象李白是在怎樣一個環境下而創作出來這首詞。

  剛開始讀的時候,或許很多人都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結合到四川的那些艱難險阻的高峰,再結合我們當下所學知識,我們就能夠從詩人的浪漫氣息以及他用詞中感受祖國的大好山河。李白的這首詩中既有高山險阻也有湍流的河道,更有山河的壯麗。連綿不絕的山峰以及羊腸小道在我們的腦海中印象深刻。

  李白《蜀道難》讀後感2

  李白一生都懷有建功立業的求仕思想,性格自由豪邁,入京求仕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想念長安時,又有“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是那樣的雄健奔放,那樣的充滿激情,那麼的感情至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既是作者詠歎的主題,也是一嘆之不足而二嘆,二嘆不足而至於再嘆的基調。詩中大量運用神話,用誇張的手法來寫蜀道難行及戰禍之烈。使蜀道風光既神奇又壯偉,令人驚奇振奮,抓住名山水特色,展示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奇險、高峻之貌。透過傳神的歷史,使全詩充滿奇險色彩和浪漫氣氛。

  “六龍回日”寫其高,“衝波逆折”寫其險,“黃鶴南飛”“猿猴攀愁”寫其峻,“飛流爭喧”寫其險,“捫參歷井”寫其危,“悲鳥、雄飛雌、子規”寫其空悲。總之,作者運用大量想象和形象的誇張,把蜀道的難和偉抒發的淋漓盡致。

  氣象上,如從高山壁畫經過一般,一幅幅動人的畫面連綿不斷的出現在面前,讓人歎為觀止啊!

  還有,詩人反覆詠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也因而成為千古傳頌之佳句,反覆詠歎描繪了由親人蜀道路上驚險而奇麗的山川。

  結尾寫戰禍之烈,一方面寫劍閣的險要,易守而難攻,易生叛亂,不可留;另一方面寫蜀道軍事叛亂的殘忍景象,抒發詩人對現實的隱憂,他看清在繁華一片的氣象下統治階級的腐敗,因而深表憤恨與不滿,以奔放不羈的筆調寫了政治上的求仕心,也表達了對人民的熱愛。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之憑的李白,一切無不盡歸筆底!

  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命運大致相同,都是一直遭到排擠,一生失意,透過詩句表達對專權黑暗政治的不滿,但他們的失意在詩中消極的表現,如李商隱“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白居易“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侵月”,杜甫“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無不體現作者的感嘆,蘊藉憂憤。而李白單單除外,“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豈是悲嘆?是他那鮮明的浪漫。

  李白《蜀道難》讀後感3

  小時便會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想著能寫出這樣詩句的人該是怎樣的仙風道骨。直到初學《蜀道難》時,便又想如此謫仙般的人物怎會有這般畏嘆。之後反覆思索,終不得果。只覺人生路似蜀山道,坎坷嘆,波折嘆,不如學太白那樣心破九霄,得一世肆意灑脫。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是仕途坎坷,世俗薄他。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有些人不需要姿態,便是一場驚鴻。皇帝欽點不可耀,奸媚詆譭最為悲。面對這滿目破碎的山河,盛唐不存,世態炎涼。經歷安史之亂,蒙冤牢獄之災,便是敬亭山後再無詩仙。是這世俗薄情,待他不善,還是這仕途坎坷,比蜀道路險,亦或是……他雖反覆驚歎蜀道難行,卻一直再走。不寄託高堂的莊嚴,不豔羨官場的利祿,任清風滌盪心胸,隨月輝起舞弄影。千年的風吹過,蜀道依存,他寧折不彎的風骨猶在。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是階級腐敗,憂國憂民。

  “只扁舟破浪,亂髮當風”,蜀道究竟有多高險,讓他一嘆之不足而二嘆,二嘆不足則再嘆。這其中的反覆詠歎,是嘆蜀道之難,還是嘆軍事叛亂,是嘆錦繡繁華下的千瘡百孔,階級腐敗,還是嘆他這顆憤恨不平,憂國憂民的心。這又怎會是悲嘆,仰天長嘯,誰又與君知!獨坐花蔭下,獨自痛飲酒。“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怕錦城金醉紙迷,樂不思蜀,亂了天下。他為國為民的丹心猶在。

  “問君西遊何時還”——是人生路坎,心破九霄。

  “他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四海無鄉,酒入豪腸。七分月光,釀龕世夢。餘下月光嘯三分劍氣,繡口一吐便半個盛唐。我常於明月處想起他,思他的眉眼,思他的傲骨,思他的狂浪不羈,思他的肆意灑脫。便從中想到一個佩劍的白衣俠客,隨身攜著酒壺,且吟笑且徐行,慢慢消失在我的眼中,身後蜀山道上是他灑下的萬千銀輝。縱使人生路坎,但心破九霄。不如學太白豁達豪情,瀟灑走一回。他笑看紅塵的態度猶在。

  子之詩詞,傑力人上。大騁闕詞,至於如此。

  一勾彎月在冷凝處低懸,片片浮萍碎成搖曳的翡翠。之後便再讀,亦是悲嘆。不如看淡坎坷,心破九霄。

  李白《蜀道難》讀後感4

  小時候,有人曾問我最喜歡的詩人是誰,我說是李白。我喜愛他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綿長;喜愛他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唯美;喜愛他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細膩

  我以為讀過他的這些詩就算是真正瞭解他了,可是當我讀到“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豪情時,我才發現,“詩仙”李白的詩就像是自己手裡舉著的那一壺酒一樣,令人回味悠長。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開篇的那一句絕唱,絕非懦弱膽小無能之人能寫出來的,只有李白,這個敢叫力士脫靴,貴妃磨墨的李白敢於叫板而出。

  我讀過很多作家寫山的高險,然而只有李白,這位用生命寫詩的人,可以讓我讀得脊背發涼。一首好詩總會有一兩句可以震撼到人心,而這首詩的每一句都足以讓我肅然起敬。

  全詩都是誇張地描繪蜀道的危險,行旅的艱苦。詩中蜀自開國四萬八千年以來,一直“不與秦塞通人煙”;太白山有鳥道,卻無人路可行寓高山阻隔之意於其中。接著引用五丁開山這個悲壯的神話故事表現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強烈願望,為蜀道增添了許多神奇色彩,也間接地說明了蜀道在歷史上就是不可逾越的險阻。蜀山太高,連太陽神的車子都得繞行,而且天梯石棧的下面是急湍險流。健飛的黃鶴無法透過,善於攀援的猿猱之類也同樣為如何透過而發愁,在此基礎上,詩人又透過摹寫攀登者的神情和動作,如“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來進一步烘托山路纖曲,蜀道因其高而艱險難行。“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不但路途難走,而且環境荒涼、悽清,充滿了無限的哀怨與愁苦,使人聞而失色,這樣的細節描寫較好地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氛。

  如果說,這樣就讓我們對蜀道的難畏懼,這似乎不是詩仙的作風。於是,接下來的四句又唱出另一種絕響。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如此一筆,勾勒出險而峻的蜀山絕壁,領我們進入那群峰之間共觀峭壁絕巖。“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僅此一句,酣暢淋漓,他帶著那一聲聲驚天動地的聲響,連同那蜀道的艱險,一同呈現在世人前。讀詩,是享受美的過程,讀出了萬丈豪情的同時,還聽到了震耳的水流聲,看到了爭流的瀑布傾瀉而下。

  面對著這“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境,即使有著錦城的雲樂,李白也只有“側身西望長諮嗟”,早早回家而去。這並不是懦弱,他只是看清在繁華一片的氣象下統治階級的腐敗,因而深表憤恨與不滿,以奔放不羈的筆調寫了政治上的求仕心,也表達了對人民的熱愛。“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之憑的李白,一切無不盡歸筆底!

  一直以來,很想找一個完美的.詞來形容李白,可是,太多的修飾在他的身上都顯得那麼累贅,他就是那麼一個飄然超脫的詩人,不需要太多的形容,只需靜靜的讀著他的詩,便懂了。

  余光中曾這樣形容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是的,慘淡月光下,一個身影,左手一壺濁酒,右手一把利劍,趁著酒興而舞,劍反射出淡淡寒光,身旁石桌上,筆墨散亂地放著,紙上,一篇文章揚揚灑灑,最顯眼的,莫過於那幾個字:蜀道難。

  李白《蜀道難》讀後感5

  《蜀道難》凸現了大氣磅礴的崇高美,演繹了迅疾變幻的運動美,奔湧出參差錯落的音韻美,真正譜寫了一首浪漫主義的絕唱。

  詩篇開頭“噫籲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詩句,體現了李白胸中激盪著狂濤巨瀾。

  總觀全詩內容,真正體現了一種雄健偉岸,高峻奇險,渾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種氣象不凡的壯闊美。

  由於奔放不羈,豪邁恣肆,古樂府單一古板的句式,已遠遠適應不了李白那如長江大河般奔湧的情感了,於是,突破舊樂府的句式特點,也就成為必然。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最長的九字句,這些長短不齊,流轉自如的句式。也只有這些句式,輕重緩急地表達出詩人奔放如風,迅疾如電的豪邁情懷,才能塗抹出氣象不凡的浪漫主義的壯麗畫卷。

  筆力的雄渾灑脫,龍騰蛇行;語言的參差錯落,搖曳生輝,都使狂放浪漫的絕唱,平添了酣暢的流轉美,起伏的參差美和動人撼人的節奏美!《蜀道難》,一首狂放的浪漫的絕唱,從內容到形式,無不都是詩人狂放之情主宰下的鬼斧神工般的走筆渲染,寫意潑墨!

  知道李白的《蜀道難》的人,應該很多,他給人以遼闊的遠景,一種地平線的寬廣的感覺,又有一種崩天開地的豁然。這是一種我們民族的本質,艱辛卻堅定,不易卻執著。

  李白《蜀道難》讀後感6

  如果我們現在去四川的話,會認為李白《蜀道難》中“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寫得十分誇張,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因為當時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寫的。當時又沒有公路,當然十分不好走了,再加上詩中所說的:“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這就寫出了一個十分危險的風光變幻,險象叢生。在十分驚險的氣氛中最後寫道蜀中要塞劍門關。詩人用西晉張載的《劍閣銘》中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從而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

  我愛《蜀道難》,我愛古文,我更愛書和知識的海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