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李商隱翻譯

夜雨寄北李商隱翻譯

  《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身居異鄉巴蜀,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絕句,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下文關於 夜雨寄北 李商隱翻譯,歡迎借鑑!

  【原作】

  夜雨寄北——[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註釋】

  夜雨寄北:夜裡下雨的時候,寫這首詩寄給北方的妻子。

  未有期:沒有確定的歸期,意指一時難以相聚。期,期限,回家的日子。

  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此泛指東川一帶的山。

  池:水池,池塘。

  何當共剪西窗燭:何當,盼望之詞,相當於何時能夠。剪……燭,剪燭花,意思是秉燭長談。全句的意思是,什麼時候才能回到家鄉,和你一邊共同剪著蠟燭那跳耀的火花,一邊和你徹夜聊敘多年的離情別緒。

  卻:做發語詞理解比較好一些吧。

  【古詩今譯】

  你已經不止一次地來信問我什麼時候才能回家,可我一時還無法確定。今夜巴山這裡又在下雨,秋水已經漲滿了池塘。什麼時候才能回到你的身邊,和你一邊在窗前共同剪著跳耀的燭花,一邊向你描述這巴山夜雨的情景啊?

  【賞析】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唐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晚唐傑出詩人。李商隱年少聰慧,二十五歲進士。但是他步入仕途之後即被捲入一黨一爭漩渦,在政治上倍受打擊,一生貧困潦倒,鬱郁不得其志,四十五歲即死於滎(xíng)陽。著有《玉谿生詩》,清代馮浩《玉谿生詩箋註》較為詳備。

  本篇是詩人寄給他那一直在北方老家盼望他早日迴歸的妻子的,是一首思念妻子的'抒情之作。夜晚,詩人獨自一人聽著窗外綿綿的秋雨,望著不斷長著秋水的池塘,心中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家中的妻子,於是寫下了這首小詩。當時詩人客居巴蜀(今四川),妻子在長安(今西安)老家,因此標題用了“寄北”的字樣。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作品開篇以問答的方式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典型的客居他鄉的環境——雨夜。從 “君問歸期”這一個“問”中,我們看出了開篇筆調的沉重。詩人在此之前可能已經不止一次收到過妻子盼望丈夫早日迴歸的來信,本應該回信,可卻因種種原因,一時還無法確定什麼時候才能回去,無奈之中只好擱筆。在這樣的一個秋雨綿綿的夜晚,聽著淅瀝的雨聲,看著不斷上漲的秋水,詩人獨自客居他鄉,孤寂的情懷,離別的苦楚,對妻子的深切思念,怎能不充塞於心頭?因此詩人以飽蘸無奈之情的筆觸避開何時才能回家這一能一座大的問題,寫下了包含一著苦楚與無奈的詩句,“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兩句緊扣“夜雨”,把情緒來了一個超乎常人思維的筆鋒大逆轉,將作品的思緒從孤寂、離愁和思念這一沉悶的基調中走出來,憧憬了一個幸福美好的場景——他日重逢,真的好想回到家鄉和妻子一同坐在窗前,一邊剪著跳耀的燭花,一邊向妻子描述今夜巴山這下著秋雨的情景。這是一個幸福美好的想象,也是對夫妻一團一聚共敘離愁別緒的熱切盼望。然而滿腹的寂寞與思念,只能寄託於將來,只有寄託於想象,只能以遙想重逢後的歡一愉排遣眼前的孤寂,心中充滿了無限的空寂與無奈。

  在寫作藝術手法方面,作品筆調沉重而又不失明朗與輕快,詞句淺顯而又不失思念之情深,意境曲折而又不失清新與流暢,蘊含有民歌之雋永又不失情感表述之細膩。非大家手筆所不能及也。

最近訪問