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丈夫

李清照的丈夫

  趙明誠致力於金石之學,可謂幼而好之,終生不渝。他曾自謂:“餘自少小喜從當世學士大夫訪問前代金石刻詞。”(《金石錄》序) 。與李清照結婚後,趙明誠對金石學志趣更是有增無減,日趨痴迷,有“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金石錄後序》) 。屏居青州與出守萊州、淄州時期,是趙明誠、李清照夫婦相濡以沫共研學問的最美滿的時期,也是趙明誠金石事業最有成就的時期。

  從大觀二年(1108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趙明誠曾四遊仰天山,三訪靈巖寺,一登泰山頂。或題名,或拓片,獲得了大量的碑文資料。經過多年的親訪廣集,在李清照幫助下,趙明誠完成了《金石錄》的寫作。這是一部繼歐陽修《集古錄》之後, 規模更大、更有價值的研究金石之學的專著。著錄所藏金石拓本,上起三代下及隋唐五代,共2000種。《金石錄》30卷。前10卷為目錄,按時代順序編排;後20卷就所見鐘鼎器銘文款識和碑銘墓誌石刻文字,加以辨證考據,對兩《唐書》多作訂正,是研究古代金石刻必資之書,也是必讀之書。

  一日,趙明誠與李清照從兄李迥外出遊玩,在元宵節相國寺賞花燈時與李清照相識。趙明誠早就讀過李清照的詩詞,本已讚賞不已,此時一見,便產生了愛慕之意。趙明誠回去後,便以“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的字謎方式,委婉地向父親談及此事。趙挺之恍然大悟,便派人去向李清照求親。

  婚後二人感情和諧,以收集金石字畫作趣。後因政治因素,趙氏親屬被迫隱居鄉里,趙明誠和李清照來到青州定居下來。趙家由顯貴變成了普通百姓,對他們而言,卻是因禍得福。他們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金石、字畫和古玩上。趙氏夫婦每得一本奇書,便共同勘校,整理題簽,得搭配書畫器物,便仔細把玩,互相給予評價。同時,夫婦二人在飯後還時常坐在歸來堂中烹茶。兩人指著滿屋的書籍互相拷問對方,猜中的人先飲茶。以此為樂。一次,趙明誠出外未歸,李清照曾作《醉花陰》一詞寄給丈夫告知自己的心情,趙明誠讀後,讚歎不已。卻又想勝之,便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天,最後得與詞五十首,中夾雜李清照的詞。叫人評鑑,友人陸德夫品味後說:“只三句絕佳。”趙明誠忙問是哪三句,陸德夫回答後,趙明誠不禁啞然。原來正是李清照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明誠由此更欽佩妻子的才學。

  靖康二年三月,趙明誠因奔母喪先南下金陵,任江寧知府。這時李清照已返回青州,整理歸來堂中的金石文物,準備與南下的趙明誠會和。最後經挑選裝車15車,其他沒帶走的東西便鎖在10餘間屋子裡。但時局變亂,她離開沒多久,青州就發生了兵變,她家毀於兵禍,令人痛心。

  趙明誠只做了一年的江寧知府便因為失職而罷了官。建炎三年(1129)二月,御營統治官王亦叛亂,此事被下屬察覺,並做了彙報,當其並沒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沒有采取任何行動。下屬自行佈陣,在夜晚之時,成功擊敗王亦。天亮時,下屬前去找尋趙明誠。卻發現他早就利用繩子從城牆上逃跑了。

  叛亂被定之後,趙明誠被朝廷革職。李清照深為丈夫的臨陣脫逃感到羞愧,雖然並無爭吵,但往昔的'魚水和諧已經一去不返,她從此冷淡疏遠了趙明誠。

  不久,趙明誠又接命前往湖州上任。趙、李分別時,局勢更糟。李清照也知道,夫妻分別,隨時都可能遭遇兵禍。而丈夫在兵變中的懦弱也在她心中留下了陰影,於是她更擔心自己保護不了如此多的物件,於是便問趙明誠,若真發生不測,那該如何是好?當時趙明誠說,若逢不測,先丟輜重,再拋棄衣物,然後依次是書冊、卷軸和古器,而夫婦二人所收藏的最為珍貴的《趙氏神妙帖》不能失去,若非萬不得以,只能與李清照共存亡。

  1129年,他們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兩人相對無語氣氛尷尬。行致烏江,站在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聯翩,心潮激盪。面對浩浩江水,隨口就吟誦出了《夏日絕句》。趙明誠站在她身後,聞聽之後愧悔難當,深深自責。從此便鬱鬱寡歡一不振,不久便急病發作而亡。

  1129年,趙明誠病卒於建康(南京) ,一段將近三十年的美滿姻緣就此落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