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原文以及賞析李清照

一剪梅原文以及賞析李清照

  無論我們說話還是作文,都要運用好文字。只要你能準確靈活的用好它,它就會讓你的語言煥發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一剪梅原文以及賞析李清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剪梅原文以及賞析李清照 篇1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①,輕解羅裳,獨上蘭舟②。雲中誰寄錦書來③?雁字回時④,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註釋】

  ①紅藕:紅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蓆。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蘭舟:用木蘭木造的舟,詩詞中多隻泛用作舟的美稱。

  ③錦書:前秦蘇惠曾織錦作《璇璣圖詩》,寄其夫竇滔,計八百四十字,縱橫反覆,皆可誦讀,文詞悽婉。後人因稱妻寄夫為錦字,或稱錦書;亦泛為書信的美稱。

  ④雁字:群雁飛時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詩文中因以雁字稱群飛的大雁。

  【譯文】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閒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賞析】

  一剪梅亦稱“臘梅香”。得名於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雙調六十字,前後闋句句用平韻,一韻到底。八個四字句一般都用對仗。有一體只須前後闋的一、三、六句用韻。

  這首《一剪梅》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當作於1103年(北宋崇寧二年)的秋天。有道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更何況對於一個新婚不久的溫婉少婦而言,正是“紅藕香殘”的時節,丈夫趙明誠離家遠遊,李易安的心中肯定不好過,我們已經不知道當初的趙明誠為什麼會選擇在剛剛成親就離開妻子遠走他鄉,不過從詞中體會到易安的孤獨寂寞不禁為這個小女子心疼,暗暗責怪趙明誠的心狠。

  詞的上闋首句“紅藕香殘玉簟秋”寫荷花凋謝、竹蓆浸涼的秋天,空靈蘊藉。“紅藕”,即粉紅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蓆。此時荷花全部已經凋謝了,池塘裡一派蕭條氣象,林黛玉曾經說過她特別喜歡李商隱的一句詩“留得殘荷聽雨聲”,李易安當時面對的'場景雖然少了秋雨的點綴,不過也可以想象,一個新婚少婦,本來應該和丈夫快快樂樂的在一起賞賞花,喝喝茶的,此時卻面對如此悲涼的場面,心裡該是何種滋味。

  身下的竹蓆沁涼如水,恐怕易安的心也同樣失去了溫度。又或許冰涼的一開始就不是玉簟,而是易安那顆愁悶無法疏解的心靈。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寫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與其孤單單的躺在冰涼的竹蓆上,面對著凋謝的荷花,倒不如放舟湖上,消解愁悶。易安輕輕解開綾羅裙,換上便裝,獨自划著小船泛遊湖上。

  “雲中誰寄錦書來?”這時的易安一邊划著小舟,一邊期待的望著天邊掠過的大雁,幻想著會不會有一隻會捎給她丈夫寫來的書信。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也不知道就這樣過了多久,南歸的大雁一行行飛過,並沒有等到丈夫的書信,反而等來了皎潔浸人的月光,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下闋“花自飄零水自流花”,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漂流。花本來應該依附著流水,水流到哪,花流到哪,可是易安卻用了兩個“自”字,不難發覺,她把自己比作花,把丈夫比作流水,深深為不能和丈夫相依相隨而傷懷。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易安和丈夫彼此深愛著對方,可是相思卻又不能相見。唉,人世間最悲慘的事莫過於此,明明相愛,卻只能分隔兩地。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幾句和李煜《烏夜啼》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意境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三句也最為世人所稱道。這裡,“眉頭”與“心頭”相對應,“才下”與“卻上”成起伏,語句結構既工整,表現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藝術上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當然,這兩個四字句只是整首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並非一枝獨秀。它有賴於全篇的烘托,特別因與前面另兩個同樣工巧的四字句“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前後襯映,而相得益彰。

  一剪梅原文以及賞析李清照 篇2

  《一剪梅》原文: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賞析一:

  這是一首傾訴相思、別愁之苦的詞。這首詞在黃昇《花菴詞選》中題作別愁,是李清照寫給新婚未久即離家外出的丈夫趙明誠的,她訴說了自己獨居生活的孤獨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歸來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記》說:易安結褵(婚)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作者在詞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縱即逝的真切感受,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語言表現出具體可感、為人理解、耐人尋味的東西。

  詞的上闋首句紅藕香殘玉簟秋寫荷花凋謝、竹蓆浸涼的秋天,空靈蘊藉。紅藕,即粉紅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蓆。這一句涵義極其豐富,它不僅點明瞭蕭疏秋意的時節,而且渲染了環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閒愁起了襯托作用。表面上寫出荷花殘,竹蓆涼這些尋常事情,實質上暗含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讚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間煙火氣象。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寫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詞人解開綾羅裙,換著便裝,獨自划著小船去遊玩。輕解與獨上,栩栩如生地表現出她的神態、舉動。輕,寫手腳動作的輕捷靈敏,表現出生怕驚動別人,小心而又有幾分害羞的少婦心情。正因為是輕,所以誰也不知道,連侍女也沒讓跟上。獨字就是回應上句的輕字,點明瞭下闋愁字的癥結。獨上蘭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並非閒情逸致的遊玩。昔日也許雙雙泛舟,而今獨自擊楫,恩愛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歸,怎不教她愁情滿懷。雲中誰寄錦書來?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書抵萬金。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現的外在表現。作者藉助於鴻雁傳書的傳說,畫面清晰,形象鮮明,它渲染了一個月光照滿樓頭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悅的背後,蘊藏著相思的淚水。月滿西樓寫月夜思婦憑欄望眺。月已西斜,足見她站立樓頭已久,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極盼望音訊的她仰頭嘆望,竟產生了雁足回書的遐想。難怪她不顧夜露浸涼,呆呆佇立凝視,直到月滿西樓而不知覺。

  下闋花自飄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飄零東流。其實,這一句含有兩個意思:花自飄零,是說她的青春象花那樣空自凋殘;水自流,是說她丈夫遠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們仔細玩味,就不難發覺,李清照既為自己的紅顏易老而感慨,更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讓它白白地消逝而傷懷。這種複雜而微妙的感情,正是從兩個自字中表現出來的。這就是她之所以感嘆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關鍵所在,也是她倆真摯愛情的具體表現。當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諸如離別,均給人以無可奈何之感。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這是有情人的心靈感應,相互愛慕,溫存備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這種獨特的構思體現了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二人心心相印、情篤愛深,相思卻又不能相見的無奈思緒流諸筆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種相思之情籠罩心頭,無法排遣,蹙著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湧上心頭,其內心的綿綿愁苦揮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卻上兩個詞用得很好,把真摯的感情由外露轉向內向,迅疾的情緒變化打破了故作平靜的心態,把相思之苦表現得極其真實形象,表達了綿綿無盡的相思與愁情,獨守空房的孤獨與寂寞充滿字裡行間,感人至深。這和李煜《烏夜啼》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有異曲同工之妙境,成為千古絕唱。

  總之,《一剪梅》筆調清新,風格細膩,給景物以情感,景語即情語,景物體現了她的心情,顯示著她的形象特徵。詞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尋味。

  《一剪梅》賞析二:

  李清照的《一剪梅》這首詞作於清照和丈夫趙明誠遠離之後,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別情詞作。

  詞的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起全篇,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內之物,對清秋季節起了點染作用。全句設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意境清涼幽然,頗有仙風靈氣。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界現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徵;枕蓆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淒涼獨處的內心感受。起句為全詞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調。

  接下來的五句順序寫詞人從晝到夜一天內所作之事、所觸之景、所生之情。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寫的是白晝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獨上二字暗示處境,暗逗離情。下面雲中誰寄錦書來一句,則明寫別後的懸念。接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兩句,構成一種目斷神迷的意境。按順序,應是月滿時,上西樓,望雲中,見回雁,而思及誰寄錦書來。誰字自然是暗指趙明誠。但是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字空回,錦書無有,所以有誰寄之嘆。說誰寄,又可知是無人寄也。詞人因惦念遊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雲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而這一望斷天涯、神馳象外的情思和遐想,無時無刻不縈繞於詞人心頭。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啟下,詞意不斷。它既是即景,又兼比興。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遙遙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兩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則給人以淒涼無奈之恨。

  下片自此轉為直接抒情,用內心獨自的方式展開。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二句,在寫自己的相思之苦、閒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想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閒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以見兩心之相印。這兩句也是上闋雲中句的補充和引申,說明儘管天長水遠,錦書未來,而兩地相思之情初無二致,足證雙方情愛之篤與彼此信任之深。這兩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來看,從一種相思到兩處閒愁,是兩情的分合與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則訴說此情已由思而化為愁。下句此情無計可消除,緊接這兩句。正因人已分在兩處,心已籠罩深愁,此情就當然難以排遣,而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了。

  此情封鎖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三句最為世人所稱道。這裡,眉頭與心頭相對應,才下與卻上成起伏,語句結構既十分工整,表現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藝術上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當然,這兩個四字句只是整首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並非一枝獨秀。它有賴於全篇的烘托,特別因與前面另兩個同樣工巧的四字句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前後襯映,而相得益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