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劉禹錫全文翻譯

浪淘沙劉禹錫全文翻譯

  《浪淘沙九首》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組詩作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浪淘沙劉禹錫全文翻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唐代: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譯文

  九曲黃河從遙遠地方蜿蜒奔騰而來,一路裹挾著萬里黃沙。

  既然你從天邊而來,如今好像要直飛上高空銀河,請你帶上我扶搖直上,彙集到銀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織女家裡做客吧。

  註釋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來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後用為詞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地方很多。

  ⑶萬里沙:黃河在流經各地時挾帶大量泥沙。

  ⑷浪淘風簸:黃河卷著泥沙,風浪滾動樣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動。

  ⑸自天涯:來自天邊。李白有一首詩中說:“黃河之水天上來”。古人以為黃河源頭和天上銀河相通

  (6)牽牛織女:銀河系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為夫婦。後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夜晚相會一次。牽牛:即傳說中牛郎。

  創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亂後,氣勢頓衰。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才人被外放,憤激之際,怨刺之作應運而生。劉禹錫從京官調到地方官之後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組詩當為劉禹錫後期之作,且非創於一時一地。據詩中所涉黃河、洛水、汴水、清淮、鸚鵡洲、濯錦江等,或為輾轉於夔州、和州、洛陽等地之作,後編為一組。有學者認為這組詩作於夔州後期,即長慶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貶所所作。[3-4]

  作品鑑賞

  《浪淘沙》本為六朝民歌的題目,唐代成為教坊樂曲。劉禹錫據此創作的《浪淘沙》組詩,單篇為七言絕句。

  一 “日斜”和“晚霞”———從盛世不再到才人移位。

  《浪淘沙九首》其二: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輕淺見瓊砂。無端陌上狂風急,驚起鴛鴦出浪花。這首詩中用了多個意象。首先是“橋”。其次是“春日”,春日高照猶如沐浴浩蕩的皇恩。“日斜”則意味著恩惠漸少。美如玉的瓊砂沉入水底,有才能的人沒有被任用。平地突起的狂風恰似劉禹錫順利的政治生涯突遭貶謫的厄運。其三:汴水東流虎眼文,清淮曉色鴨頭春。君看渡口淘沙處,渡卻人間多少人。其四:鸚鵡舟頭浪颭沙,青樓春望日將斜。銜泥燕子爭其五: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女郎翦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匹晚霞。李白有詩曰:“欲往涇溪不辭遠,龍門蹙波虎眼轉。”王琦注:“虎眼轉,謂水波旋轉,有光相映,若虎眼之光。”他在《襄陽歌》中寫道:“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發醅。”劉禹錫用虎眼之炯炯有神、圓轉有趣,鴨頭之油油泛綠、春意盎然來摹寫汴水和淮水的波光粼粼、綠如翡翠。鸚鵡學舌,甚是聰明,但亦會招人怨恨。河中有浪因而舟不得平安行駛,浪卷沙更讓人心情沉悶。燕子爭相歸舍,閨婦仍在思夫,詩人用對比巧妙地傳達出自己有家不能回的無奈。本無過錯反遭貶謫橫禍,心中難免會有不平。人們常用錦繡比喻文才之高妙。濯錦江因濯錦而得名,錦在水中洗過之後會更明豔、光彩照人。詩人經歷貶謫後更清醒地思考人生,創作才能也由此被大量激發。女郎織錦,文人創作。前者用自織的錦比天上的霞,勝券在握;文人卻用嘔心瀝血之作使那些造謠生事如種桃道士的朝中新貴汗顏羞愧。這幾首詩中透露了詩人的資訊,“其二”是說,詩人對突如其來的貶謫令有很大的心理觸動,因為改革受挫,主張革新者被下放。“其三”的後兩句有禪意,更蘊含哲理。劉禹錫年少時曾受到詩僧皎然和靈澈在詩歌寫作方面的指導,並以之為師。他在貶謫的生活中,又常與弘舉、方及等詩僧朋友來往,或多或少受到了佛家思想的影響,如普渡眾生等等。其實,改革正是為了使黎民百姓生活得更好。劉禹錫對勞作者顯示出了很大的.同情,他歌頌勞動人民的創造,讚美其技藝高超,讚歎人民智慧之偉大。從詩歌的藝術手法來看,劉禹錫善用語言作畫,創造詩畫結合的意境,描寫中滲透著詩人的哲思。既有可觀之物,又引發讀者主動思考,參與文學作品的創作。在詩歌的韻律方面,押韻工整。首句入韻,偶句叶韻,韻律優美。從語言方面看,這是民歌體詩,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純正,無浮華之詞。運用對比,使詩中抒發的感情凸顯出來。既有動靜的刻畫,又有顏色的細染,反觀有色之景,卻不見繪色之詞,這正是高妙之處。寫春天之景,日正必斜,花開定謝。似乎勝景將盡,但又無淒涼之感,反而讓人感到溫暖,正如劉禹錫在《酬樂天詠老見示》中說的:“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總體看來,詩人的感情是平和的,雖有小小的波動,但又歸於平靜。

  二 “淘金”和“淘沙”———從民間風情到自然變化。

  劉禹錫被貶謫後,能夠勇敢地面對現實生活。《浪淘沙九首》其八:“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其六:“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讒言如浪深,遷客似沙沉。淘金是夔州的地方風情,此為民間勞作。浪淘沙是自然景象。勞力者淘金於江中,勞心者高居於朝廷。無罪而被貶謫者,由高至低,心有牢騷,因為遭遇了不公的對待。但自然現象不同,“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捲起沙堆似雪堆。”(其七)“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後波生”(其九)。錢塘江八月漲潮,潮水遇到障礙碰撞出響聲,繼續前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暫時後退是為了積蓄力量,後浪之力必能勝過前浪,因為社會在傳遞著正能量。政治改革必然會遇到重重困難,但改革是正確的。一時的被疏遠並不能改變革新者驅除積弊、造福蒼生的社會理想。流水總會給人前進的力量,觀自然遼闊之景可以盪滌心中的不平之氣。故詩人的寫作視角從民間風情轉向自然風景。劉禹錫在偏遠的地區苦苦等待,他能主動藉助自然之力調節內心的矛盾,思想為之開闊,情緒變得樂觀,詩歌也轉向豪放。詩人也想盡快縮短流放的生涯,但從不向宦官低頭。清人何焯說“夢得生平可謂知進不知退”,也有幾分道理。詩人一邊寫夔州社會底層的勞動者,另一邊寫社會高層不直接參與勞動者。他關心雖然艱苦勞作但在社會地位上不佔優勢的群體,同時對上層權貴亦流露出批判諷刺之意。對錢塘江的描寫,或許是詩人根據回憶中的情景創作出來的。這是劉禹錫的作詩方法之一,他常據對方的敘述,心有所動,成詩於紙張。金子和才人不會被永遠埋沒,因為世事是變化發展的。詩人的思想具有唯物主義色彩,在此可見一斑。劉禹錫靠一股精氣神兒活著,其詩也因之有了力量。詩中之景呈現動態,似乎要驅散內心的鬱積之氣。即使是哀嘆,節奏也不是死氣沉沉,而是激昂慷慨的。明朝胡應麟認為“夢得之雄奇”可贊可嘆。《四庫全書總目》說劉詩“含蓄不足,而精銳有餘”。這幾種觀點均有相似之處,體現了劉詩昂揚、豪放、外張的詩風。

  三 “天涯”和“到”“家”———從浪漫情思到人生理想。

  劉禹錫被棄置於距京都遙遠之地,轉了幾轉,終於盼來了讓人欣慰的訊息。《浪淘沙九首》其一: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這首詩通俗易懂,常見諸兒童讀物。劉禹錫寫詩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織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稱,和高高在上、距己遙遠的朝中之位相似。劉禹錫本在高處任職,由於讒言遭到貶謫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詩人為蒼生造福的社會理想永不改變。劉禹錫渴望回到能夠發揮自己才能的職位,有一番作為,縱然是惡浪頻襲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見,詩人百折不撓、積極進取的精神是多麼讓人欣羨!這首詩用誇張等寫作手法抒發了詩人的浪漫主義情懷,氣勢大起大落,給人一種磅礴壯闊的雄渾之美,一不留神就會落後於詩人的思路。胡震亨說:“劉禹錫播遷一生,晚年洛下閒廢,與綠野(裴度)、香山(白居易)諸老,優遊詩酒間,而精華不衰,一時以詩豪見推”,“禹錫有詩豪之目。其詩氣該今古,詞總華實,運用似無甚過人,卻都愜人意,語語可歌,真才情之最豪者。”宋朝詩人劉克莊在《十月二十二日夜同方寺丞宿瀑庵讀劉賓客集》詩中說:“瀑山木落霜寒夜,共讀吾家夢得詩。坐對遺編忘漏盡,手遮殘燭怕風吹。森嚴似聽元戎令,機警如看國手棋。千載愚溪相對壘,未應地下友微之。”今人洪迎華說,劉克莊用“森嚴”和“機警”兩大特點來概括劉詩,繼承並發展了前人的“詩豪”之評。此言得之。[5]

  名家點評

  明代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楊慎列為妙品。敖英曰:夢得《浪淘沙》數首,獨此佳。李夢陽曰:人情只在口頭。陸時雍曰:物情人思,佳境自然。唐汝洵曰:只“忘我實多”意。薛維翰《怨歌》末句,禹錫改“要”為“獨”,欠圓活矣。然以第三句較之,終是薛作淺露。

  清代吳昌祺《刪訂唐詩解》:唐汝詢曰:婦人臨水望夫,而以浪之淘沙起興;言日斜而不至,則不如飛燕之有情也。

  明代李攀龍、葉羲昂《唐詩直解》:觸景含情,幽恨難寫,人情只在口頭。

  近代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浪淘沙詞》,始於白居易、劉禹錫,大抵描寫風沙推移,以見人世變遷無定,或則託意男女恩怨之詞。禹錫此首乃言3淘沙揀金之勞,而“美人”、“侯王”或未知也。[6]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縣)。貞元(唐德宗年號,公元785~805年)間擢進士第,登博學宏辭科。授監察御史。曾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後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託政治內容。《竹枝詞》、《柳枝詞》和《插田歌》等組詩,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有《劉夢得文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