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詩中的雨意淺析

李商隱詩中的雨意淺析

  李商隱詩中的雨意主要寄託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大家是否清楚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李商隱的詩,現存600餘首,而以“雨”作標題或詩中有“雨”字出現的,竟有60餘首之多,約佔十分之一,這是李商隱詩中的一個重要現象。就李商隱關於雨的具體詩作做一點比較分析,以體味詩人觀察之精微,煉字造境之奇妙,藝術手法之多樣與獨特,從而窺測詩人隱秘的內心世界和心靈宇宙,對李商隱詩的美學價值和詩人審美趣味將會有更深入的瞭解,對提高我們的欣賞能力和創作水平,將不無裨益。

  李商隱有兩首標題同為《細雨》的詩,一首為五律:

  蕭灑傍回汀,依微過短亭。

  氣涼先動竹,點細未開萍。

  稍促高高燕,微疏的的螢。

  故園菸草色,仍近五門青。

  所謂細雨,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濛濛雨,這是極普通的自然景觀,但是在詩人筆下卻變得優美生動:首兩句寫細雨飄飄灑灑地吹到回曲的河邊,迷迷濛濛地飄過城外的小亭,這是遠望。接著寫綠竹,被風吹動,最先感到它的涼意;浮萍,因雨滴細小,滴不開它,圓葉不能張開在水面,這是近景。第五六句寫細雨促使高空中的燕子飛得快了,而卻使閃閃的螢火變得稍為疏落。這樣,便寫出了遠、近、高、低細微的動態變化,並由此引發了詩人雨中思鄉之情,想到故園菸草迷離,一片清蒼的景色,像往昔一樣伸向長安五門之外。這首詩寫薄暮時分細雨濛濛之景和詩人思鄉之情,細緻入微,惟妙惟肖,句句詠物,句句有情,情寓物中,因物見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詩中用的幾個動詞“傍”、“過”、“動”、“開”、“稍促”、“微疏’、“近”等,貼切而有分寸,全從動態描摹雨,一字不可更易,這是李商隱詩中煉字的一大特色。

  另一首同樣寫細雨的詩,與這首詩卻迥然不同,這是一首五絕:

  帷飄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當時意,蕭蕭發彩涼。

  這裡詩人不像前首詩那樣直接描摹,而是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細雨形成的霧幕,比作簾帷,比作巨大的竹蓆子,在微風的吹動下,像一副垂下的簾帷飄拂在白玉堂前,像一張巨大的竹蓆子從碧天橫卷下來。一是從正面看,一是從側面觀,巧妙地構成了三維空間,正所謂“席天幕地”,表現了細雨空濛無際之狀態。白玉堂,指神仙所居住的地方。唐劉方平《烏棲曲》:“銀漢斜臨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燈光。”碧牙床,是神仙在白玉堂裡所睡的床。白玉堂,碧牙床,不是詩人居處的.實指,是隱秘的神仙之境,更增加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接著詩人又用擬人化的手法,以神女剛洗過的光潤的長髮比喻細雨,真乃細雨如絲如發也。這裡借用了一個典故:楚女,楚國的神女,屈原曾描寫神女濯發,《離騷》:“夕陽次於窮石兮,朝濯發乎洧盤。”《九歌・少司命》:“與女沐兮咸池,�女發兮陽之阿,望美人兮未來,臨風�兮浩歌。”如此用典,使該詩蘊含了象徵的意味,不注重描摹刻畫,而側重於抒寫因細雨觸發的美好聯想,即對往昔生活中美好片斷的記憶。“楚女”,是詩中抒情主人公的戀人,此景此情正是某一段生活的再現,“白玉堂”,“碧牙床”是實寫,也是虛擬,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相生,想象奇特,構思新穎,所謂“朝為行雲,暮為行雨”使讀者探之茫茫,索之渺渺,只有作者自知。

  微雨和細雨都是小雨,但微比細更輕盈,更微小,不易被人覺察似的。李商隱另有一首《微雨》詩曰:

  初隨林靄動,稍共夜涼分。

  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

  詩中描寫全向虛處落筆,虛實相生。首句寫微雨如霧,在林間浮動,飄遊。是雨,但未成滴,像雲靄,霧氣;二句寫漸漸地,微雨帶來了夜晚的涼意。這兩句寫視覺,觸覺。第三句寫儘管遠隔窗戶,還是感覺到寒氣透窗入戶,侵逼到閃爍的燈光上,連燈光也彷彿變得冷了。末句寫在空寂的庭院裡,可以聽得見近處的水面上,依稀可聞的極其細微的淅瀝聲,這不是微雨自身的聲響,是微雨在什麼物器上聚整合滴,而後滴落的聲音。這兩句仍寫視覺、觸覺,並由視覺、觸覺寫到潛意識中的幻覺。“侵”、“虛……聞”皆虛幻的感覺。這種感覺的體驗,人皆有之,但人莫能為之。特別是夜晚的微雨,尋常視覺不好分辨,觸覺又與夜涼難分。只有李商隱這樣的大手筆才能從浮動的霧氣,漸生的涼意,受寒氣侵逼的燈光以及近處水面的細微聲響,表現出微雨帶給人的多方面的感受,細膩而貼切,顯示了作者寫景狀物體察入微的純熟技巧,與前兩首《細雨》詩更自不同。

  李商隱這幾首寫小雨的詩,字字寫雨,句句寫雨,通篇寫雨,卻無一雨字出現;他還有一些詩,也是寫小雨的,如《細雨成詠獻尚書河東公》:“灑階聽來響,捲簾看已迷。”寫迷濛的細雨,結成水滴後,灑滴在石階上,在迷濛中只能聽得響動,卻看不見什麼。《寓目》:“小幌風捲入,高窗霧雨通。”寫微雨被風吹著,從窗戶捲進屋裡,像霧氣一樣透過。《臨發崇讓宅紫薇》:“秋庭暮雨類輕埃”寫微雨像風吹起的塵埃。他把小雨描摹得細、微、迷、輕、飄、浮、如煙似霧,如雲似塵,體物傳神,刻畫入微。

  李商隱關於小雨的種種描摹,常常給人以一種迷濛的、飄逸的、撲朔迷離的夢幻感,一種漂泊的,不確定的愁緒感,一種若即若離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可意會而難以言傳的美感,讀之令人陶醉,為之感染,融入人的心靈中,夢幻中,體味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