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醉花陰原文及賞析

李清照醉花陰原文及賞析

  醉花陰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抒發的是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以下是小編分享的李清照醉花陰原文及賞析,一起來閱讀吧!

  醉花陰原文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櫥 通:廚)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銷 一作:消)

  醉花陰譯文及註釋

  譯文

  薄霧瀰漫,雲層濃密,日子過得愁煩,龍腦香在金獸香爐中繚嫋。又到了重陽佳節,臥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

  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後,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莫要說清秋不讓人傷神,西風捲起珠簾,簾內的人兒比那黃花更加消瘦。

  註釋

  雲:《古今詞統》等作“雰”,《全芳備祖》作:“陰”。永晝:漫長的白天。

  瑞腦:一種薰香名。又稱龍腦,即冰片。消:一本作“銷”,《花草粹編》等作“噴”。金獸:獸形的銅香爐。

  重陽: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周易》以“九”為陽數,日月皆值陽數,並且相重,故名。這是個古老的節日。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樂遊苑應令詩》:“朔氣繞相風,獻壽重陽節。”

  紗廚:即防蚊蠅的紗帳。宋周邦彥《浣溪沙》:“薄薄紗櫥望似空,簟紋如水浸芙蓉。”櫥,《彤管遺篇》等作“窗”。

  涼:《全芳備祖》等作“秋”。

  東籬:泛指採菊之地。陶淵明《飲酒詩》:“採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為古今豔稱之名句,故“東籬”亦成為詩人慣用之詠菊典故。唐無可《菊》:“東籬搖落後,密豔被寒吹。夾雨驚新拆,經霜忽盡開。”

  暗香:這裡指菊花的幽香。《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這裡用其意。

  消魂:形容極度憂愁、悲傷。 消:一作“銷”。

  西風:秋風。

  比:《花草粹編》等作“似”。黃花:指菊花。《禮記·月令》:“鞠有黃華”。鞠,本用菊。唐王績《九月九日》:“忽見黃花吐,方知素節回。”

  醉花陰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抒發的是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傳說李清照將此詞寄給趙明誠後,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詞數闋,然終未勝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這一天從早到晚,天空都是佈滿著“薄霧濃雲”,這種陰沉沉的天氣最使人感到愁悶難捱。外面天氣不佳,只好待在屋裡。永晝,一般用來形容夏天的白晝,這首詞寫的是重陽,即農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時令,白晝越來越短,還說“永晝”,這只是詞人的一種心理感覺。時間對於歡樂與愁苦的心境分別具有相對的意義,在歡樂中時間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則感到時間的步履是那樣緩慢。

  一個人若對“薄霧濃雲”特別敏感,擔心白天總也過不完,那麼,她的心境定然不舒暢。李清照結婚不久,就與相愛至深的丈夫趙明誠分離兩地,這時她正獨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長難捱了。這裡雖然沒有直抒離愁,但仍可透過這層灰濛濛的“薄霧濃雲”,窺見女詞人的內心苦悶。“瑞腦消金獸”一句,便是轉寫室內情景:她獨自個兒看著香爐裡瑞腦香的嫋嫋青煙出神,真是百無聊賴。

  又是重陽佳節了,天氣驟涼,睡到半夜,涼意透入帳中枕上,對比夫婦團聚時閨房的溫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上片寥寥數句,把一個閨中少婦心事重重的愁態描摹出來。她走出室外,天氣不好;待在室內又悶得慌;白天不好過,黑夜更難捱;坐不住,睡不寧,真是難以將息。

  “佳節又重陽”一句有深意。古人對重陽節十分重視。這天親友團聚,相攜登高,佩茱萸,飲菊酒。李清照寫出“瑞腦消金獸”的孤獨感後,馬上接以一句“佳節又重陽”,顯然有弦外之音,暗示當此佳節良辰,丈夫不在身邊,“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禁叫她“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又重陽”一個“又”字,是有很濃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達了她的傷感情緒。緊接著兩句:“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紗帳內獨寢,難免有孤寂之感。“半夜涼初透”,不只是時令轉涼,而是別有一番淒涼滋味。

  下片寫重陽節這天黃昏賞菊東籬、借酒澆愁的情景。把酒賞菊本是重陽佳節的一個主要節目,大概為了應景,李清照在屋裡悶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強打精神“東籬把酒”來了。可是,這並未能寬解一下愁懷,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瀾。重陽是菊花節,菊花開得極盛極美,她一邊飲酒,一邊賞菊,染得滿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觸景傷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在異地的親人。

  “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詩十九首》“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句意。“暗香”,通常指梅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北宋詩人林逋詠梅花的名句。這裡則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經霜不落,傲霜而開,風標與梅花相似,暗示詞人高潔的胸襟和脫俗的情趣。同時也流露出“馨香滿懷袖,路遠莫致之”的深深遺憾。

  這是暗寫她無法排遣的對丈夫的思念。她實在情不自禁,再無飲酒賞菊的意緒,於是匆匆回到閨房。“莫道不消魂”句寫的是晚來風急,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陣寒意。聯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菊花,菊瓣纖長,菊枝瘦細,而鬥風傲霜,人則悲秋傷別,消愁無計,此時頓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黃花瘦”作結,取譬多端,含蘊豐富。

  此詞在藝術上的一個特點是“物皆著我之色彩”,從天氣到瑞腦金獸、玉枕紗廚、簾外菊花,詞人用她愁苦的心情來看這一切,無不塗上一層愁苦的感情色彩。在結構上自起句至“有暗香盈袖”,都是鋪敘筆法;而把節日離索的刻摯深情留在結拍,使它如高峰突起。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成為全篇最精彩之筆。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詩詞中不乏類似的句子,這是因為正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才共同創造出一個悽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東籬把酒”以“人擬黃花”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相結合。“簾卷西風”一句,更直接為“人比黃花瘦”句作環境氣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畫面:重陽佳節佳人獨對西風中的瘦菊。有了時令與環境氣氛的烘托,“人比黃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託,此句也才能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此詞的另一個特點是含蓄。唐司空圖認為含蓄的主要特徵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及,若不堪憂。”(《詩品·含蓄》)從字面上看,這首《醉花陰》沒有寫離別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細尋味,它的每個字都浸透了這一點。從她不時去看香爐裡的.瑞腦燃燒了多少(也即時間過去了多少)的細節中,讀者可以感到她簡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捱過去了,晚上更加難捱。李清照不直接寫“每逢佳節倍思親”,而是寫失眠,寫一直到半夜都沒有睡著。看來她不只是身體感到涼,主要的還是內心感到涼。於是她對趙明誠那苦苦思念之情便從字裡行間洋溢而出。讀罷全詞,一位不堪忍受離別之苦的少婦形象生動地立在讀者眼前。

  全詞明白話,沒有冷澀難懂之處,表達的感情卻十分深沉細膩。暢達與深沉相結合,這正是李清照詞風的一個重要特點。

  李清照醉花陰原文賞析二

  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抒發的是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傳說清照將此詞寄給趙明誠後,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詞數闋,然終未勝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

  全片由一個“愁”字統領。詞的上片主要寫獨處的愁苦。“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地面薄霧瀰漫,天空濃雲籠罩,室內香爐裡輕煙飄散,這長長的白晝真讓人難熬啊!常言道:歡娛嫌日短,苦愁怨更長。此二句移情於景、移情於物,渲染出濃烈的愁苦氣氛:天愁、地愁、物愁、人更愁。更何況“佳節又重陽”,一個“又”字,說明詞人不止一次一個人獨處重陽了。詞人化用王維“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句,借愁句更添愁思,怎不叫人分外傷心!獨自一人入睡,卻久久不能成眠,身涼心更涼。

  下片寫思夫的深切。“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原應與丈夫把酒賞菊,共享花香,無奈“借酒消愁愁更愁”,勾起對丈夫更為強烈的思念:“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愁”字被進一步深化。淒涼的西風吹處,捲簾飛起,簾內的思婦久久凝望著黃花沉思默想……黃花、佳人,原應互相比美,然心在丈夫身上的佳人,卻因思夫之愁更比黃花瘦。怎一個“愁”字了得!

  詞人善於用典,善於用喻,善於寄情於景於物。“佳節又重陽”化用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使愁緒更長;”東籬把酒黃昏後”化用陶淵明”採菊東籬下”的詩句;”有暗香盈袖”一句借用古詩”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的詩意,極寫離別之恨.

  從天氣到瑞腦金獸、玉枕紗廚、簾外菊花,詞人用她愁苦的心情來看這一切,無不塗上一層愁苦的感情色彩。

  在末了三句裡,“人比黃花瘦”一句是警句。“瘦”字並且是詞眼。詞眼猶人之眼目,它是全詞精神集中表現的地方。

  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詩詞中不乏類似的句子,這是因為正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才共同創造出一個悽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東籬把酒”以“人擬黃花”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相結合。“簾卷西風”一句,更直接為“人比黃花瘦”句作環境氣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畫面:重陽佳節佳人獨對西風中的瘦菊。有了時令與環境氣氛的烘托,“人比黃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託,此句也才能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這首詞末了一個“瘦”字,歸結全首詞的情意,上面種種景物描寫,都是為了表達這點精神,因而它確實稱得上是“詞眼”。在這裡,詞人巧妙地將思婦與菊花相比,展現出兩個迭印的鏡頭:一邊是蕭瑟的秋風搖撼著羸弱的瘦菊,一邊是思婦佈滿愁雲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創設出了一種悽苦絕倫的境界。 以煉字來說,李清照另有《如夢令》“綠肥紅瘦”之句,為人所傳誦。這裡她說的“人比黃花瘦”一句,也是前人未曾說過的,有它突出的創造性。

  李清照醉花陰賞析三

  這首詞是李清照重九佳節為懷念丈夫而寫。上闋寫半夜枕蓆上吹來冷氣,感到自身孤獨。重陽節也在孤獨冷寂中度過。下闋寫黃昏時在菊圃獨飲。詞人認為自身正如傍晚的黃菊,伶仃瘦損。“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是傳誦千古的名句。以菊花自喻別有創意;一個“瘦”字,使一個身體清瘦滿面愁容的少婦形象活脫脫浮現出來,且符合詞自身內心世界與外在環境,貼切傳神。

  這首詞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趙明誠分別之後寫在重陽佳節獨守空閨,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緒。它透過悲秋傷別來抒寫詞人的寂寞與相思情懷。

  上片由白天寫到夜晚秋涼情景,愁苦孤獨之情充滿其中。首二句就白晝來寫:“薄霧濃雲愁永晝。”這“薄霧濃雲”不僅佈滿整個天宇,更罩滿詞人心頭。“瑞腦消金獸”,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無聊,同時又烘托出環境的悽寂。次三句從夜間著筆,先點明節令:“佳節又重陽”。隨之,又從“玉枕紗廚”這樣一些具有特徵性的事物與詞人特殊的感受中寫出了透人肌膚的秋寒,暗示詞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貫穿“永晝”與“一夜”的則是“愁”、“涼”二字。深秋的節候、物態、人情,已宛然在目。這是構成下片“人比黃花瘦”的原因。

  下片則倒敘黃昏時獨自飲酒的悽若,末尾三句設想奇妙,比喻精彩,末句“人比黃花瘦”,更成為千古絕唱。首二句寫重九賞菊飲酒。古人在舊曆九月九日這天,有賞菊飲酒的風習。唐詩人孟浩然《過故人莊》中就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之句。宋時,此風不衰。所以重九這天,詞人照樣要“東籬把酒”直飲到“黃昏後”,菊花的幽香盛滿了衣袖。這兩句寫的是佳節依舊,賞菊依舊,但人的情狀卻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上下對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異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間的關係來說,這下片寫的是結果。

  早年,李清照過的是美滿的愛情生活與家庭生活。作為閨閣中的婦女,由於遭受封建社會的種種束縛,她們的活動範圍有限,生活閱歷也受到重重約束,即使象李清照這樣上層知識婦女,也毫無例外。因此,相對說來,他們對愛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體驗也更細膩一些。所以,當作者與丈夫分別之後,面對.單調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來抒寫自己的離愁別恨了。這首詞,就是這種心情的反映。從字面上看,作者並未直接抒寫獨居的痛苦與相思之情,但這種感情在詞裡卻無往而不在。這是透過一層的寫法。

  比喻的巧妙也是這首詞廣泛傳誦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詩詞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屢見不鮮。如“人與綠楊俱瘦”(宋無名氏《如夢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宋程垓《攤破江城子》),“天還知道,和天也瘦。”(秦觀《水龍吟》)等等。但比較起來卻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寫得這樣成功。原因是,這首詞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結合得十分緊密,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情致,讀之親切。

  詞中還適當地運用了烘雲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韻味。例如,下片寫菊,並以菊喻人。但全篇卻不見一“菊”字。“東籬’,本來是用陶淵明‘採菊東籬下”詩意,但卻隱去了“採菊”二字,實際是藏頭。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來有“菊花”二字,因古人於九月九日有飲菊花酒的風習,這裡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這裡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氣。“黃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見,全詞不見一個“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態卻俱現紙上。詞中多此一層轉折,吟味時多一層思考,詩的韻味也因之增厚一層。

  設問手法也是詞中值得注意的藝術特點之一。明茅映在《詞的》中說:人們“但知傳誦結語(指“人比黃花瘦”句),不知妙處全在‘莫道不消魂’。”這話是很有見地的。“莫道”一句,實際上可以與賀鑄《青玉案》中“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句相媲美。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帶有反詰與激問的成分。

  元伊士珍《琅環記》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陽《醉花明》詞函致趙明誠。明誠歎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忌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城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不論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單從這故事的流傳就足以說明李清照的生活體驗不是一般文人所能體驗得了的;他的藝術風格與藝術技巧,也不是一般詞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詞裡出現的那種多愁善感、弱不禁風的閨閣美人形象,也正是這樣創造出來的。因為這一形象是封建社會特定歷史時期與特定階層的產物。

  據說李清照將這首詞寄給在外做官的丈夫趙時誠後,趙時誠讚賞不已,自愧寫詞不如妻子,卻又想要勝過她,於是杜門謝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詞五十首,並將李清照的這首詞夾雜其中,請友人陸德夫評論。陸德夫細加玩味後說:“只三句絕佳。”趙明誠問哪三句,陸德夫說:“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是本詞的最後三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