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玄都觀桃花》的全詩翻譯賞析

劉禹錫《玄都觀桃花》的全詩翻譯賞析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透過人們在玄都觀看花的事,含蓄地諷刺了當時掌管朝廷大權的新官僚。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劉禹錫《玄都觀桃花》的全詩翻譯賞析相關內容。

  劉禹錫《玄都觀桃花》的全詩翻譯賞析 篇1

  玄都觀桃花

  紫陌紅塵拂面來⑴,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⑵,盡是劉郎去後栽⑶。

  註釋

  ⑴紫陌:指京城長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間小路,這裡借用為道路之意。紅塵:塵埃,人馬往來揚起的塵土。拂面:迎面、撲面。

  ⑵玄都觀:道教廟宇名,在長安城南崇業坊(今西安市南門外)。桃千樹:極言桃樹之多。

  ⑶劉郎:作者自指。去:一作“別”。

  譯文:

  京城的大路上行人車馬川流不息,揚起的灰塵撲面而來,人們都說自己剛從玄都觀裡賞花會來。玄都觀裡的桃樹有上千株,全都是在我被貶離開京城後栽下的。

  創作背景

  據《舊唐書·劉禹錫傳》,劉禹錫永貞元年(805),即貞元二十一年,劉禹錫參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朗州司馬,到了元和十年(815),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時被貶的柳宗元等人。這首詩,就是他從朗州回到長安時所寫的,由於刺痛了當權者,他和柳宗元等再度被派為遠州刺史。官是升了,政治環境卻無改善。作者在《重至衡陽傷柳儀曹》詩前小序中追述這次被貶途中和柳宗元作別事,說是在“元和乙未”年,也就是公元815年(元和十年)。

  鑑賞:

  這是一首政治諷刺詩。詩人在作品裡把玄都觀的千株桃樹比作朝廷中的新貴,因此作品一起筆便暗示了新貴聲勢顯赫,滿朝趨奉的情景;後面兩句則諷刺他們是作者離開朝廷後才爬上高位的政治暴發戶,表示了極大的鄙視。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作品名曰《玄都觀桃花》,可詩人開篇卻並未寫桃花,而是極力渲染京城大街小巷喧鬧的場面,寫觀花歸來的人,用意何在?“紫陌紅塵拂面來”,京城裡大街小巷到處都是喧鬧不堪,塵土飛揚,這是去玄都觀看花的人鬧得嗎?不是。那又是誰呢?作品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讓讀者去想,想其中暗喻的那些依靠阿諛奉承起家的新權貴們,是那些人把京城搞得烏煙瘴氣,煙塵撲面。再看看“無人不道看花回”。在這裡,詩人寫“看花”,沒有去,只寫了回,並且是“無人不道”,這四個字巧妙地再現了人們看花以後歸途中的滿足心情和愉快神態。這流露於外的心情、神態,有看花的真實感受,更應該有攀附權貴的奸佞小人的洋洋自得。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意為玄都觀裡的上千棵桃樹都是我離開京城後才栽種的。但是,這只是表面,不是詩人要表露的本質所在。詩句蘊含的深刻意義在於告訴人們:那些新貴們都是“我”被貶離開京城之後靠阿諛獻媚攀爬上高位來的,根本不值得一觀。借題發揮,諷刺那些政治暴發戶,表達了詩人內心極大的鄙視和無情的諷刺。

  這首詩表面上是描寫人們去玄都觀看桃花的情景,骨子裡卻是諷刺當時權貴的。從表面上看,前兩句是寫看花的盛況,人物眾多,來往繁忙,而為了要突出這些現象,就先從描繪京城的道路著筆。陌本是田間小路,這裡借用為道路之意。紫陌之紫,指草木;紅塵之紅,指灰土。一路上草木蔥蘢,塵土飛揚,襯托出了大道上人馬喧闐、川流不息的盛況。寫看花,又不寫去而只寫回,並以“無人不道”四字來形容人們看花以後歸途中的滿足心情和愉快神態,則桃花之繁榮美好,不用直接贊以一詞了。它不寫花本身之動人,而只寫看花的人為花所動,真是又巧妙又簡煉。後兩句由物及人,關合到自己的境遇。玄都觀裡這些如此吸引人的、如此眾多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長安的時候,根本還沒有。去國十年,後栽的桃樹都長大了,並且開花了,因此,回到京城,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了。

  再就此詩骨子裡面的,即其所寄託的意思來看,則千樹桃花,也就是十年以來由於投機取巧而在政治上愈來愈得意的新貴,而看花的人,則是那些趨炎附勢、攀高結貴之徒。他們為了富貴利祿,奔走權門,就如同在紫陌紅塵之中,趕著熱鬧去看桃花一樣。結句指出: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貴們,也不過是我被排擠出外以後被提拔起來的罷了。他這種輕蔑和諷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敵感到非常難受。所以此詩一出,作者及其戰友們便立即受到打擊報復了。

  劉禹錫《玄都觀桃花》的全詩翻譯賞析 篇2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玄都觀桃花

  唐代:劉禹錫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譯文及註釋

  譯文

  京城的大路上行人車馬川流不息,揚起的灰塵撲面而來,人們都說自己剛從玄都觀裡賞花回來。玄都觀裡的桃樹有上千株,全都是在我被貶離開京城後栽下的。

  註釋

  元和:唐憲宗年號,公元806~820年。十年:《全唐詩》作“十一年”,是傳寫之誤。

  紫陌:指京城長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間小路,這裡借用為道路之意。紅塵:塵埃,人馬往來揚起的塵土。拂面:迎面、撲面。

  玄都觀:道教廟宇名,在長安城南崇業坊(今西安市南門外)。桃千樹:極言桃樹之多。

  劉郎:作者自指。去:一作“別”。

  鑑賞

  劉禹錫此詩在《全唐詩》題作《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此詩透過人們在長安一座道士廟——玄都觀中看花這樣一件生活瑣事,諷刺了當時的朝廷新貴。由於這首詩刺痛了當權者,他和柳宗元等再度被派為遠州刺史。官是升了,政治環境卻無改善。

  這首詩表面上是描寫人們去玄都觀看桃花的情景,骨子裡卻是諷刺當時權貴的。從表面上看,前兩句是寫看花的盛況,人物眾多,來往繁忙,而為了要突出這些現象,就先從描繪京城的道路著筆。一路上草木蔥蘢,塵土飛揚,襯托出了大道上人馬喧闐、川流不息的盛況。寫看花,又不寫去而只寫回,並以“無人不道”四字來形容人們看花以後歸途中的滿足心情和愉快神態,則桃花之繁榮美好,不用直接贊以一詞了。

  它不寫花本身之動人,而只寫看花的人為花所動,真是又巧妙又簡練。後兩句由物及人,關合到自己的境遇。玄都觀裡這些如此吸引人的'、如此眾多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長安的時候,根本還沒有。去國十年,後栽的桃樹都長大了,並且開花了,因此,回到京城,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了。

  再就此詩骨子裡面的,即其所寄託的意思來看,則千樹桃花,也就是十年以來由於投機取巧而在政治上愈來愈得意的新貴,而看花的人,則是那些趨炎附勢、攀高結貴之徒。他們為了富貴利祿,奔走權門,就如同在紫陌紅塵之中,趕著熱鬧去看桃花一樣。

  結句指出: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貴們,也不過是自己被排擠出外以後被提拔起來的罷了。他這種輕蔑和諷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敵感到非常難受。所以此詩一出,作者及其戰友們便立即受到打擊報復了。

  創作背景

  據《舊唐書·劉禹錫傳》,永貞元年(805年),劉禹錫被貶為為朗州司馬。到了元和十年(815年),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時被貶的柳宗元等人,於是他從朗州被召回京。這首詩,就是他從朗州回到長安時所寫的,由於刺痛了當權者,同年又貶往連州。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