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行香子·草際鳴蛩》賞析

李清照《行香子·草際鳴蛩》賞析

  引導語:李清照《行香子·草際鳴蛩》這首詞具體創作年代不詳,大約是詞人同丈夫婚後又離居的時期。主要借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寫人間的離愁別恨,悽惻動人。下面是原文賞析,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原文】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譯文】

  蟋蟀在草叢中幽悽地鳴叫著,梢頭的梧桐葉子似被這蛩鳴之聲所驚而飄搖落下,由眼前之景,聯想到人間天上的愁濃時節。在雲階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織女被千重關鎖所阻隔,無由相會。牛郎、織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暫相會之期,其餘時光則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來蕩去,終不得相會聚首。

  鵲橋或許還未搭就,牽牛織女或許還是在離別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時烏鵲已將星橋搭起,可牛郎、織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氣陰晴不定,忽風忽雨,該不是牛郎、織女的相會又受到阻礙了吧!

  【註釋】

  ①蛩(qióng):蟋蟀。

  ②雲階月地:指天宮。語出杜牧《七夕》:“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③“縱浮槎(chá)”三句:張華《博物志》記載,天河與海可通,每年八月有浮槎,來往從不失期。有人矢志要上天宮,帶了許多吃食浮槎而往,航行十數天竟到達了天河。此人看到牛郎在河邊飲牛,織女卻在很遙遠的天宮中。浮槎:指往來於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此三句系對張華上述記載的隱括,借喻詞人與其夫的被迫分離之事。

  ④星橋鵲駕:傳說七夕牛郎織女在天河相會時,喜鵲為之搭橋,故稱鵲橋。韓鄂《歲華記麗》卷三引《風俗通》:“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⑤牽牛織女:二星宿名。《文選·曹丕〈燕歌行〉》:“牽牛織女遙相望。”李善注:《史記》曰“牽牛為犧牲,其北織女,織女,天女孫也。”曹植《九詠》注曰:“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一旁,七月七日得一會同矣。”

  ⑥甚霎(shà)兒:“甚”是領字,此處含有“正”的意思。霎兒:一會兒。

  【創作背景】

  這首詞《歷代詩餘》題作“七夕”,有可能是建炎三年(1129)寫於池陽的。是年三月趙明誠罷江寧守;五月,至池陽,又被任命為湖州知州,趙明誠獨赴建康應召。這對在離亂中相依為命的夫妻,又一次被迫分離。此時,李清照暫住池陽,舉目無親,景況倍覺淒涼。轉眼到了七月七日,她想到天上的牛郎織女,今夜尚能聚首,而人間的恩愛夫妻,此刻猶兩地分離。濃重的離情別緒,對時局的憂慮,二者交融一起,形諸筆端,便鑄就了這首悽婉動人詞作的基調。

  【賞析一】

  這首雙調小令,以託事言情的手法,透過對牛郎織女悲劇故事的描述,形象地表達了詞人鬱積於內的離愁別恨。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詞首從人間的七夕著筆,寫周圍環境的沉寂和抒發主人公孤獨痛苦的心情。詞人巧妙地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大興誇張之筆,說那幾張飄然落地的梧桐老葉是。嗚蛩”所“驚落”,極寫出萬籟俱靜的環境特點,烘托了詞人內心孤寂悽愴的心情,引出了“正人間。天上愁濃”的聯想,把自己的心境與牛郎織女的離愁緊緊地編織在一起,成為所託之事與所言之情的紐帶。下面寫牛郎織女的故事:“雲階月地,關鎖千重。”描寫牛郎,織女遠隔雲階月地、莽莽星河不得相見的痛苦,正抒發了自己與丈夫身在異地,心相牽繫的離愁;描寫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瞬息離散的苦難,正傾吐了自己與丈夫遠隔千里、不得歡聚的別恨。正所謂:“縱浮搓來,浮槎去,不相逢。”整個上片由人間寫到天上,於敘述中旬旬含情,句句扣緊著詞人的感情脈搏。最後,在下片詞人的感情已經完全化他為我,將自己夫妻的境況與牛郎、織女的境況融合為一,因此,她從現實自我處境出發,展開了奇特的聯想:“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天宇間風雨變幻莫測,鵲橋或許還未搭就,牽牛織女或許現在還是在離別之中未能相聚吧?這種推測聯想,完全是移情的結果,含蓄婉轉地抒寫了人間七夕夫妻不得相見的難言苦衷。

  尾句寫天上七夕的自然景色,與首句人間七夕之景遙相呼應:一邊是風雨飄忽,陰晴不定的銀河兩岸,一邊是蟋蟀低吟、梧桐落葉的深閨庭院,這就開創出一種清冷淒涼的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詞人孤寂悲傖的心情。尾句“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成功地提煉了口語,用排句形式集中描繪了宇宙天體的瞬息萬變,在創造意境上起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增添了詞的音樂美。

  總的'看,這首詞的藝術構思十分巧妙。開頭是寂靜的人間七夕,結尾是風雲變幻的天上七夕。全篇以描繪牛郎織女的離愁,襯出詞人自身的綿綿別恨。描繪天下七夕又把自己的真情融於其中,以自己痛苦的切身感受,深切體驗為天帝所責,為天河所阻的牛郎和織女的境遇。這首詞鼓起想象的羽翼,翱翔於天地之間。開頭,從靜夜蛩鳴、梧桐葉落,想到自己身處在離恨孤寂之中;再由自身的孤寂,聯想到將要相會的天上的牛郎織女的艱難處境。她為牛郎織女感嘆,感嘆他們為濃重的離愁所苦,縱浮槎來去,也不能相逢;她為牛郎織女憂慮,憂慮他們經年才見,見後又別,別恨難窮。最後,又遙望太空,寄情於風雲變幻的天宇,希望天帝不再從中作梗,盼望牛郎織女不再有波折,順利實現一年一度的會晤。從而,使真、善、美得到統一。這首詞是詠七夕詩詞中不可多得的藝術佳作。

  【賞析二】

  這首詞《歷代詩餘》題作“七夕”,有可能是建炎三年(1129)寫於池陽的。是年三月趙明誠罷江寧守;五月,至池陽,又被任命為湖州知州,趙明誠獨赴建康應召。這對在離亂中相依為命的夫妻,又一次被迫分離。此時,李清照暫住池陽,舉目無親,景況倍覺淒涼。轉眼到了七月七日,她想到天上的牛郎織女,今夜尚能聚首,而人間的恩愛夫妻,此刻猶兩地分離。濃重的離情別緒,對時局的憂慮,二者交融一起,形諸筆端,便鑄就了這首悽婉動人詞作的基調。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詞作開首,詞人抓住秋天自然現象的兩個突出特徵落筆。蟋蟀在草叢中幽悽地鳴叫著,梢頭的梧桐葉子似被這蛩鳴之聲所驚而飄搖落下。此時此際,此情此景,在詞人看來,正是人間天上離愁別怨最濃最重的時候。詞人開首落筆即蒙上一層淒冷色彩,想象相當闊大,由眼前之景,即聯想到人間天上的愁濃時節。此外,著一“驚”字,表明詞人自身也為離愁所“驚”。詞作題為“七夕”,由此可知“人間”的“愁濃”之中也包含了自己,從而含蓄地點出自己也為離情別愁所煎熬。次二句,“雲階月地,關鎖千重”,詞人的筆觸放得更開,敘說在雲階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織女被千重關鎖所阻隔,無由相會。“雲階月地”,以云為階,以月為地,謂天上。唐杜牧《七夕》詩:“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末三句,“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浮槎”,傳說中來往於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張華《博物志》卷三:“舊說雲‘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詞人在此繼續展開其想象之筆,描述牛郎、織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暫相會之期,其餘時光則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來蕩去,終不得相會聚首。上片從人間寫到天上,寫自身體驗的離愁,和對離愁中牛郎、織女的深切同情。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詞作下片首三句緊承上片詞脈,詞人繼續展開想象。上片是感嘆牛郎、織女離愁之濃重,這裡則是憂慮牛郎、織女別恨的難以窮盡。一個“想”字,道出了詞人對牛郎、織女遭遇的同情,也表露了一種同病相憐的情懷。“牽牛織女,莫是離中”,這兩句由想象回到現實。詞人仰望星空,猜想此時烏鵲已將星橋搭起,可牛郎、織女莫不是仍未相聚,關注之情溢於言表。結句“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再看天氣陰晴不定,忽風忽雨,該不是牛郎、織女的相會又受到阻礙了吧!“甚”字加以強調,突出了詞人的耽心與關切。

  這首詞,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詞人一筆兩到的寫法,詞作寫牛郎織女的離愁別恨,但又何嘗不是在抒寫自己的情懷。如果沒有自己深切的感情體驗,又如何能寫出如此感人的作品。整首詞作幻想與現實的結合,天上人間的遙相呼應,對開拓詞作意境,氣氛的烘托,都起到重要作用,也展示了詞人豐富的想象力和闊大胸襟。此外,本詞疊句的運用,口語化的特色,也都增加了詞作的感染力。

  李清照《行香子·草際鳴蛩》相關試題及答案

  1.上片抒發了詞人什麼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5分)(5分)

  答案:上片從人間寫到天上,在雲階月地的星空中,牛郎織女被千重關鎖阻隔,只有在如浩渺星河中的划著木筏,游來蕩去,終不得相會聚首。(2分)借感嘆牛郎、織女離愁之濃重,來抒發自己與之同病相憐的濃重的離愁。(2分)也有對牛郎織女因阻隔極深不得團聚的深切同情。(1分)

  2.本詞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請試舉其中主要的兩種加以賞析。(6分)

  答案:

  ①虛實結合/想象。詞作從人間的鳴蛩和落葉梧桐寫到天上分離的牛郎織女,開拓了意境,豐富了詞的意蘊/使境界更加奇麗。(3分)

  ②借景抒情/融情於景。如“草際鳴蛩,驚落梧桐”句,寒蛩哀鳴,梧桐葉落,借這淒涼之景,奠定了感傷的基調。又如,借描寫天上牛郎、織女分離之景,抒發自己的離愁。(3分)

  ③一語雙關。上下片的後三句都語意雙關。上片三句表面寫天上的分別,實則寫人間有情男女的離別。下片三句表面寫天氣陰晴變化,實則寫人的悲喜交集,由喜而悲。構思新穎別緻。(3分)

  ④語句疊用/反覆。上片,疊用三個“浮槎”,寫有情人划著木筏,游來蕩去,終不得相會聚首。將離別的幽怨表現的淋漓盡致。下片,疊用三個“霎兒”,寫天氣陰晴不定,忽風忽雨,大概牛郎織女還在分離吧。將離別的幽怨表現的淋漓盡致。(任舉其中一片作為例子即可)(2分)

  ⑤以動襯靜。如“草際鳴蛩,驚落梧桐”句,詞人清晰地聽到草叢中蟋蟀的叫聲和梧桐葉子掉落的聲音,極寫靜夜,在如此靜寂悽清的七夕之夜,詞人愈加生髮出一種與織女牛郎同病相憐的離愁。(2分)(任舉其中一片作為例子即可)(2分)(技法,分析,情感/效果。各1分。1、2、3點每點3分;4-5點每點2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