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宋詞中不朽的女子

李清照:宋詞中不朽的女子

  引導語:總所周知,李清照是宋朝的才女,是宋詞中不朽的女子,我們閱讀下文了解她更加詳細的資訊。

  當有人感慨中國當代詩歌創作陷入瓶頸的時候,當餘秀華因一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而紅遍網路的時候,我還不甚懂現代詩歌。只是對戴望舒的《雨巷》,舒婷的《致橡樹》等等印象猶深。往久遠往古典裡去,便想起那個住在宋詞裡的女子——李清照。不由要問:時光越過近千年,李清照何以還鮮妍在詩歌的河流裡?

  (一)一位個性鮮明率真的亂世才女

  李清照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任禮部員外郎,是當時著名的學者,母親知書能文。李清照資質聰慧,不僅多才多藝,少有詩名,更可貴的是作為名門閨秀,她敢於掙脫封建禮教的束縛,天性率真不羈。《如夢令》中,她酣暢飲酒,“沉醉不知歸路”,“誤入藕花深處”,顛覆了封建淑女端莊矜持的形象。《點絳唇》中,她快意盪鞦韆,“見有人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那個懵懂害羞、激動慌亂的懷春少女形象極為鮮活,充滿了對愛情的由衷嚮往。

  李清照18歲與宰相趙挺之之子趙明誠結婚。門當戶對,兩情相悅,又難得夫妻志趣相投,他們常常切磋詩文,砥礪進步,實屬人間美事。但趙挺之是王安石變法的積極擁戴者,與反對變法的蘇軾結怨頗深,而李格非屬蘇門後四學士,政見相左的二人聯姻,此後的矛盾不難預料。婚後第二年,李清照就被捲進複雜的政治鬥爭中。新黨蔡京任右相,極力打擊舊黨。李格非一再被降職,直至驅逐出京城。趙挺之一路升遷至尚書右丞。為救父親,李清照向公公求援,未果。她亦因父受牽連,不可留守京城而與趙明誠暫別。對此,她無懼封建家長的威勢,曾大膽指斥公公“炙手可熱心可寒”。後來黨爭愈演愈烈,公公與蔡京交惡,終被罷官後疾卒。隨之趙家被蔡京誣陷,公公贈官被奪,趙明城蔭封之官丟失,夫妻被迫回到青州。

  不過李清照這一時期的生活是幸福安逸的。她駕馭得了養尊處優的貴婦身份,也能安適於普通女子的鄉居生活。鄉居的幸福,已無緣顯赫富貴,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優雅,是於喧囂塵世中的詩意棲居。天性使然,她的情懷在書香氤氳裡,她命其室為“歸來室”,自號“易安居士”。趙明誠愛好收藏,李清照不惜家財,全力支援丈夫蒐集買入大量金石書畫,寧肯“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他們共同從事學術研究,編纂《金石錄》。在編纂過程中,夫妻二人常常以材料出處為題競答,說快說準者飲茶為獎勵。美中稍有不足,趙明誠幾次出仕於外,免不得夫妻相思兩地,李清照前期詞作多寫少女少婦時的美滿及相思別離之情。

  只是生活不會憐憫詩意與優雅,時代的苦難更不會因為才女繞道而行。靖康之難後,李清照和趙明誠相繼避亂江南。南渡途中,經過當年項羽自刎之地,李清照想起撤逃的朝廷,心潮澎湃。本來戰爭讓女人走開,可是當時代風雲撲面而來時,正是這個弱女子發岀了劍拔弩張的時代呼聲,寫下那首借古諷今的詩《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南渡不久,在混亂的局勢中,趙明誠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赴任途中,病死於建康。加之輾轉途中,丈夫的愛物金石等丟失幾盡,李清照的精神受到沉重打擊,後期詞風陡變,多寫離亂中的孤獨生活,國破家亡的孤苦心境。

  當悲傷孤寂快要淹沒她的時候,她也試圖從感情上尋求救援,再嫁了張汝舟,而張汝舟接近她只不過是覬覦她攜帶的金石書畫等。趙明誠視為重於命的收藏品,李清照豈會輕易拱手送出?當她認清了張汝舟的真面目,又豈肯苟合?她反省自己:“猥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材。”她終不惜一切代價狀告張汝舟,在那個女子本沒有主動權的社會得以離異。雖然那段婚姻只維持了一百天左右,但她也因此遭人詬病。

  當然,李清照到底有沒有改嫁,至今還有“改嫁”和“辯誣”之說。當我們穿越到那個戰火焚燒中原,江山僅存半壁的時代,感同身受一個孤弱女子的.處境,我們可否不再那麼苛刻?即使她真的改嫁,似乎可以忽略,似乎並不影響她才女的聲譽和地位。而她那份離異的堅定與決絕,恰恰又讓我們看到一個真性情的堅毅女子。

  (二)一代意象選用精美的婉約詞宗

  中國起源最早的文學樣式是詩歌,詩歌具有文學高貴的血統。漫過風騷樂府,流到唐詩宋詞,能夠在詩歌河流裡款款遊弋的女子實在寥寥,而李清照能夠佔領詞壇成為婉約詞宗,是其藝術魅力的必然。

  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強烈的抒情性,但優秀之作常常拒絕毫無美感的直白呼號。詩歌特別注重意象的選取。意象如紅豆,紅豆含情,意象亦是。一顆顆紅豆,串起情意滿溢的詩歌。李清照也有直抒胸臆,但幾乎都是與經典意象相結合。她的意象選取精當準確,與感情交融,渾然天成,創造特定的意境,表達極為豐富的內涵,常有多角度理解的審美感受。

  僅以她後期代表詞作《聲聲慢》為例便可看出其藝術修養之高: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這裡的“淡酒”,可以是味淡之酒,照應了“將息”身體。但晚來風急,淡酒不足以禦寒,只感冷氣襲人,寫出了身體之冷。同時,這個“淡酒”,也可以是烈酒,詞人借酒澆愁,照應“將息”心靈愁苦。只是詞人愁苦太重了,國破,夫死,金石丟,酒入愁腸愁更愁。滿心是愁,致使酒力壓不住愁,自然覺著酒味寡淡了,寫出了愁苦之重。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這裡用了傳統意象“雁”。詞人在《一剪梅》中寫道:“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丈夫在世時,也曾有過分別,正是鴻雁傳書,送來丈夫的溫情與慰藉。能傳情的大雁,與她豈非舊日相識?只是往日雖有分別之苦,但也有相見之歡的希望。而今丈夫已逝,縱有萬般情思,寄於何人?“舊時相識”引發的是夫亡的悲慨。另外,靖康之恥後,北宋滅亡。李清照夫婦不得不避難江南,而今只留下詞人孤苦地寄居於此。於是,國仇與家恨之感綿密湧上心頭。傾頹的大廈之下難有未破的完卵,摧折的楠木之上豈有溫暖的窩巢。北雁南來,北人難逃,北人北雁,豈非舊日相識?但待春來,雁尚可回到北方,而人的家園何在,何日才可迴歸?這“舊日相識”怎不讓人傷感,怎不引發國破家亡,漂泊南方的悲苦?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這裡的黃花,結合“憔悴損”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一方面,可理解為黃花憔悴,以花喻人,暗示韶華已去,青春不再。“誰”,是“何,什麼”之意,指花謝無人憐愛,也暗示詞人晚年孤獨寂寞,沒人欣賞,沒人呵護,就像黃花一樣,一朵朵一瓣瓣枯萎凋謝,給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審美感受。另一方面,可理解為黃花開得茂盛,簇擁枝頭,憔悴的是人。這便有了樂景哀情的反襯手法。詞人往日有采花裝點案頭的習慣,幸福的她曾充滿“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雅緻,而今年邁的詞人剩下的只有無心摘花或無人共摘花的苦悶,讓這窗外黃花白白開了又落,無限傷痛湧上心頭。無論黃花茂盛還是凋謝,詞人藉助它表達的始終是自己內心深處難以排遣的悽苦之情。

  詩歌應是最美的藝術之花,以其凝鍊的語言,極大的跳躍性及豐富的空白美,引發讀者無窮的想象力。可以寫出陽春白雪,亦可以寫出下里巴人,但媚俗和低俗在外。李清照的詞,選用精當的意象,帶給人們豐富的藝術美感,成為婉約詞宗當之無愧。

  (三)一個藝術手法多樣的寫愁高手

  文學即人學。偉大的作家往往以悲憫情懷來觀照現實世界,拒絕無病呻吟,這是一個作家的良心。李清照除過了意象選用出彩之外,還能夠用多種手法寫出心靈深處的愁緒,或清新婉轉、纏纏綿綿;或汩汩滔滔、痛感凜冽。

  李清照能化腐朽為神奇,善將普通詞語寫出別樣深情。她的詞親切自然,善於錘鍊口語入詩。前期詞作《醉花陰》寫道:“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永晝”一詞,本來是說夏季白晝長,夜晚短,但李清照卻用到寫秋季景色的詞中。你看,在秋季一個陰雲密佈的白天,李清照孤身一人,思念出仕在外的丈夫。百無聊賴,她唯一可做的事便是看著瑞腦香在金獸爐裡一點點地燃燒,思緒隨著香霧嫋嫋。往日與丈夫評詩論文,背書賭茶,鑑賞碑刻的情形不再,這時間就特別地難熬。那個在思念中錯覺秋季的白天也漫長無邊的思婦形象就躍然紙上。“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中也有一詞“乍暖還寒”,此詞本來是寫春天的氣候特徵的,李清照在此挪為寫一天之狀。可理解為秋日朝陽初升曉寒初散,天氣又突變陰冷,使詞人發出最難將息之嘆。在這偏安之朝,多事之秋,多變之日,如何養身,如何抑悲?

  李清照藉助時間的延續來寫愁情。如果“薄霧濃雲愁永晝”是寫一天之愁,那麼“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便將愁思延續到了夜晚,而“佳節又重陽”則將愁緒拉長為一年之久的相思成災,於是不難理解“人比黃花瘦”的經典比喻。難怪趙明誠看到此詞後有了“小嫉妒”,閉門三日做五十首詩,精挑細選後把《醉花陰》雜入其中,宴請高朋品鑑。結果惟李清照這首詞脫穎而出,他不得不更佩服妻子了。

  李清照還善於一筆二人來寫愁。《一剪梅》裡那一句“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不僅寫出了自己的相思之苦,也寫出了丈夫的牽掛之態。想必暖男趙明誠看了後,心都要融化了。也許正是那種最強烈的心靈相吸,情感浸潤,豐盈滋養著趙明誠的心。在那孝道思想極為嚴重的封建時代,即使李清照一直沒有育下一男半女,趙明誠卻依然不離不棄。於是李清照與趙明誠的故事感動了後代無數讀者,讓我不禁要為陸游與唐婉的悲情感慨。

  李清照還寫出了思念到極致的模樣。《聲聲慢》開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七對疊字生動細緻地描摹出她喪夫之後的心理過程。詞人一早起來,若有所失,魂不守舍。她可能是在尋找丈夫,不相信丈夫已死去。這屋裡,無處不有丈夫的氣息,丈夫的音容,於是不停地尋覓,一處尋不著再去一處,猶如大觀園裡尋找已逝黛玉的寶玉。但是,找尋結果一無所獲,面對眼前冷冷清清,回顧往昔卿卿我我,恍若隔世,悽悽慘慘慼戚的心情油然而生。十四個字,無一愁字,但字字含愁,聲聲是愁,有一種如泣如訴的音韻效果。不由人眼前是哭喪的場面,那種陰陽兩隔,永世難見的悲哀大概就是李清照筆下思念到極致的感覺。

  李清照突破一貫風格,寫出了含淚之笑的悲聲。時代的憂傷,個人的際遇,濃雲密佈一樣襲來,李清照感到茫然無助了。憤怒出詩人,她一改婉約風格,吟出了她唯一的豪放之詞《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詞作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豪放曠達,意境瑰麗,不輸鬚眉。但在這豪放的藝術形式之下,我們不難發現李清照悲苦的精神核心。人到晚年,雖有卓越才華,但生不逢時,前路漫漫,何方是歸處?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她拿來與現實對比的,也是她幻想中的精神歸宿,詞作更是她要與那個世界訣別的大膽宣言,是一個傑出女詞人喊出的時代悲音。

  李清照在南宋的天空隕落了,留給那個時代深深的遺憾。縱使浪花淘盡,她也會久遠地住進宋詞飄香的樓閣裡。現在有人只追求曾經擁有,哪管什麼天長地久,於是媚俗甚至低俗充斥了文學。我沒讀過餘秀華的詩,因為我太愚,僅以詩題就懷疑詩的美感而拒絕走近。李清照不管是少女時“卻把青梅嗅”的聰慧羞澀,抑或婚後的相思纏綿,還是老年後的凝重悲傷,都把古典詩詞的精髓連著一顆心揉進了作品,憑藝術的美感浸入人心,勾住人的魂魄。人生最高的境界怕是真善美的結合,李清照攜著她率真的個性,精美的藝術手法,人文的悲憫情懷徜徉在詩歌長河,近千年而不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