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賞析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賞析

  春夜洛城聞笛

  作者: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詞句註釋

  ⑴洛城:即洛陽,今屬河南。

  ⑵玉笛:玉製或鍛玉的笛子。玉:指玉石。暗飛聲:聲音不知從何處傳來。

  ⑶滿:此處作動詞用,傳遍。

  ⑷聞:聽;聽見。折柳:即《折楊柳》笛曲,樂府“鼓角橫吹曲”調名。胡仔《溪漁隱叢話》:“《樂府雜錄》雲:‘笛者,羌樂也。古曲有《折楊柳》、《落梅花》。’故謫仙《春夜洛城聞笛》雲:‘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杜少陵《吹笛詩》:‘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曲盡生?’王之渙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皆言《折柳曲》也。”一方面內容多寫離情別緒,一方面又暗含一種習俗:人們臨別時折柳相贈。柳:暗指“留”。

  ⑸故園:指故鄉,家鄉。

  白話譯文

  是誰家的庭院,飛出幽隱的玉笛聲?融入春風,飄滿洛陽古城。客居之夜聽到《折楊柳》的樂曲,誰又能不生出懷戀故鄉的深情?

  《春夜洛城聞笛》賞:

  《春夜洛城聞笛》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抒發了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其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後兩句寫因聞笛而思鄉。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合理運用想象和誇張,感情直率真摯又有餘蘊,令人回味無窮。

  這首詩是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遊洛城(即洛陽)時所作。洛陽在唐代是一個很華的都市,時稱東都。當時李白客居洛城,大正在客棧裡,因偶然聽到笛聲而觸發故園情,作此詩。

  此詩寫鄉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人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起句即從笛聲落筆。已是深夜,詩人難於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暗”字為一句關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因為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當。這裡“暗”字有多重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全句表現出一種難於為懷的心緒,以主觀寫客觀。此外,“暗”也有斷續、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誰家”,意即不知誰家,“誰”與 “暗”照應。第二句著意渲染笛聲,說它“散入春風”,“滿洛城”,彷彿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誇張。“散”字用得妙。“散” 是均勻、遍佈。笛聲“散入春風”,隨著春風傳到各處,無東無西,無南無北。即為“滿洛城”的“滿”字預設地步;“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同時寫出其城之靜,表達詩人的思鄉心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