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詞劉禹錫賞析

竹枝詞劉禹錫賞析

  導語:《竹枝詞》是眾所周知的文學家劉禹錫的傑作,在民間流傳很廣,深受人們的喜愛。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劉禹錫竹枝詞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竹枝詞是一種詩體,是由古代巴蜀間的民歌演變過來的。

  唐代劉禹錫把民歌變成文人的詩體,對後代影響很大。

  竹枝詞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由於社會歷史變遷及作者個人思想情調的影響,其作品大體可分為三種類型:

  一類是由文人蒐集整理儲存下來的民間歌謠;

  二類是由文人吸收、融會竹枝詞歌謠的精華而創作出有濃郁民歌色彩的詩體;

  三類是借竹枝詞格調而寫出的七言絕句,這一類文人氣較濃,仍冠以“竹枝詞”。

  劉禹錫竹枝詞在民間流傳很廣,一直到宋代還在傳唱。據邵伯《聞見後錄》記載:“夔州營妓為喻迪孺扣銅盤,歌劉尚書竹枝詞九解,尚有當時含思宛轉之豔”。又據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中說“餘當夜行苕溪,聞舟人唱漁歌,歌中有此後兩句,餘皆雜俚語,豈非夢得之詞自巴逾傳至此乎?” 苕溪在浙江流入太湖,漁歌中的後兩句,指劉禹錫詞中“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竹枝》其一

  白帝城頭春草生,

  白鹽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來歌一曲,

  北人莫上動鄉情。

  作品賞析

  《竹枝詞九首》是吟詠風土人情的民歌體樂府詩,此詩為《竹枝詞九首》中的第一首。 一二兩句寫山水雄闊雋秀之美。

  “白帝城頭春草生”寫高處。白帝城在瀕臨長江的白帝山上。時值春天,城頭百草茂盛。一個“生”字寫出百草依視線次第出現,又寫出百草滋生之廣。草因城脫俗,城緣草而含生機。

  “白鹽山下蜀江清”寫低處。蜀江即指白鹽山腳下的一段長江:江水清澈倒映雲天,又有聳入長空的白鹽山作背景,山水互映,各盡其妙。

  “南人上來歌一曲”寫當地人以雄山碧水為背景放聲高歌。本句雖未直接寫歌的內容歌的悅耳,但因了一、二兩句雄闊靈秀山水的烘托渲染,讀者自然能體會出歌聲的優美。四句筆鋒一轉,寫路上的異鄉人受那歌聲的感染,觸發起思鄉之情。此句當為全詩主旨所在。

  全詩之妙,其一在動詞傳神,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耐人品味的人物形象。第三句中,“上來”既可理解為“登到高處”亦可理解為“出來”,無論作何解讀,歌聲那情緒飽滿、難以自禁的形象呼之欲出。而第四句中一個“動”字更是傳神。“北人”即外鄉人。春日雄奇秀麗美景,他無心欣賞,只顧匆匆趕路,忽然,當地人一曲高歌令其駐足而聽,心為之怦然,神為之飛越。一個“動”字寫出北人神情,又引起讀者共鳴。其二在一景兩用,烘托渲染人物形象。山高草綠水澄明,春日美景烘托渲染當地人不吐不快的蓬勃之情,也烘托渲染異鄉人心不在此的旁騖之意,一景兩色一石二鳥。 其三在意味的綿長婉轉和境界的高遠。詩人第三句,由景及人,此一轉;至第四句,以當地人的高歌反襯異鄉人的鄉情,此二轉。同時,寫鄉情以大江大山和滋生無限的春草來烘托渲染,寫出來的當然就不是兒女情長,小家碧玉,而是浩蕩鄉思,人所共識的那份故園情結了。

  《竹枝》其二

  山桃紅花滿山頭,

  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

  水流無限似儂情。

  作品賞析

  這首《竹枝詞》含思宛轉,清新活潑,音節和諧,語語可歌。特別是把比興揉而為一,此詩興中有比,比中有興,頗富情韻。

  詩中刻畫了一個熱戀中的農家少女形象。戀愛給她帶來了幸福,也帶來了憂愁。當她看到眼前的自然景象的時候,這種藏在心頭的感情頓被觸發,因而託物起興:“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描繪出一幅山戀水依的圖畫。

  山桃遍佈山頭,一個“滿”字,表現了山桃之多和花開之盛。一眼望去,山頭紅遍,象一團火在燒,給人以熱烈的感覺。而山下呢,一江春水拍山流過,一個“拍”字,寫出了水對山的依戀。

  這兩句寫景,卻又不單純寫景,景中蘊涵著女主人公複雜的情意。

  但這種託物起興,用意隱微,不易看出,於是詩人又在興的基礎上進而設喻,使這種情意由隱而顯。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讓女主人公對景抒情,直接吐露熱戀中少女的心緒。“花紅易衰似郎意”照應第一句,寫她的擔心。一個“紅”字,說明鮮花盛開,正如小夥子那顆熱烈的心,讓人高興;但小夥子的愛情是否也象這紅花一樣易謝呢?“水流無限似儂愁”,照應第二句,寫少女的煩憂。既相戀,又怕他變心,這一縷淡淡的清愁。就象這繞山流淌的蜀江水一樣,無盡無休。

  詩所表現的是初戀少女微妙、細膩而又複雜的心理,十分傳神。 詩的格調也明朗、自然,就象所描繪的紅花綠水一樣明媚動人。而詩的情境的創造、人物思想感情的表達,卻恰恰是靠了這個最明顯、最巧妙的手法——比興。

  《竹枝》其三

  江上春來新雨晴,

  □西春水彀紋生。

  橋東橋西好楊柳,

  人來人去唱歌行。

  作品賞析

  楊柳本是夾河而生,詩人用“橋東”“橋西”加以重複指示,把人的視線牽移到此, 在人的刻意關注中,楊柳也似乎更加繁盛,春的氣息便愈加濃郁可感。把橋上的行人用 “人來人去”來表現,以見其熙熙攘攘,人流湧動,充滿了動感,緊接著綴以“唱歌聲” 三字,歌聲與往來行人牽引雜合,忙碌而繁鬧的市井氣息撲面而來。土俗民風的獨特性 因這些詞語的重複而得到了更突出的顯示。

  《竹枝》其四

  日出三竿春霧消,

  江頭蜀客駐蘭橈。

  憑寄狂夫書一紙,

  住在成都萬里橋。

  作品賞析

  1 、這首詩寫蜀客的.薄情。 2 、 " 日出三竿 " ,太陽昇起很高,表明時間很晏了。 3 、 " 蜀國 " ,西蜀成都的商客。 " 蘭橈 " ,木蘭做的船,泛指很講究的船。 4 、 " 憑寄 " 兩句: " 狂夫 " ,狂放而沒有操守的人。 " 萬里橋 " ,橋名,在成都。

  這兩句寫蜀客憑藉狂夫樣的人帶信,分明是不可靠的,表明他對自己妻子的冷淡。

  《竹枝》其五

  兩岸山花似雪開,

  家家春酒滿銀盃。

  昭君坊中多女伴,

  永安宮外踏青來。

  作品賞析

  這兩句大意是:江兩岸,山花怒放,潔白如雪,風景宜人;村落裡,家家戶戶,春酒滿觴,民情歡愉。

  此詩寫春日踏青時所見蜀地民俗及風光。兩岸山花怒放,家家春酒滿懷,一派融融的春意,生活氣息很濃。

  可在表現農村風情,尤其是山村春色時借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