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心廉魂——讀劉禹錫詩詞有感

詩心廉魂——讀劉禹錫詩詞有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詩心廉魂——讀劉禹錫詩詞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初夏時節,在美麗的柳葉湖畔,我欣然登上司馬樓,細細品讀唐朝朗州司馬劉禹錫的詩詞,不覺心曠神怡,思緒萬千:詩人的詩心是什麼?詩詞中縕藏的清廉的靈魂又是什麼?詩心,就是理想,是人民,是態度。

  理想,是詩和遠方

  劉禹錫,從年輕時起就懷有崇高的理想和抱負,憂國憂民。針對唐朝中期的時弊,立志改革圖強,報效朝廷,關注百姓。“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至朗州十年,他卻意志堅定,光明正大,不負桑梓,用一生的立身行事,寫就了“少年負志氣,通道不從時”“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精神長歌。

  “功利存乎人民。”劉禹錫根據多年在基層治理的經驗,早在1400多年前就提出了響徹古今的'施政箴言。他主張政治清明,關心百姓疾苦、賑濟災民、減免賦稅、罷除官市、懲治腐敗。像范仲淹一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態度,是人生思考

  劉禹錫經歷政治挫折之後,對人生的思考更為深入,哲學思想逐漸成熟,他在《天論》三篇之中提出了“天人相勝還相用”的天人觀。主張人和自然和諧共進,強調了人的積極作用,將千年來的天人關係推進了一大步,更加堅定了自己豪邁樂觀的人生態度。

  因此,他站在朗州大地上,高唱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來對待貶謫的艱辛與苦難。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詩豪”。

  廉魂,就是風骨,風格,風範

  風骨,是浩然正氣,也是逆境人生的錚錚鐵骨。劉禹錫的千古名篇《陋室銘》,體現了他的心智,也體現出了他那種剛正不阿、甘心清廉的風骨精神。他不會去跟別人盲目攀比,他也並不覺得住在陋室中有什麼不好,只要自己的心智還是正直的,那麼住在哪裡都是一樣的。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劉禹錫摒棄一切雜念,不計較名利得失,修煉出空靈清澈的心境,是多少人難以企及而又不捨追求的崇高境界。

  風格,是人品格調。劉禹錫的風格特徵表現為具有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不與權貴妥協的勇氣,豁達、樂觀的個人品質和格調。

  劉禹錫在被貶官到朗州的日子裡,沒有悲觀失望,而是抱著一種曠達的態度對待人生的起起伏伏。他縱目洞庭,看到的是“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始終對自己的政治前途充滿希望與信心。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表達出了詩人對世事的洞徹和達觀。

  風範,是清廉風氣

  陶行知說,“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劉禹錫才華橫溢,一身正氣。既有詩人的內在氣質,又有為官的清廉品性。劉禹錫“築清風臺”。教書育人,身正為範。傳播追求真理,像屈原一樣,“吾將上下而求索。”倡導廉潔清風,像陶淵明一樣,“不為五斗米折腰。”

  清廉是做人之本,為官之道。反腐倡廉同是中國曆代文人墨客思考的課題。“臺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說明了腐敗就會亡國的道理。

  詩心廉魂,就是點亮人生,開啟未來

  正如梁衡在常德唐詩牆——柳葉詩韻序中寫道:常德唐詩牆至少給我們三點啟發,一是經典經得起歷史的檢驗,經久不衰;二是經典需要傳播,要經常請出來擦拭擦拭,以重放光芒;三是經典要回歸生活,反哺民眾,成為他們的精神食糧。當此人心浮躁、文化淡忘之時,立唐詩牆於碧水之岸,振詩心於名利之時,誠為一大善事。

  湖水蕩蕩,楊柳依依,當遊人信步柳葉湖畔,偶一回首,讀到了牆上的哪一首詩或哪一句話,也許會心有所悟,點亮他的人生,開啟他的未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