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李商隱無題詩賞析

關於李商隱無題詩賞析

  《無題》由李商隱創作,這是一首愛情詩,全詩寄託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下面小編整理了關於李商隱無題詩賞析,歡迎大家欣賞!

  無題

  作者: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註解】

  1.無題:詩以“無題”命篇,是李商隱的創造。這類詩作並非成於一時一地,多數描寫愛情,其內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難用一個恰當的題目表現,所以命為“無題”。

  2.絲方盡:絲,與“思”是諧音字,有相思之意,“絲方盡”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會結束。

  3.蠟炬:蠟燭。蠟燭燃燒時流下的蠟油稱燭淚。

  4.淚始幹: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裡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

  5.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萊山。此指想念物件的往處。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就是自己日夜思念的心上人。

  6.青鳥:傳說中西王母的使者,有意為情人傳遞訊息。

  7.殷勤:情深意厚。

  8.探看:都是探望的意思。

  9.東風:春風

  10.殘:凋零

  11.淚:指蠟淚,隱喻相思淚水。淚始幹: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裡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

  12.鏡:照鏡,用作動詞。早晨梳妝照鏡子;鏡:名作動,照鏡子。雲鬢:女子多而美的頭髮,這裡比喻青春年華。

  13.但::只

  14.雲鬢:青年女子的頭髮,代指青春年華

  15.夜吟:夜晚吟詩

  16.殷勤:情誼深厚。

  17.看:探望

  18.絲方盡:這裡以“絲”喻“思”,含相思之意。

  【翻譯】

  相見的時候難,分離的時候也是難捨難離,春風沒有辦法,到了暮春,百花就會凋謝;

  春蠶直到死,它才把所有的絲吐盡,紅燭燃燒盡頭,蠟淚才會流乾;——(隱喻相思)

  早晨起來照鏡子,黑髮都變了顏色;.夜晚吟詩,覺得月光都是寒冷的;——(思念和孤獨)

  蓬萊仙境距離這裡沒有多少路程,青鳥啊,麻煩您帶去我情深意厚的探望吧。

  【韻譯】

  聚首多麼不易,離別更是難捨難分;暮春作別,恰似東風力盡百花凋殘。

  春蠶至死,它才把所有的絲兒吐盡;紅燭自焚殆盡,滿腔熱淚方才涸乾。

  清晨對鏡曉妝,唯恐如雲雙鬢改色;夜闌對月自吟,該會覺得太過悽慘。

  蓬萊仙境距離這裡,沒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鳥信使,多勞您為我探看。

  【講解】

  這首詩,以女性的口吻抒寫愛情心理,在悲傷、痛苦之中,寓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著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綿邈,極為豐富。

  這是詩人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詩。整首詩的內容圍繞著第一句,尤其是“別亦難”三字展開。“東風”句點了時節,但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的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凋謝的春花那樣沒了生氣。三、四句是相互忠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五、六句則分別描述兩人因 不能相見而惆悵、怨慮,倍感清冷以至衰顏的情狀。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兩句中的設想:但願青鳥頻頻傳遞相思情。

  李商隱是我國唐代後期最為傑出的詩人。繼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後,他和杜牧並稱為“小李杜”。李商隱對於詩歌的貢獻,特別在於他所獨創的“無題詩”。這些無題詩音調諧美,深情綿邈,含蓄隱澀,且富於象徵和暗示色彩,將唐代詩歌的抒情藝術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

  在唐時,人們崇尚道教,信奉道術。李商隱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陽山學道。其間與玉陽山靈都觀女氏宋華陽相識相戀,但兩人的感情卻不能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內又奔湧著無法抑制的愛情狂瀾,因此他只能以詩記情,並隱其題,從而使詩顯得既朦朧婉曲、又深情無限。據考,李商隱所寫的以《無題》為題的詩篇,計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寫他們兩人之間的戀情詩。這首《無題》詩也是如此,並且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這首詩記敘的應是兩人在春末的一次短暫相見後即又離別的景況,這從首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可以知道。兩個“難”字,第一個指相會困難,第二個是痛苦難堪的意思。“東風”即春風,隱指季節;緊隨著用“百花殘”點出時令,是為春暮。在這樣的時節,兩個相愛的人兒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卻又不得不面臨著分離。相見本已是萬分“難得”,而離別就更為“難捨”。按一般而言,詩歌是先寫景,後抒情;在這裡,作者卻是先述離情,再描悲景,更襯出詩人處於“兩難之境”的傷悲心情。“難”之一字,是為全篇的詩眼。

  緊接著,作者在頷聯連設兩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兩個意象的出現,極為熨貼。“春蠶”自然承上,並用“蠶吐絲”、“蠟流淚”巧妙比喻,用“絲”諧音“思”,用“到死”、“成灰”與“方盡”、“始幹”兩相對照,妙句天成,傳達出刻骨銘心、生死不渝的兒女至情。纏綿悱惻,熾熱濃郁,成為表達堅貞不渝的愛情的千古名句。此外,它還寓含著一種超越詩歌本身內容而更具普遍意義的哲理:對工作或事業的忠誠執著,無私奉獻。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義雋永,耐人尋味。

  頸聯“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擬想兩人別後幽思孤寂的情狀。早晨對鏡梳妝的時候,擔心因飽受思念之苦而愁白了頭髮;夜晚對月低吟的時候,害怕不能表達出那一份思念而倍覺月光的清寒。對“鏡”,是顧影自憐;對“月”,則是形隻影單;再加上一“曉”一“夜”的時間點示,寫盡了朝思暮想的思念之情,並使因受相思之苦而坐臥不安的戀人形象躍然紙上。

  末聯“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帶有夢幻般的神話色彩。“蓬山”,本來是指傳說中的海上仙山蓬萊,這裡用來借指戀人住處——玉陽山西山靈都觀,是很恰切的。“青鳥”,是神話中給王母娘娘當信使的神鳥。當時,詩人處於玉陽山東山,雖與戀人同處一山,距離不算遙遠,但因為他們的愛情不能見容於社會,所以會遭遇到種種的波折和阻礙。句中的“無多路”,可作“沒有多遠的路”或“沒有別的什麼路”來理解,但無論是哪一種解釋,詩人卻都只能寄希望於“青鳥”來探聽訊息,可見他們的相見是多麼的難!以此回扣“相見時難”,也更進一步突顯出“別亦難”,這樣就使得全詩首尾圓合、渾然一體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