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李白·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

夢李白·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

  夢李白·其一全詩體現了李杜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互勸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誼。上下篇分工而又合作,相關而不雷同,結構完整,情感真誠。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夢李白·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夢李白·其一

  杜甫〔唐代〕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訊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譯文

  為死別往往使人泣不成聲,而生離卻常令人更加傷悲。江南山澤是瘴癧流行之處,被貶謫的人為何毫無訊息?老朋友你忽然來到我夢裡,因為你知道我常把你記憶。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哪有羽翼飛來這北國之地?夢中的你恐不會是鬼魂吧,路途遙遠生與死實難估計。靈魂飄來是從西南青楓林,靈魂返回是由關山的黑地。明月落下清輝灑滿了屋樑,迷離中見到你的顏容憔悴。水深浪闊旅途請多加小心,不要失足落入蛟龍的嘴裡。

  註釋

  吞聲:極端悲慟,哭不出聲來。惻惻:悲痛。開頭兩句互文。瘴癘:疾疫。古代稱江南為瘴疫之地。逐客:被放逐的人,此指李白。故人:老朋友,此指李白。這是杜甫常用的越過一層、從對方寫起、連帶雙方的手法。故人知我長相思念而入我夢,則我之思念自不必言,而雙方之相知相憶又自然道出。恐非平生:疑心李白死於獄中或道路。這兩句說:我夢到的該不是你的魂魄吧?山高路遠,誰知道你是否還活著啊!楓林:李白放逐的西南之地多楓林。關塞:杜甫流寓的秦州之地多關塞。李白的魂來魂往都是在夜間,所以說“青”“黑”。羅網:捕鳥的工具,這裡指法網。羽翼:翅膀。這兩句說:既已身陷法網,繫獄流放,怎麼會這樣來往自由呢?顏色:指容貌。這句指李白的處境險惡,恐遭不測。祝願和告誡李白要多加小心。

  賞析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詩要寫夢,先言別;未言別,先說死,以死別襯托生別,極寫李白流放絕域、久無音訊在詩人心中造成的苦痛。開頭便如陰風驟起,吹來一片瀰漫全詩的悲愴氣氛。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不說夢見故人,而說故人入夢;而故人所以入夢,又是有感於詩人的長久思念,寫出李白幻影在夢中倏忽而現的情景,也表現了詩人乍見故人的喜悅和欣慰。但這欣喜只不過一剎那,轉念之間便覺不對了:“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繫於江南瘴癘之鄉,怎麼就能插翅飛出羅網,千里迢迢來到我身邊呢?聯想世間關於李白下落的種種不祥的傳聞,詩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還是死魂?路遠難測啊!乍見而喜,轉念而疑,繼而生出深深的憂慮和恐懼,詩人對自己夢幻心理的刻畫,是十分細膩逼真的。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夢歸魂去,詩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從江南而來,又星夜自秦州而返,來時要飛越南方青鬱郁的千里楓林,歸去要渡過秦隴黑沉沉的萬丈關塞,多麼遙遠,多麼艱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個。“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在滿屋明晃晃的月光裡面,詩人忽又覺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顏依稀尚在,凝神細辨,才知是一種朦朧的錯覺。相到故人魂魄一路歸去,夜又深,路又遠,江湖之間,風濤險惡,詩人內心祝告著、叮嚀著:“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這驚駭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險惡處境的象徵,這惴惴不安的祈禱,體現著詩人對故人命運的殷憂。這裡,用了兩處有關屈原的典故。“魂來楓林青”,出自《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舊說系宋玉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龍”一語見於梁吳均《續齊諧記》:東漢初年,有人在長沙見到一個自稱屈原的人,聽他說:“吾嘗見祭甚盛,然為蛟龍所苦。”透過用典將李白與屈原聯絡起來,不但突出了李白命運的悲劇色彩,而且表示著杜甫對李白的稱許和崇敬。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創作背景

  李白與杜甫於天寶四載(745年)秋,在山東兗州石門分手後,就再沒見面,但彼此一直深深懷念。至德二載(757年),李白因曾參與永王李璘的幕府受到牽連,下獄潯陽。乾元元年(758年)初,又被定罪長流夜郎(今貴州桐梓)。乾元二年(759年)二月,在三峽流放途中,遇赦放還,回到江陵。杜甫這時流寓秦州,地方僻遠,訊息隔絕,只聞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還,仍在為李白憂慮,因而思念成夢,醒而作此二詩以寄意。

  名家點評

  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西清詩話》雲:……(白)風神超邁,英爽可知。後世詞人,狀者多矣,亦間于丹青見之,俱不若少陵“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熟味之,百世之下,想見風采。此與李太白傳神詩也。

  明代胡應麟《詩藪》:“明月照高樓,想見餘光輝”,李陵逸詩也。子建“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全用此句而不用其意,遂為建安絕唱。少陵“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正用其意而少變其句,亦為唐古崢嶸。

  明代鍾惺、譚元春《唐詩歸》:鍾雲:無一字不真,無一字不幻。又云:精感幽通,交情中說出鬼神,杜甫《夢李白》詩安得不如此!鍾雲:到說自己身上,妙,妙(“故人”二句下)。譚雲:幽冥可怯(“魂返”句下)。鍾雲:暗用招魂語事,妙。譚雲:只轉二韻,極見相關之情。此皆外之音(末二句下)。

  明代唐汝詢《唐詩解》:少陵此作,本摹“凜凜歲雲暮”一篇……即《古詩》“既來不須臾,又不處重闈,亮無晨風翼,焉得凌風飛”之意,觀此可以知作詩變化法。

  明代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劉辰翁曰:起意,使其死耶,當不復哭矣,乃使人不能忘者,生別故也。“落月”二語,偶然實境,不可更遇。楊慎曰:“落月”二語,言夢中見之,而覺其猶在,即所謂“夢中魂魄猶言是,覺後精神尚末回”也。詩本淺,宋人看得太深,反晦矣。傳神之說,非是。

  明代王嗣奭《杜臆》:瘴地而無訊息,所以憶之更深。不但言我之憶,而以故人入夢,為明我相憶……故下有“魂來”、“魂返”之語,而又云“恐非平生魂”、亦幻亦真,亦信亦疑,恍惚沉吟,此“長惻側”實景。

  清代黃周星《唐詩快》:本是幻境,卻言之鑿鑿,奇絕(“魂來”句下)。

  清代徐增《而庵說唐詩》:子美作是詩,腸回九曲,絲絲見血。朋友至情,千載而下,使人心動。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沉痛之音發於至情,情之至者文亦至,友誼如此,當與《出師》、《陳情》二表並讀,非僅《招魂》、《大招》之遺韻也。“落月屋梁”,千秋絕調。

  清代劉邦彥《唐詩歸折衷》:唐雲:通篇俱從“凜凜歲雲暮”翻出,二語更見其化(“君今”二句下)。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蔣雲:起便明風忽來,慘淡難名“死別”三句下)。郝楚望雲:讀此段,千載之下,恍若夢中,真傳神之筆(“故人”八句下)。(“魂來”)二句抵宋玉《招魂》一篇。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首章處處翻死。起四,反勢也。說夢,先說離,此是定法。中八,正面也,卻純用疑陣。句句喜其見,句句疑其非。末四,覺後也。夢中人杳然矣、偏說其神猶在,偏與叮嚀囑咐,此皆景外出奇。

  清代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魂來”四句,全用《招魂》意,點綴愈惝恍,愈沉摯。

  清代施補華《峴傭說詩》:“魂來楓林青”八句,本之《離騷》,而仍有厚氣;不似長吉鬼詩,幽奇中有慘淡色也。

  清代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吳曰:一字九轉,沉鬱頓挫(“死別”二句下)。“長相憶”下倒接“恐非平生魂”二句,疑真疑幻之情,千古如生,再以“魂來”、“魂返”寫其迷離之狀,然後入“君今”二句:纏綿切至,側惻動人(“江南”六句下)。吳曰:此等奇變語,世所驚歎,然在杜公猶非其至者(“魂來”二句下)。悱惻沉至(“君今”二句下)。吳曰:撐起(“落月”句下)。吳曰:親切悲痛(“猶疑”句下)。吳曰:再轉(“水深”句下)。吳曰:剴切沉鬱(末句下)。

  作者軼事典故

  姓名由來

  第一種說法:那是李白七歲時,父親要給兒子起個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親酷愛讀書,他們要培養兒子做個高雅脫俗的人。父親平時喜歡教孩子看書作詩,在醞釀起名之時,同母親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時考考兒子作詩的能力。

  父親看著春日院落中蔥翠樹木,似錦繁花,開口吟詩道:“春國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母親接著道:“火燒葉林紅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詩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後一句,希望自己接續下去。他走到正在盛開的李樹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說:“李花怒放一樹白”。

  “白”——不正說出了李花的聖潔高雅嗎?父親靈機一動,決定把妙句的頭尾“李”“白”二字選作孩子的名字,便為七歲的兒子取名為“李白”。

  第二種說法:李陽冰的《草堂集》序中說:“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範傳正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中寫道:“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李)枝以複姓,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鹹取所象”。

  從以上文獻中我們不難看出,李白的`姓名是其父回到蜀中給自己恢復了李姓後,為後來出世的李白取的名字,李母夢到太白金星後於是有了身孕,在陣痛難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據這一夢境得來的。

  唐朝長安元年,李白出生於武則天執政後期的公元701年。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內容很廣泛,除儒家經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他很早就相信喜歡道教,喜歡隱居山林,求仙學道;同時又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一方面要做超脫塵俗的隱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輔弼大臣,這就形成了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但積極入世、關心國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構成他作品進步內容的思想基礎。李白青少年時期在蜀地所寫詩歌,留存很少,但像《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顯示出突出的才華。

  李白擱筆

  在黃鶴樓公園東邊,有一亭名為“擱筆亭”,亭名取自“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一段佳話。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後來李白也登上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正要提筆寫詩時,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一拳捶碎黃鶴樓, 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擱筆不寫了。有個少年丁十八譏笑李白:“黃鶴樓依然無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詩辯解:“我確實捶碎了,只因黃鶴仙人上天哭訴玉帝,才又重修黃鶴樓,讓黃鶴仙人重歸樓上。”

  實際上,李白熱愛黃鶴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連呼“一忝青雲客,三登黃鶴樓”。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顥題詩,李白擱筆,從此黃鶴樓之名更加顯赫。後來,李白也仿照《黃鶴樓》寫下《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詩友摯情

  重訪江東

  李白離開東魯,便從任城乘船,沿運河到了揚州。由於急著去會稽會見元丹丘,也就沒有多滯留。到了會稽,李白首先去憑弔過世的賀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會稽,於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暢遊禹穴、蘭亭等歷史遺蹟,泛舟鏡湖,往來剡溪等處,當然也少不了在繁華都市會稽流連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見了崔成甫。兩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懷更加相投。每次遊玩時,都盡情暢遊,不計早晚。他們泛舟秦淮河,通宵達旦地唱歌,引得兩岸人家不勝驚異,拍手為他們助興。兩人由於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詩系在衣服上,每當想念,便吟誦一番。

  汪倫之情

  唐天寶年間,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陽家,便寫信邀請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說:“先生好遊乎?此處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李白素好飲酒,又聞有如此美景,欣然應邀而至,卻未見信中所言盛景。汪倫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釀成的美酒與李白同飲,並笑著告訴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並無十里桃花。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並非有萬家酒店。”李白聽後大笑不止,並不以為被愚弄,反而被汪倫的盛情所感動,適逢春風桃李花開日,群山無處不飛紅,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瑩,翠巒倒映,汪倫留李白連住數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別時送名馬八匹、官錦十端。李白在東園古渡乘舟欲往萬村,登旱路去廬山,汪倫在古岸閣上設宴為李白餞行,並拍手踏腳,歌唱民間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倫的盛意,作《贈汪倫》詩一首: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為白寫序

  李陽冰曾與偉大的浪漫詩人李白有過一段不平常的交往。唐肅宗時李白曾投身於永王李璘幕府帳下,因李璘丹陽起兵叛亂兵敗,李白受到牽連,被治罪流放。後雖被大赦,但居無定所,窮困潦倒,流浪到當塗,李陽冰時任當塗縣令,仰慕李白的文才和人品,得知李白遭遇後,毅然把李白在當塗安置下來,生活上給予多方照顧。李白死於當塗,終前,把一生詩作託付給李陽冰。李陽冰不負重託,便用精美的書法把書稿重新抄錄編成《草堂集》20卷,還為詩集寫了一篇序言。流傳於世。李白的詩作所以能廣為流傳,除詩本身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外,李陽冰編輯整理之功也是功不可沒。

  生死考證

  關於李白的出生地,唐人所撰李白身世資料,最可信者,除魏顥、李陽冰分別為李白編集所寫的序文外,再就是劉全白、範傳正於李白身後為他寫的碣記和碑序。“白本家隴西,乃放形,因家於綿。身既生蜀,則江山英秀。”(魏顥《李翰林集序》);“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李陽冰《草堂集序》);“君名白,廣漢人。”(劉全白《唐故翰林李君碣記》);“神龍之初,潛還廣漢。...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複姓,先祖母夢長庚而告祥。”(範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魏稱綿,李稱蜀,劉、範稱廣漢。實則地點相同而有詳略之別,魏、李、範三人均指明李白生於蜀中,為蜀中綿州(漢稱廣漢)人。20世紀70年代,郭沫若提出“碎葉”說。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李白研究的深入,學術界普遍採納李白生於綿州昌隆縣青蓮鄉(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鎮)的說法。

  安史之亂髮生的第三年(756年),他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永王與肅宗爭奪帝位的鬥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連,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寫下《早發白帝城》。晚年投奔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說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發疾病而死(見皮日休《李翰林詩》)。也有說是單純的喝酒猝死(見《舊唐書》)。也有說是醉酒入江中捉月溺死,這種說法古已有之且廣為流傳。

  身世之謎

  關於詩仙李太白的家世和身世,唐代當時就諱莫如深,特別是對其祖父、曾祖父,史料無一記載。李白自己很少談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遠祖,諱言近親,閃爍其辭,故佈疑陣。儘管如此,還是有人從歷史的塵幕中看出了蛛絲馬跡。最早提到此事的是唐梓州刺史於邵,他最早在李白故里立碑紀念,明末曹學全《蜀中名勝記》載有碑文內容:“白本宗室子,其先避地客蜀,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接著提到此事的乃宋人杜田。

  延至當代,才有《中國青年報》1985年7月28日所載兼葭《李白身世之謎》,轉述臺灣學者羅香林認為:李白乃李建成之後。韓維祿1988年撰文《李白“五世為庶”當為李建成玄孫解》論證李白乃唐宗室,李建成玄孫。持同樣觀點的徐本立1990年發表《李白為李淵五世孫考》亦認為李白應為涼武昭王十二世孫、太祖李虎七世孫、高祖李淵五世孫、太子建成玄孫。而朱秋德的《論李白的宗室情結及對其人生諸要素的影響》(《絲路學刊》1997年第4期),更對李白的身世及人生諸要素作出一番綜合考察和評價,以期接近歷史本來面目。

  李白的研究者們主要引據的是李陽冰《草堂集序》和範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李陽冰《草堂集序》作於李白同時,其中的身世內容當出自李白口授,範傳正作《序》時有李白孫女陪範主持其祖父遷墓之事。

  朱秋德在他的文章中說:“李白作為淪落民間的宗室之子的人生悲劇是命定的,是誰也無法解救的。祖先的血脈周流其身使他渴望有所作為,但祖先蒙受的罪孽又使他不敢有所作為;建功立業而又害怕暴露身世使他的精神和行為在廟堂之高和江湖之遠間首鼠兩端。他的一生就是在這種矛盾中,在祖先留下的物質財富和精神枷鎖中度過的。他是戴著鐐銬跳舞的人,而這鐐銬世人看不見,只有他自己知道。”

  祖籍迷霧

  雖然90年代以後大多數學者認同李白出生地在四川江油,但是關於李白確切的出生地還是存在爭議,大致學者們認為主要有三個地方:分別是四川綿陽江油、隴西成紀、吉爾吉斯斯坦碎葉城。

  四川綿陽江油

  2009年8月21日,江油市委宣傳部致函中央電視臺、湖北省安陸市委宣傳部,認為江油才是李白的故里,安陸涉嫌“侵權”。

  2009年8月24日,安陸市政府發專函給江油,希望兩地能“共享李白”。

  2009年8月28日,江油市文化旅遊局向安陸市政府發去律師函,希望對方在10日內,立即停播或刪除含有“李白故里”字樣的宣傳廣告片,並保留用法律手段進一步追索的權利,最後勝訴。

  隴西成紀

  李白祖籍早於古書有記載《草堂集序》雲:“……公又疾亟,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餘為序……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圭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李陽冰《序》說:“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魏顥(唐前進士,曾親訪李白,二人“相見泯合”)《李翰林集序》說:“白本隴西,乃放形,因家於綿。”範傳正《墓碑說》:“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絕嗣之家,難求譜牒。”《新唐》說:“李白,字太白,興聖皇帝九世孫。其先,隋末因為犯罪遷徙至西域,神龍初返還,客居隴西。”《碑序》雲:“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絕嗣之家,難求譜牒。公子孫女搜於箱篋之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數十行,紙壞字缺,不能詳備,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世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碎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故國朝以來,漏於屬籍。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為名,高臥雲林,不求仕祿。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複姓。”

  2010年3月,甘肅籍學者雷達寫了一篇《李白“故里”在甘肅秦安》的文章,隨即當地組織了網友簽名等活動,頗為熱鬧。

  吉爾吉斯斯坦

  根據郭沫若等學者德爾考究,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李白生可能生於碎葉城,也就是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五歲那年,他隨家人遷到四川省江油縣定居。李白《與韓荊州書》:“我本是隴西平民,流落至楚漢之地”,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人(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

  2009年10月29日,吉爾吉斯斯坦駐中國大使館商務參贊朱薩耶夫·古邦訪問安陸,稱李白故里在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希望托克馬克與安陸兩個城市能夠以李白為紐帶,共同擔負起弘揚李白文化的責任,並進一步拓展經濟 、貿易等方面的合作。

  事實上,早在2008年10月,吉爾吉斯斯坦文化資訊部部長拉耶夫就對中國媒體表示,中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李白的出生地碎葉城,就是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托克馬克市,他們正與中方協商要為李白塑造一個紀念雕像,推動兩國李白文化的經濟合作。朱薩耶夫·古邦造訪安陸,更是表明吉方已經認識到李白故里所蘊含的經濟價值,力圖分上一杯羹。隨後,兩地草簽了一系列文化和經濟的合作意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