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林清玄先生優美散文

送別林清玄先生優美散文

  在一個暖陽鋪滿大地的時間,當我們不得不與自己喜歡的人告別,內心是悲涼的。生命從來都是那麼脆弱,我們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也許會很久很久,也許會突然與這個世界告別。

  當我聽到著名散文家林清玄先生去世的訊息時,我竟然不敢相信,才65歲的先生就離我們遠去了。還以為會有很長的時間來讀他的新作,沒想到就在今天成了絕響。不知道是不是有預感,就在昨天我在書店買了他新出版的一套書籍,《不爭》《不看》《不聞》,新書的墨香還沒有被開啟,寫書的先生就離我們而去。

  網路上鋪天蓋地的紀念林清玄先生的文章,而我最喜歡央視新聞發表的一篇《鼓勵你飛行的人,去了》,是啊,那個曾經帶我走進散文天地的人,那個曾經用文字鼓勵著我一直寫作的人,走了。是先生用它的文字帶著我一起在散文天地飛行,而今,那個人不在了,只留下了那些熟悉的菩提,在人間。

  說起來愛上散文,源於讀林清玄先生的散文集。當時,與先生的文字相遇,就被文字裡與眾不同的氣息所吸引,是禪意,是俗世,是平常,是道理,是情感,那種特殊的語言,讓閱讀的我,一片澄淨。這不正是自己尋找的一種狀態嗎,對美,對善,最深厚的表達,用唯美的語言。

  最初讀先生的文章,看他的名字,還以為是一位女作家,後來某一個偶然看見了林清玄先生的照片,才知道原來林先生是個男性作家。那些清麗的文字時常讓人誤解,文字裡的禪意凡心,都好像是生活的自己,認同感讓我愛上了他的文字,也讀到了散文裡的美。

  於是,落筆開始寫散文,並堅定地只寫散文,愛上散文隨性表達情感的方式,愛上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就這樣從開始的喜歡到後來的深愛,直至現在的離不開。

  剛開始寫散文,總是憑著興趣去隨性寫作。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到了林清玄先生的一段播音,改變了我的寫作方式。那是一次去趕火車的路上,乘坐一輛普通的計程車,計程車司機估計也是個愛文化的人,收音機的頻道里不是歌曲,而是正在播出對林先生的採訪。

  林清玄先生的聲音從廣播裡傳出來,親切而真實,沒有一點距離感。他說:“我知道要實現自己的理想,一定要比別人勤快。我從三年級時開始,規定自己每天寫五百字,不管颳風還是下雨,心情好壞;到了中學,每天寫一千字的文章;到了大學,每天寫兩千字的文章;大學畢業以後每天寫三千字的文章。到現在已經四十年了,我每天還寫三千字的文章。”就是這段話,給我的寫作開啟了一個新的章程。

  我規定自己每天最少要寫一千字,不管什麼情況下都要完成,就這樣堅持每天一千字的文章,一年後我發現自己對文字的掌握越來越嫻熟,不像剛開始時坐在電腦前寫字像是擠牙膏,到了後來,想寫的文章就可以順著自己的心意,流利的一氣呵成。在寫作上,林清玄先生算是一個帶著我飛行的'人。是他的話語,給我的文章裝上了翅膀,從此,我在文字裡學會了飛翔。

  讀林清玄先生的文章,總是能讓自己浮躁的心靈得到淨化。那種清淡如小溪流水,娓娓道來卻又意味深遠,那種禪意凡心中對日常生活的悟道,在閱讀先生的文章中,親切溫和淡定靜氣。最喜歡他的菩提系列,菩提系列叢書,我不止一遍地讀過,它教會我用一顆柔軟心去生活。先生曾經說過:“如果你現在問我什麼是成功,我會說,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更智慧,更懂得愛與包容,就是成功。”

  有人說我的文章如小溪流水般帶著清脆而有禪意的聲響,我想可能是受先生散文的影響,也有了一點靈氣。林清玄先生說:“文學創作是我生命的寶藏,使我敢與眾不同,常保感動的心。我很慶幸自己是個作家,以愛為犁,以美為靶,以智慧為種子,以思想為養料,耕耘了一片又一片的田地。”

  我也想在先生離去時,對先生告別說:“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個寫者,能在散文天地裡,播種自己心底的所思所想所愛,長出一片綠油油的麥苗。”我將循著先生的腳印,繼續在散文裡續寫生命的篇章。

  我們終歸是要告別這個世界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如果能在與世界告別的時候,用文字作為對這個世界最好的紀念,我想,一生都是值得。

  送別先生,敬意永存!謹以此文,送別先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